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lcmm ( 风子),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转帖父母共子女上学应有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03日10:14:0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据中国青年报4月30日报道,《武汉晨报》4月18日登出一篇新闻:鄂东山区某小学女教
师身患重病,长期打针吃药,丈夫下岗多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房子也没有。他们
倾家荡产供三个孩子读书,其中两个上了大学,小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他们表示只要考
上了也送他上大学。治病加孩子读书他们欠债5.9万多元,现在想借都不知上哪儿借了

按照多年来的惯例,这种报道登出后会引来一片赞扬声和许多扶助者。可是出乎意料,
这篇报道刊发后,既有读者赞扬这对夫妇的远见卓识和牺牲精神,也有很多人对他们的
做法提出疑问乃至批评。批评的内容,除了指出这对夫妇生育子女过多的明摆着的错误
外,有的读者还认为供子女就学应有度,不要说困难家庭,就是富裕家庭也只应完成国
家法定的对子女的供给义务,过了法律规定的年龄就应让孩子自立。国家法律规定了义
务教育的年限,并没有规定家长一定要把儿女送进大学,就是考虑到现阶段不同家庭的
经济承受能力。
确实,多年来我们宣传的育子成才的典型,绝大多数集中表现在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上
,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的“状元妈妈、爸爸”、“状元爷爷、奶奶”不时见诸报端
和电视屏幕。这种作法对于唤起人们的重教观念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众
思想深处,传统观念与当今重视知识和人才的大政方针搅到一起,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
衣。似乎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培养大学生才是好家长。有的报刊干脆用科举时代
的劝学箴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标题。之所以出现千军万马挤高考
独木桥的现象,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等社会性问题,与片面宣传培养大学生不能说没有关
系。
“读书无用论”是错误的,“读书至上论”也是片面的。人才决不仅仅是大学生,也包
括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行行出状元,可是我们的报刊对大学生以
外的“状元”的宣传的确是太少了。
再也不能片面宣传培养大学生了!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吧,德国、瑞士的中学生中,70
%进职业学校,30%上大学。加拿大的专业辞书把社会专业岗位分为8000种,其中需要
大学学历的不到1/3。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群文化技术素质与发达国家比有不小差距
。长期以来我们讲这种差距,总是列举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其实工人农民的文化技术
素质差距更大,我国高级技工的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许多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
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工人的素质问题。人才教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能光讲增加多少
大学生,而应按社会需求发展各个层次的教育。片面强调多培养大学生,会造成人才比
例结构性失衡,制约社会健康发展。这种倾向已经相当明显。
鉴于家长们望子成龙(也就是上大学)欲望特别强烈,已经造成一系列问题,建议今后
要少宣传不顾一切培养大学生的典型,多宣传引导孩子学实用技术的家长。这是国家现
代化建设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大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
会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一价值观的体现。
家长供子女上学应不应当有度?对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子女上大学的家长是该无条件褒扬
还是该批评引导,这是我们社会司空见惯而又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确实值得认真、深
入地思考。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