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leepily (sleepless),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吴国盛:科学与人文(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02日20:03:22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rona 所发表 】
科学与人文
吴国盛
时间:2001年4月17日晚7点   地点:三教101
    确切地说我今天要讲的是科学与人文,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说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不可避免,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它们之间的裂痕是可以弥补的
。下面我们将仔细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观点。
    人文这个词一般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的方面,它代表一种理性人性,一切的
文明,一切的文化最终也就是这个问题。二是文的方面,即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
理性人性。那么有没有一种标准的,超越各民族,各个不同文化的世界性的人文呢?这
当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今天要讲两个人文学的代表,一是中国的,二是希腊的。首先在
希腊人看来理想人性就是自由,把人的本性看成是一种自由,实现这种自由的的方式是
理性或者说是科学。在我看来希腊人有两个伟大的发明,一个是演绎科学,另一个就是
奥运会,这两个发明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由的关系上的,即是游戏的,是没有功利性的。
为了实现这种自由,希腊在知识上强调理性,他们认为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实现自由,在
这个时候理性就是一种科学。
    而中国的人文不同,就中国而言,理想的人性是“人”,而从这个人生发出人文理
想,实现这种人的方式就是“礼”。所以同样的对象,却产生了不同的东西,西方产生
了科学,而中国产生了礼,产生的知识形式也不一样。所以科学一开始就是希腊人的人
文形式,是西方人的人文形式,也就是说科学一开始就是表现人文理性的最重要的形式

    那么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是什么呢?我们当然是指的近代西方科学,这是无庸置疑
的,但这样一个定义,在西方也是狭隘的,就如德国思想家把哲学也称为科学,他们不
是讲近代自然科学,而是以希腊开始的一种理性的科学。
    在近代有一个人文主义思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文艺复兴就是人文主义的高潮时期
,在这个时期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在当时人们把理性的危机,科学的危机都归为人文主
义。在文艺复兴时期成长起来的人文主义有几个主题,一是“爱人”即博爱主义,二是
人类中心主义。一切以人为中心的,把人作为价值原点,又称为“人唯主义”,当人以
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时,使得人的很多准则成为世界的中心,这就使得人反而陷入一种被
动的地位。当我们要求自然从属于我们的技术成就时,也就贬低了自然,但事实上人也
是自然的一部分。唯人主义是走向了方面,这也是困扰现在社会的问题,是一个严重的
危机,也是当代思想家所反思的主要问题。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但事实上却损害
了人的自由。
    近代科学有两个传统,一是“笛卡尔”传统,他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另一
个是培根传统,他同样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传统在我看来就是希腊科
学的一种延续,而培根认为知识之所以成为力量,是因为知识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两
个传统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我们今天不着重关注它的不同,我们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
它们实际是融合的。它们在技术理性上是合为一体的,那什么是技术理性呢?我觉得它
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服务于力量的。二是无限的,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在这个意义上
,笛卡儿传统不是纯粹的希腊理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希腊的理性是有限的,而笛卡儿把
无限的理性引入了其中。所以近代的无限性最终表现在理性的无限能力上,认为科学是
能解决一切的,这是技术理性的最核心的问题。由于近代对力量和理性的追求,使科学
家陷入了两难,一要追求的是真理,但由于科学被赋予了力量,因此使得科学家又都不
得不去注重力量的东西,典型的实例就是核科学的发展,这样使科学离自由的发展越来
越远。
    我们现在就可以来看看科学与人文的分裂问题了,在我看来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有四
个层面:一:自然科学越演越烈的扩张,使人文科学的领域越来越狭窄,二,学问的普
遍功利化导致社会科学的兴起,特别是人文科学这种说法是很悲惨的的。三是重视培养
专业人才的体制,人为的使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四是自然科学家认为他们是道德中立的
,因此他们都缺乏人文关怀。
    最后我讲讲科学精神的问题,现在很热门的话题是“发扬科学精神”,在我看来“
发扬科学精神”有两个思路:一是现代性思路,即力量的思路,承认科学是力量的,要
用科学来办事。二是自由的思路,科学的精神就是一种自由理性,是在人和科学之间构
成一种自由的关系,一种非功利性的关系。这样一个精神在我们中国是不容易实现的,
因此我们一提到科学的精神就走上了力量的思路上去了。此时科学精神成了一种压倒性
的精神,使人的自由心理感觉到压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回到希腊的理性思路上,从而
更加好得发挥科学和人文的作用。
    主讲人简介:
    吴国盛,男,1964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
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
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
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
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
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9日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到北京
大学哲学系任教。1999年12月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从1986年正式发表学术文章以来,10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西方自然哲学基本
概念的历史而展开,涉及自然概念、宇宙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旁及科学通史
和科学编史学,出版著作多部。一向关注本学科的基础建设,曾花过时间反思中国自然
辩证法研究事业。对现实中种种现代性“现象”的反思,是近年来新的学术思路。《哲
学动态》记者访谈“探索科学时代思的可能性”对10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做了一个初步的
总结。
    今后数年,学术研究方面,将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四个
方向,致力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在“科学革命”和“技术理性”两大专题
上积累文献、开拓思路。
    大众写作方面,继续沟通科学人文、传播绿色观念、反思现代现象,持守科技时代
思的可能性。
    获奖情况
    个人成就奖
    1998年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作品获奖
    译著《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
秀科研成果奖”译著类三等奖(1992年8月)。
    论文“希腊人的空间概念”(《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会颁发的“自然辩证法青年成果奖”(1996年5月)。
    论文“重建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2期)获“《自然辩证法研究
》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1996年5月)。
    著作《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获96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7),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1997)。
    著作《自然的退隐》(东北林业大学1996年版)所在的《人与自然丛书》获97年度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主编《绿色经典文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获1997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
图书一等奖。
    著作《时间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
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1999年)。
    论文“世纪之交话转折”获'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62.105.76.5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9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