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wz (小甜枣儿),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中国人的性格(11)不紧不慢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4日12:59:27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从“nervous”这个词的不同用法中,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方
面。这个词的原意是“神经的,强有力的,刚强的,有活力的”。这个词的引申意
思,也是我们今天经常碰到的,是“有神经衰弱或神经疾病的,神经过于紧张的,
易激动的,有病的”。表述神经疾病处于不同阶段的各种专业术语,今天听起来像
日常用语那样熟悉。现代的文明无疑使人们的神经过于紧张,神经疾病也比前一个
世纪更为常见。
但我们现在要说的并不是那些患有神经疾病的人,而是一般的西方人。这些人
并非有疾病而健康状况不佳,相反,他们经常以各种方式提醒自己,神经系统是全
身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说的是那些“神经过于紧张”的人,我们知道这也包
括所有我们的读者。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那些生活在蒸汽机和电力时代的
人们,其神经的紧张程度当然不同于生活在帆船和马车时代的人们。我们的时代是
日新月异的时代。它是一个急匆匆的时代。连吃饭的空闲都没有,神经一直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其后果完全可以想像得到。
今天的商人有一种急切、不安的神态(至少在西方国家做生意的人是这样),
他们好像时刻在盼望一封关系其命运的电报——他们事实上也经常是这样。我们的
这种精神状态无意识地表现在各种行为之中。我们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一边谈话
一边拨弄着铅笔,好像此刻应该写些什么,否则就太晚了一样。我们搓着双手,好
像准备干一桩需要耗费全部精力的大事。我们拨弄着大拇指,像野生动物那样迅速
转过头去,似乎是担心有某些被忽略的危险事物。我们总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们现
在应该去做某件事,这样,我们必须先尽快完成手头上其他几件更为紧迫的要事,
然后立刻投身于那件事中去。神经的过度紧张不仅导致了诸如“拉琴痉挛”,“按
键痉挛”、“书写痉挛”一类的病,而且导致了普遍的紧张。无论就时间长度还是
就休息的有效性而言,我们的睡眠都大不如前。树上的鸟叫声。射进我们昏暗房间
里的一丝光线、微风吹动百叶窗的响声、说话声,诸如此类,都会令人讨厌地打断
我们的睡眠,而一旦这样,就别想再睡着了。我们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没有空闲
,其结果是我们没有得到真正的休息。在今天,有这样一种说法:银行家只能抱着
银行睡觉才能成功。可见,在股东们获利之时,正是银行家倒霉之日。
在我们对西方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实作了一番描述之后,如果一个西方人
去了解中国人,那么他肯定会看到或感到有某种强烈的反差。对死去的中国人进行
解剖研究并非寻常之事,当然也曾做过,但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黑头发人”的
神经组织与高加索白种人的有什么根本不同。中国人的神经组织与西方人的相比,
正像几何学家所说。是“相似的”;但是,他们的神经紧张程度却显然与我们所熟
悉的大相径庭。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在一个位置上无论待多久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他
可以像一台自动机整天地写个不停。如果他是一个手艺人,他可以从早到晚地站在
一个地方干活,编织、打金箔或干其他什么事,而且是天天如此,没有任何变化,
显然也根本没想过需要有任何变化。同样,中国的学生也是长时间地被限制在某个
地方,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变动;若这在西方,肯定会逼得小学生们发疯。我们的孩
子几乎一生下来就好动,相反,中国人的婴儿抱在怀里却像泥菩萨那样静静地躺着
。稍长大一点,西方人的孩子会与猴子一起做各种滑稽动作,而中国人的孩子却往
往是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坐着,站着或蹲着。
在中国人看来,活动活动筋骨对于身体来说是多余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外国
人都爱外出散步。至于冒着生命危险,像“猎犬追野兔”游戏那样你追我跑地打垒
球,更是难以理解了。广州的一位教师看到一名外国女子在打网球,就问仆人:“
她这样跑来跑去要付给她多少钱?”如果告诉说:“没钱”,他根本不会相信。在
中国人看来,一桩事完全有能力雇苦力去做,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做?他对此根本不
理解;若是有人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更是听不懂了。
就睡觉而言,中国人与西方人也有不同。一般说来,他不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睡
。搞得我们根本无法人睡的干扰,对他却不起作用。用砖当枕头,用草梗、泥土或
藤做的床,躺在上面就可呼呼大睡,其他什么都不管。他睡觉时,不需要房里暗一
些,也不需要别人安静。“半夜啼哭的婴儿”喜欢哭就哭吧,根本不会吵醒他。有
些地区,在夏天午后的两小时里,所有的人都本能似地(像越冬的熊)躺下睡觉,
很有规律,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这个季节的午后两小时里,整个世界就像半夜
后两点一样寂静。不论是干活的人,还是其他什么人,睡觉的地方并不重要。横卧
在三轮车上,脑袋像一只蜘蛛向下垂着,张大着嘴,苍蝇在嘴里飞进飞出;若以这
样的睡觉本事为标准,经过考试招募一支军队,那么,在中国要招数以百万计--
不,数以千万计--这样的人,是轻而易举的。
此外,我们肯定能看到的是,中国人对呼吸空气似乎不讲究,没有什么地方可
以算是空气流通的,除非是一阵台风掀掉屋顶,或是一场饥荒迫使房屋的主人拆掉
房子变卖木料。我们常常听说中国人住得过分拥挤,但是,中国人觉得这很正常,
似乎不会有任何的不方便,即使有一点不方便,那也是不足挂齿。如果他们像盎格
鲁一撤克逊人那样神经易于激动,那么,他们就会像我们通常所想像的那样是很不
幸的。
中国人不会神经过于紧张还表现在他们很能忍受身体的疼痛。对中国医院的手
术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病人常常是面对疼痛而不退缩,有些疼痛还可
能令我们外国的壮汉所望而却步。这一话题可以很容易扩展为一篇论文。但我们必
须把它搁在一边,而去听一听乔治·艾略特在一封信中所说的:“最高的感召与选
择是不用麻醉药,眼睁睁地去忍受疼痛。”她说这句话肯定是由于她所不感兴趣的
神学套话激怒了她。如果她是对的,那么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国人使他们的感召与选
择成为可信。
布朗宁夫人曾说过:“不抱同感去看,只会造成曲解。”无疑,这只是对像这
位著名女诗人一类具有敏感大脑的人而言,西方人不喜欢被别人看,尤其是他正在
做一件难做的事时更是这样。但是,中国人也许愿意在别人的观看下做好他们的工
作。在外国人不常去的那些地方,我们的到来,会引出一大群中国人,他们用好奇
的目光盯着我们,使我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厌烦。其实,他们只是不带任何情感地看
,并不是要伤害我们,但我们还是经常抱怨,若不把他们驱散,我们就会“发疯”
。而对中国人来说,西方人这种本能的感觉完全不可理解。他并不在乎有多少人在
看他,什么时候看,看多久;若是有人对别人的观看表示强烈的反感,那么他会自
然地怀疑那个人肯定有毛病。
西方人不仅睡觉时需要安静,生病时更要安静。如果他平时从未有过这样的要
求,那么他现在病了,可以要求不受噪声的干扰;朋友、护士、医生都会相互配合
确保这一对治好病最为重要的条件。如果病人得的病已是无可救药,那么病人更是
处于一种最安宁的环境之中。中国人的习惯与外国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如何对待病
人。某人得病的消息一传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干扰都强加于病人身上;而且病情越
重,干扰就越多。此时,谁也没想到需要安静;而且说来奇怪,也没人要求安静。
那么多前来探视病人的客人需要热热闹闹地迎送、招待,有些人担心病人不久就会
死去而痛哭不止,尤其是和尚、尼姑以及其他驱鬼的巫师大闹一场。对大多数西方
人来说,看到这种场面,还不如死了更好。那位著名的法国夫人对前来探视者说:
“她正在死去,请原谅不要打扰。”西方人对此没有不抱同感的。而在中国,决不
会有这种原谅,即使有,也不会被接受。
在这个令人心烦意乱的世界里,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会感到担忧和焦虑。中国
人不仅像其他民族一样受到这些邪恶的影响,而且要更深重得多。在许多地区,他
们的社会生活条件使得有相当比例的人总是挣扎在死亡线上。只要雨水稍微减少,
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挨饿;只要雨水稍微增加,洪水就会冲毁他们的家园。中国百
姓很难幸免于官司的纠缠;一旦吃了官司,即使是完全清白,也难逃倾家荡产的厄
运。这些灾难不仅说说而已,而且可以感到正在不断地俏然降临。对我们来说,最
恐怖的莫过于等待一场不可防止并会带来可怕后果的灾难。中国人在面对这种灾难
时,也许是因为它的不可避免而“眼睁睁地去忍受”,这正是这个民族最显著的特
性之一。那些亲眼目睹灾荒年月成百上万百姓默默地死于饥饿的人,能够理解其中
的含义。要全面了解中国人,就必须去看,但无论看到什么程度,西方人都难以真
正理解,就像中国人很难真正理解盎格鲁-撒克逊人继承并发展了的个人自由和社
会自由的理念。
无论我们从哪个方面去看中国人,我们都会发现,中国人是而且肯定一直是一
个谜。我们将不断地去理解他们,直至我们终于相信,他们与我们相比是“缺乏紧
张”有。这一含义复杂的说法会对这个民族未来与我们民族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一影响很可能随着岁月的推移而增强——我们不想冒昧地作出猜测,但我们
至少相信适者生存这一普遍规律。在20世纪的生存斗争中,最适应者是“神经过于
紧张的”欧洲人,还是不知疲倦、不急不躁的中国人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