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ianwen (戒不戒), 信区: Humanity
标  题: 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Jul 21 19:27:25 2004)

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信号与符号: 
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
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掌握和运 
  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而符号具
有超越时空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挥
作用。
(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质特征
和范围。(指抽象能力)

共同性:指说性

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 

传播的类型: 
A.  亚里斯多德模式 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适合描述公众传播
B.  拉斯韦尔模式 以“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为假室前提,忽略了反馈及动机的分析。

C.  香农一韦弗模式 “传播数学理论”,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比作人的传播过程
,十分机械,忽视了内容,效果、情况,人的功能性,强调了噪音。
德福勒模式:开始注意反馈的存在,直线性循环性、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与直线性模式
决裂,适合人际传播的描述。
D.  丹斯模式:强调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上升,利于描述传播的连续性。
E.  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ABX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作传播的主要
原因和效果。
“风筝”互向模式: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F.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传播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反馈可以是有目的,
也可以是无目的。
G.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H.  赖利夫妇社会学模式

6.  传播的种类:
A。内在传播(个体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
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

B.人际传播(广义):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人对人,面对面的传播

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最具说服力,特点:直接性,获得的反馈机
会多、规模小、范围易控制。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因素、个体差别(客观差异性别
、年龄,主观差异心理、气质、兴趣爱好)、时空因素。

C。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内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次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
情感的交流。(又叫群体内传播)组织形成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是组织活力
的源泉 ,是组织关系的粘合剂,是组织功能的润滑油,是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特点: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关系。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D.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众的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
演讲是最普遍的形式:
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
受众类型:流动性、相对稳定、选择性、协同性、组织性。

E.大众传播:利用传播媒介对大众进行的传播(社会大众的传播)
特点:1、有专门传播媒介(机构)2、受众多无组织性
3、反馈不易获得 4、速度快、时效性强、规模大。
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政治角度)

7、传播的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

8、传播技巧:
要求:1、目的隐蔽2、诚实可信3、指向明确4、内容真实5、手法灵活
技巧:美化、丑化、印证、认同、详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9.12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