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wz (小甜枣儿),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知识的价值0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6日20:04:2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作者] Esther Dyson 

           [译者] 汪 洋     

价值半衰期 

假设你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一位农民。步入新世纪后,食品的内在价值并不会
消失。但是,由于食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比重
将有所降低。当然,你个人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减少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行
,投身于制造业,或至少改行做食品加工业。(但不要开快餐店,因为,当时快餐
店还不够成熟。) 

现在假设你是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内容制作者。迄今为止,内容都是以物理实体
表现出来的——首先是在掌握一定专门的知识的人们之间传播;然后是书、纯粹的
音乐、唱盘、报纸、活页纸、目录,再后来就是磁带、光盘和其它电子媒体。最初
,信息是无法“拷贝”的,只能重新印制或抄录。后来,随着新机器、新设备的出
现,人类不仅可以“拷贝”,甚至还可以“改善”原文了。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可
以分享智慧或技巧。(重新印制非常繁琐,而且重复使用可能损伤原本,但是,重
新印制机——一种新的机器或一种熟练的手艺——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大量的资
源。)后来,随着符号、纸和印刷厂的出现,人们就可以复制知识了,但是,它只
能以“固定”的介质来传播;表演可以录制下来,然后再从音符或剧本进行再创作
。机器方便了人类,使人类得以进行大规模的复制。 

有了这种机械设备和电子介质之后,知识的价值就很容易投入再生产——于是就产
生了知识财产(这既是出于创作者的需要,也是创作者的要求)。新法律规定,作
品的生产和传播的控制权掌握在内容所有者和创作者手中。虽然复制非常容易,但
是,这从很大的程度上而言,仍然是一种重新制作过程,并一人之力所能及的。它
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物理印制过程发生了很多成本。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发展态势:不仅个人很容易就能复制多种作品,而且可以
在新的著作中使用旧内容,但是,内容的物理表现形式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在网
络上,任何一种电子形式的知识财产都可以在一眨眼之间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在作者或第三人制作作品,如何控制作品已经成了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你既可以
严格控制作品流传范围,使其集中于某个有限的、可信赖的群落中传播,也可以让
广大的读者一睹为快,为他们提供免费阅读。 

但是网络内容创作者将面对一个永恒的问题:他们的著作的价值如果没有得到广泛
的传播就不会得到认可。只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之后,艺术家和创作者才有望获得丰
厚的报酬。所以,在网络上,创作者可以把第一场演出或处女作免费奉献给广大的
观众和读者,其损失完全可以在日后的作品中得到补偿。但是,传播太广了,也可
能削弱创作者的控制——因为谁将得到自己的作品,作品的用途,根本不是他能控
制的。从原则上说,创作者可以控制发行量大的作品,也可以从中获取合理的报酬
。但事实上,这已经越来越难。人人都希望获得某种稀缺商品——个人演唱会或某
种不容易复制的东西(从其本质上或法律上而言;这就是为什么在艺术世界里,平
版画瘳瘳无几的原因。) 

所以,关键不在于控制作品的印数,而在于与客户(读者)处理好关系——订阅或
建立会员制等。这恰恰是客户最需要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可靠的、及时的原
创内容之源。 

当然,对于发行量较大的内容,你不妨收取一定的费用。计量器的出现使经销商掌
握了一定的收费标准(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也可以按便士来计算),可以根据内容
的用途或用户的不同,而不是根据印数来收费。我个人觉得这种计费方式和获取知
识的作法非常有吸引力——我特别喜欢Mark Stefik开发出的“产权语言”——它
对免费内容这一发展趋势并无丝毫影响。它充其量只会使人们方便地收最低、最低
的价格而已。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