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ga (Green Fields),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浪子拉摩与哲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3日18:55:3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思远道··········陈嘉映作品自选集
----------------------------------------------------------------------------
----
浪子拉摩与哲人
*本文发表在1999年2月23日的“书评周刊”上。
         近年来,现代性的讨论后现代的张扬,通常都以启蒙运动当靶子。既然是树立
靶子,难免要画得简单一点,让人一眼可以看清一环两环三环。一个时代的确有一种大
致可以称为“时代精神”的东西,不过我们虽能体会到这种整体氛围,要把它描述出来
却不是易事,总结成几个概念就更容易走样。说到反宗教,les philosophes有的反对一
切宗教,有的只反对天主教,有的只是反对宗教统治。说到提倡进步,更有卢梭这样的
主要人物激烈地反对进步,呼吁回到自然状态里去。启蒙时代到底留下了什么,到底有
哪些已经过时或值得批判?还是要去读les philosophes的文著。《狄德罗哲学选集》(
商务印书馆,1997)里的“拉摩的侄儿”就颇值得一读。歌德曾把它译作德文,介绍给
他的同胞。
         《拉摩的侄儿》是一篇对话,一个是“我”,哲学家,另一个是浪子拉摩,法
国著名作曲家拉摩的侄儿。两个人中,浪子拉摩是主角。在我们自己的交游里,都能找
到拉摩这样的人,或这样的人的影子,如果找不到,那可是够不幸的。什么样的人呢?
他不是正人君子,也不想装成正人君子,但他“骨子里具有敏感的心灵”(256页),让
你觉得平时交谈时的一层伪装显得怪没意思的,于是能“使每个人都恢复了他的自然的
个性的一部分”(207页)。
         拉摩是个音乐家,一个不够成功的音乐家和无职业者差不了多少,于是他去当
食客,靠给贵人和当红歌星(歌剧演员,不过那时候歌剧不是别具一格的高雅艺术,而
是相当通俗的艺术形式)捧场过日子。拉摩极富才份,他和哲学家是在一个咖啡店里作
这番对话的,对话之间,拉摩胡乱摹仿一些歌剧里的人物和曲调,竟引得咖啡店里“所
有棋手都离开了他们的棋盘,聚集在他的周围。咖啡店的窗外也挤满了听喧噪声而停下
来的行人。人们的笑声简直把屋顶都震破了”(281页)。拉摩才情过人,但半因运气不
佳半因缺了点儿什么,他不曾创造出一件“美丽的艺术作品”(294页)。狄德罗是艺术
批评家,这篇对话经常谈到当时的作品和艺术家,不过这篇对话主要是关于道德的。浪
子拉摩不惜放弃尊严,作出小丑之态,不过是为了在阔人的餐桌上捞一餐美食,或者用
连篇的谎话骗取无知少女的芳心。塑造一个道德堕落份子,以便在五讲四美宣传大会上
有个靶子,不算难事儿。让人困惑的总是当事人的道德感。当实践生活中道德成了大疑
问的时候,道德问题在理论上也一定成了难题。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不是快乐吗?拉摩
话说了,食色性也,我不过是公然完此本性而已,别人扭捏作态,就强我几分吗?小市
民有贼心没贼胆,为了能在公认的规矩社会上熬点食色,平时只好压住性子;一旦发了
财,得了势,仍然是食色两字,做起来却冠冕堂皇,让人羡慕,让人尊敬,“有金腰带
的人绝不缺乏好名声”(238页)。我们这个社会,只要面上光光的,究竟做了什么倒不
大打紧,“恶行只是偶尔得罪人,恶行的表现却从早到晚地得罪人”(260)。人的确是
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人偷偷做坏事,我们知道他做了,却像受了他行事方式的暗示似的
不愿声张,同样的坏事如果败露了,我们就会义正辞严,以便表明自己是正人君子。别
说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是货真价实的真君子,恐怕也不宜很多,真造出一个圣贤毕集
的世界,“你要承认它将是非常沉闷的”(240页)。德性很可能是违反天性的,违反天
性难免受苦,“而当人们受苦的时候,人们就会令他人也受苦”(245页)。
         对话里的另一个人物,哲学家“我”,虽好像是个陪衬,写得却也很有特点。
哲学家独坐追随自己的思想之时,轻松自得,就像浪荡青年追逐眼神灵活鼻子翘起的妓
女,只挑逗,不纠葛(203页)。然而和浪子拉摩的交谈让他苦恼,因为在拉摩身上,聪
明和卑劣、洞见和谬误、堕落和坦白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拉摩描述一桩恶劣的行为,
如此津津有味,和描述一件英雄事迹的细节没什么两样,这让哲学家阴郁起来。对话将
要结束的时候,哲学家称浪子拉摩是懒汉、懦夫、卑劣的人,但这些话,与其说是义正
辞严的指责,(当然,拉摩并不邪恶,而且比起现在的人来,比起两次大战之后可能的
恶人来,实在只算不够端正而已。)不如说是哲学家自己表白心迹。“我”并没有什么
优越感——不是掩藏起优越感,而是没有优越感。我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有资格拿
石头打那个行淫的妇人?但若只说道德领域无准则也未免虚伪,因为我们在道德问题上
都忍不住经常作出审判,即使不说到嘴上,也在心里审判了一番。哲学家不要审判,而
要理解。了解狄德罗哲学的人都知道他绝不是要鼓吹道德相对主义,但他也没有拿出批
判浪子拉摩或拯救他的整体方案来。道德是一个“变化多端的题目”(261页),文章中
经常拿道德和音乐相比(286页),提示我们多看一看道德题域中的感性因素、审美因素
。这在狄德罗那里,只是一个提示,原可指望康德等大哲人加以阐发,可惜的却是后世
越过了这个提示,仍然依循中世纪的惯例,把道德和审美当作两个不相干的领域,直到
道德哲学自己干燥龟裂为止。
         除了浪子拉摩引出的道德问题,对话中还涉及其它方面的道德问题,例如我们
常谈到的天才与常人道德的两难。狄德罗不是事事都喜欢伏尔泰的,但这里他为伏尔泰
作了这样的辩护:伏尔泰固然对别人对他的非难过份敏感,但若没有这份敏感,他也写
不出那许多敏感的心灵了(215页)。诸如此类的话题,细想下去,似乎把天性、自然、
历史、政治、神意、潜意识所有这些概念都卷了进来,后来那些德国哲学家,擅长把这
些层层叠叠的概念构建成一个系统,要么从道德命令推出行为的准则,要么从生存的原
始要求演化出超乎俗世伦理的更高德性,《拉摩的侄儿》却只是把一个绘声绘色的浪子
摆到那里,论宏大深邃,大概比不了费希特的《伦理学体系》之类,但这也是比德国哲
学读来亲近的地方。
       《拉摩的侄儿》可以看作哲学论文,也可以看作一篇小说,无论看作什么,反正
不是时下的哲学论文。话题及于天才、音乐、教育,也时不时来一段针对时人的嘻笑怒
骂。整篇对话有点喜剧的调子,生动里有点芜杂,太合规中矩就不成其为喜剧了,但因
此不少内容在我们隔世人听来已颇为生疏。要是咱们中间有人能用我们身周的事来谈我
们关心的问题,例如道德问题,那该更让人爱读了。
 
陈嘉映自选集       仅供学生内部参考       该书即将出版        请自觉尊重出版
社与作者权益         切勿网下盗网上        未经本人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
转载与传播        违者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14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