HITZoneI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ife (木木), 信区: HITZoneII
标  题: 我和电影的故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14日02:45:1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小时候可以看一场电影的那天,几乎就像是个节日。电影作为我所接触的众多媒体之一,
始终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自己可以用钱去随时随地地看一场电影,仍然
是很有兴趣的打算。因为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得不算晚,但发展缓慢。在我小的时候,多看的是国产片,当初
对于好莱坞完全没有概念,绝对不会想到几年后,我们的电影市场会如此火爆。那时看的
电影现在看来手法显得陈旧,情感单薄,而且故事很难吸引人。但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可
能是物以稀为贵的原由。偶尔几部外国片子看得让人流口水,也是父母得来的内部观摩,
简直像天下掉下的馅饼一样可观。进影院,就好像赴盛宴,早早就已经兴奋得不得了。  

  小学起,学校就会组织学生看电影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具体的电影我已不记得,应该
是些儿童题材的。我们心里总是有这样的定式,学校让大家一道看的,多半是起点教育意
义,但有时候,这样的片子非常乏味。然而电影这种形式本身具有的魅力,时常让我忽略
对影片内容的不满。  
  比较根本的改观出现在1994年,中影公司拓开影片市场,开始大量引进美国大片。同
时香港的各式各样风格的电影也纷至沓来。突然间,电影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让我欣喜异常。进了中学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如何也不能忘记的,史瓦辛格的《真
实的谎言》,而不再是国产美术片。除了响应号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必须欣赏的电
影,逢年过节学校竟然会给票子让我们见见时下流行的电影。我当然乐得两眼发红,而学
校领导之英明也被我们不知念叨了有多少遍。  
  童年时,只是好奇和好玩,对电影垂青有加。大些之后,关注电影产生的前前后后。
由于好莱坞大片的强烈冲击,国产电影变得精神低迷。还好,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张
艺谋,陈凯歌的名字直到现在在中国的电影史上也是神话的象征,哪怕只是曾经。和妈妈
去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霸王别姬》,按我那时候的审美层次能理解电影的意义
就是天方夜谭了。有人说过《大红灯茏高高挂》剥开了中国封建的腐烂疮口,而《霸王别
姬》能在戛纳电影节上博得满堂喝彩,完全是电影里有洋人们感兴趣的京剧,戏子,妓女
,还有同性恋,无不齐全。然而我当初想到的只是,电影,原来可以拍得这样好看。电影
追求的,不就是观众的认同和尊重。够了。对于我而言,对电影的狂热,正在步入一个新
的阶段。  
  可能谁也不会料到,媒体的发展会这样迅速。电影还未笑傲江湖几何,录像机已退居
末线,VCD、DVD如星火燎原般的气势普及,并且带动盗片碟片市场的繁荣,有人戏称,这
是中国新兴的民族工业。接着,网络在线电影随着宽带进入家庭,不用出家门尽览天下电
影。电影,走到了尾声?NO!我说过电影本身具有的魅力,对我是不可替代的。电影代表
的不仅仅是一部部的故事,它还牵连着一种感情、一种气氛、一种心境。精巧的方寸永远
不能取代几十平方的银幕。再豪华的家庭影院也无法真正地成为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昏
暗而穿越时空,于是,我不再记得我是谁。这,只能是纯粹的电影所能带来的震撼。  
  我和电影,结缘在很久以前。缘尽,无时。  

--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感觉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5.19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