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ZoneI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liu (mikeliu), 信区: HITZoneII
标  题: 美国电脑业大衰退向全球扩散 中国IT走近萧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13日15:03:0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自本周一起,国内几家名牌电脑厂商开始逆市而动,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产品的价格。这
在国内市场上几乎算得上百年不遇。
  尽管有关人士称其主要原因是配件涨价和电脑价格“回归理性”,但在业内人眼中
,日子不好过才是众多国内厂商出此下策的真正原因。“价格大战打到底了,日子还是
不好过,于是只好反其道而行之。”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刺激市场“复苏”,提高
企业利润。
  “很惨。”中关村部分中小品牌商不久前就经营状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年下
半年的销量还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即使是在暑期促销的时候,也毫无起色。”同样,
记者接触了几家电脑大厂商后发现,在这些电脑厂商老总眼中,原本去年值得炫耀的出货
量如今变得含糊不清,而比产品销量更怕被提及的,是利润。
  虽然至今中国电脑产业仍旧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其发展速度已经不再像以往
那样令人激动。相反,有关数字搅得人心惶惶,而且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企业利润情况
也不乐观。IT门户网站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全球PC业的大衰退已经或多或少地波及
到了中国市场,或者说中国开始告别连续5年来大幅度的产业增长,进入了低增长阶段。

  一些动作被看作是走向复苏的必要步骤。比如上周五微软发布的WINDOWS XP就让许
多企业感到兴奋,它被认为是刺激市场增长的新亮点。与此同时,许多厂商也开始告别
微薄利润的电脑制造,进行业务转型。同一天,最大的华人电脑商ACER公司董事长施振
荣先生在西安提出在新环境下全面转向电子化运营服务的“巨架构、微服务”战略。
  -增加收入:
  价格上涨并非上策
  由长城公司率先挑起的PC价格上调引来各方关注。据长城电脑公司总经理何小强解
释,调价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游厂商的设备供应价格看涨,且主流的奔4整机也供不应求。“尽管零部件的
价格有升有降,但在微处理器方面一直唱主角的奔4价格却连续两个月居高不下,并且近
期内没有下跌的意思,加之英特尔等方面的原材料供应紧张,各大上游厂商有意对产品
供应价格做出调整,这无疑将直接影响到电脑厂家的生产成本。”
  “另外,PC价格上调则是一种理性回归”。何小强说。
  长期以来,价格几乎成为PC市场竞争的唯一法宝。今年暑期,各厂商再次展开价格
大战,奔腾4电脑的价格从10000多降为8000多,再降为7000多,最后达到5999,而不久
前又有厂商打出4999元的旗号。待硝烟散尽后清点战场,各厂商却无奈地发现,虽然销
售量还可以,但利润却少得可怜。
  “开饭馆的利润都比做PC的利润高。”一位专业媒体的记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低层次的价格战,对中国PC市场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方正科技副总周险
峰表示:“就像家电业一样,如果再降下去,就会亏本经营。”事实上,暑期奔腾4电脑
就有亏本经营的现象。因此,方正商用机某款机型在一周前已经悄然涨价。
  显然,众多厂商冒险涨价的唯一目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专家分析,在家电行业通常
有“买涨不买落”的说法,虽然电脑产品降价是大趋势,但过度降价却也容易让消费者
产生持币观望的态度。
  -节约开支:
  一面减少费用一面裁员
  与增加收入同时进行的,就是节约支出。一周前媒体报道的“联想集团半年裁员5%
”则为此做出最好的佐证。
  裁员主要是大气候所致。联想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整个IT行业处
于不景气状态,为保证发展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决定今年采取与往年不同的方式。人
员优化比例有所提高,从5%提升到10%,并且在半年集中进行一次。在本财年的年底,联
想仍将进行下一次5%的裁员。”
   实际上,联想裁员在中关村已经是迟来的消息,整个IT产业正经历著有史以来最
大规模与最大程度的裁员,虽然比不上去年底互联网行业的大动荡,但业内人士早已感
受到秋日的肃杀。据记者了解,整个中关村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就一直有公司进行裁员,
而裁员在30%以上的公司并不鲜见。根据某猎头公司的预测,中关村企业的裁员仍会继续
。年内将有2000到4000人需另谋职业。到2002年底之前,裁员的迹象不会减弱。
  与裁员相伴而行的,是市场费用的减少,这让众多IT专业媒体大吃苦头。“大多数
公司在上半年发现业绩不好后,临时决定削减下半年的市场费用,减少广告投入以及市
场活动支出,而这则影响了许多专业媒体的收入。”一位媒体人士向记者透露。
  国内最大的IT门户天极网也直接感受到了各大IT厂商的境况。“的确有很多IT厂商
都在收缩费用规模,更谨慎的预期市场反映。”公司老总李志高说:“我们的压力仍是
很大的,而一些其他IT专业媒体面临的压力则已经非常严峻。”
  -市场疲软:
  预期落空销量全面下滑
  增收节支的最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厂商的业绩不好。今年暑期过后,国内整个PC
市场开始呈现一派萧条之气。
  去年国内家用PC市场的快速膨胀不仅提前圈走了很多家庭用户,还给今年的PC市场
留下了过高的想象空间。因此,当以暑期促销为主的市场营销并不尽如人意时,厂商才
发现年初的生产计划普遍过高。联想集团杜建华副总裁在回答为何要裁员时说得很清楚
,他们年初预计是30%到50%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是没有达到。
  去年,联想家用电脑的增长高达200%,当时联想乐观地为自己订下目标,要在2001
年卖出400万台PC。这个目标在现在看来有些难度,现在,联想已经把目标调整为310万
台。同样,清华同方80万台的电脑销售计划也遇到了障碍,该公司副总姬浩对记者坦陈
:“今年同方的销售量看来将会有10%的缺口,这跟国内整个PC市场普遍下滑,特别是暑
期家用PC市场的明显疲软有关。这确实出乎我们的预料。”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市场上,2001年第一季度相对2000年第
四季度,PC销量下滑6.6%,其10月22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7、8、9三个月中
国市场上的个人电脑发货量为227万台,较之4、5、6三个月增加8.2%,比去年同期增长
12.9%。而他们原本预计这三个月的发货量会较之去年同期增长20%到30%,达到240万台
以上。
  IDC有关人士表示,虽然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电脑市场的中坚,其电脑总发货量占该
地区的43%之多,但中国市场的前景也开始出现恶化趋势。该公司研究主管基特弗克说:
“未来一段时间的形势可能会更糟,因为企业替换电脑的周期延长,而个人消费者也不
太可能将多余的支出用于购买新电脑。”
  -成长低谷:
  早在上半年就开始了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说:“不可否认,短时期内中国PC可能会有一个增长的低谷。

  无论如何,国内市场上台式电脑的销量情况不好,至少家用电脑是这样。ACER电脑
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显郎告诉记者,公司台式机在第三季度下降了6、7个百分点。“
如果谁说自己在第三季度还增长的话,那肯定是在骗人”。他反问道,“如果真是业绩
增长的话,那么还裁员干什么?”
  但林显郎强调,中国的电脑市场还谈不上衰退,萧条也谈不上,“现在可以说是低
增长,不像过去那样高增长”。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赞同。IDC中国公司PC组
经理申林先生认为,目前的中国市场整体来说还不错,虽说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但还
不至于称得上是萧条。
  以商情调查为业的联合商情(It168.com)总裁宋刚先生也不同意目前国内电脑产业已
经进入萧条期的说法。“从国内的经济形式看,我们依然保持了7%的总体增长水平。”

  而且,不同类型的产品市场反应不同,据悉,Acer公司一到三季度笔记本电脑比去
年增长了20%多。同样,包括方正、长城和清华同方在内的几家厂商目前都将商用电脑作
为自己的杀手□。长城宣称公司11月份商用机大单就突破1万台,总销量突破1万5千台,
方正副总周险峰认为公司商用电脑增长率令人满意,预计会超过20%。
  “而这一点表现在不同的品牌身上,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周
险峰说。
  事实上,其实PC市场销售减缓不是从10月份开始的,而是伴随著纳斯达克网络股的
大幅度下滑就开始了,网络的不景气使得企业级用户对硬件的需求额度放低;而美国经
济从连续几年的稳定增长到停滞到萎缩使得个人电脑的消费支出下降。联合商情的宋钢
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国内的PC厂商就应该逐渐感觉到家用PC消费增长放慢,但
可能出于自身形象的考虑,而且是一个新的财年刚开始,谁也不会散布开局不利的舆论
,因此,这个现象在今天才被广泛的注意到。”
  -外在影响:
  大环境恶化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为什么PC会出现如此状况?大多业者认为成因复杂。宋刚认为可能的因素有四个:
一是PC的普及率与更新率在放缓;二是中国网民的增幅放缓;三是洋品牌的本土化生产
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即而引发了通过价格竞争挤占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四是政府释放股
市泡沫,股市长期低迷,股民损失惨重,消费能力疲软。
  另外,全球高科技业衰退的影响也不容否认。根据目前预测,由美国而始的全球范
围持续经济衰退导致了世界PC销量骤减,而“9.11”恐怖袭击以及随后的政治事件为本
来艰难的经济环境雪上加霜,致使消费者和商家的消费信心降至最低。
  从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来看,PC产业的全球衰退恐怕还要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IDC的数据表明,2001年第二季度全球PC销量下降1.9%,这是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第
三季度则比去年同期下降13.7%。
  “在全球经济走向衰退的同时,中国的IT产业也跟随著全球IT业的滑坡有所滑落。
”ACER电脑大中华区营运总经理林显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在中国经济与全球
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前提下,如果世界大环境趋于恶化,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他认为,
不论是国际投资的减少,还是出口顺差的减少,都会在多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上周五,信息产业部召开一个关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IT产业影响的报告会,
许多业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一位公司老总在听完报告后对记者说,“外来的影响是一定
会有的,但到底有多深目前还不很确切。”
  -未来调整:
  要么“精耕细作”要么“转型”
  “全球性萧条很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在国内,IT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在
北京工作多年的林显郎先生对国内市场充满信心。
  与他的感觉一样,很多电脑厂商的老总认为:按照正常的规律,元旦过后,至少到
明年年中市场可能会有所回升。清华同方的姬浩说,“家用电脑市场的疲软是暂时的,
乐观来看,不出半年左右,就会迎来像1999年那样的一个增长大潮。”
  宋刚则认为,现阶段是一个调整期,这个调整期有多长要看很多因素的演化:比如
宽带的普及、上网费用的下降、国民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等等,还有就是革命性硬件技
术与系统软件的诞生。
  “形象地说:要买电脑的早就买了,该买电脑而未买的其实还是大多数,这是商机
,这个群体的挖掘不是一两个厂商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大系统环境的影响。”
  他对未来发展相当乐观:“企业级产品在今年没有停滞,主要停滞的是个人产品,
所以,国家在保持通胀不提高的情况下,增加个人的收入与消费能力才会使市场活跃起
来。就是上述的状况未能实现,我想明年的情况也不会比今年坏到哪里去。但后年是一
定会好转的。”
  为应对低谷,PC从业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Acer开始全面转向电子化服务,由一个
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并在明年年初在上海开始试点。更早些时候,浪潮宣布
减少硬件投入,掏出20个亿砸向服务器;TCL电脑开始打造一个Hic(家庭数码信息中心)
概念;联想亦在同期推出“.home策略”,第一步是以电脑为核心,向打印机、外围存储
产品等其他电脑应用层面的产品延伸,接著会向“网络互动”、“家庭自动化”产品延
伸。
  另外,在继续加大并未衰退的商用电脑的推广力度以外,对今年销量不好的家用产
品,方正副总周险峰的思路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普及率达30%以上,但在
中小城市或者说二三级城市普及率低,潜力还很大。“这些是整个产业界应该去思考去
努力的方面。”
  而除了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以外,许多业者认为进一步“精耕细作”很有必要。ID
C中国公司申林先生称,市场从低谷到高潮,还有一段时间,国内的企业应该在经营管理
上再做调整。天极网老总李志高说:“更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的萧条期往往伴生著投资
信心的缺乏,企业在萧条期尤其要提高资金、人力等的运作效率。”

--



我始终坚信我是在真诚的表述我自己的观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58.132.127.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