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liu (Robusting), 信区: Lixueyuan
标  题: 化学仍是一门中心科学(上)(徐光宪)(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1 16:47:32 2002) , 转信


发信人: lehw (木头), 信区: science
标  题: 化学仍是一门中心科学(上)(徐光宪)(转载)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2002年10月21日13:25:15 星期一), 站内信件


采访对象: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光宪
    采 访 人:本报记者 赵彦 刘东峰

    刚过九月,在各高校录取新生时都有这样的规律:高分学生往往会选择那些计
算机、金融类的热门专业,而传统上所说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则受到了较大冷
落。有感于这种趋势将会对我国未来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
宪以化学为例,明确提出了要正视“数理化”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理性处理新兴
的交叉学科与传统的“老学科”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一部分中学生
不太愿意学化学?
    记者: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将化学与化工看作是现代文明的污染源。这是不是
一部分中学生不愿报考大学化学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徐光宪:我觉得,我们搞化学的人,缺少品牌意识,没有在社会上树立化学的
美好声誉和品牌,化学与化工被认为是污染源。其实,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仅是化
学,更重要的是森林和植被的人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和沙尘暴、汽车尾气排
放、 喝 烧,还有微电子工业等。?际上化学家对环境是非常关心的?化学家分析
、监测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目前,化学家已提出绿色化学的奋斗目标,那就
是要研究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化学”。科学家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
化学家还有第三个任务,那就是要保护世界。
    应该说,21世纪将是生物学大发展的世纪,但现代生物学是建筑在分子水平上
的生物学,而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所以化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是互相促进的。
如果淡化化学的重要性, 减少化学的科学研究投入,在大学中吸引不到优秀的中
学生来投考化学专业,那么对生物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我记得,去年北京四中的一位中学生曾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克罗托教授提问
:“人们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您能否告诉我化学有什么用,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呢?” 克罗托回答说:“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
息科学的世纪,所以化学才更为重要。”这里,克罗托的回答是多么简洁和巧妙!

    不单是化学,从整个科学发展来说,“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所谓“老科学”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青春常驻的。只要地球存在,人类不灭亡,它们也永远不会
消亡的。这是因为宇宙进化有物理进化,化学进化,天体演化,地质演变,生物进
化,社会进化,人工自然进化,物质产生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等八个层次(参
见《科技导报》2002年9期,徐光宪,宇宙进化的八个层次结构)。理化天地生五
门科学代表了五个层次,而数学则是研究八个层次中抽象出来“数、形和系统”的
最普遍的规律,逻辑最严格、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所以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传统科
学是永葆青春,不会消亡的。
    20世纪的化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记者:我们曾在去年6月转载了英国《自然》杂志社论:“化学形象被与其交
叉学科的成功埋没。”目前,社会上在谈论21世纪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大发展的
时候,很少提到化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人们不知道化学在20世纪干了些什么,提
出“21世纪的化学何去何从?” 对于这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后者认为
:“化学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一门成熟的老科学,现在发展的前途不大了,没
有什么可搞了。21世纪的化学将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微。”作为一个
资深的化学家,你如何评价化学在20世纪的100年中的贡献呢?
    徐光宪:我认为,20世纪的100年中,化学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指数函数的
加速度向前发展的,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同。
    “化学是一门成熟的老科学”。在这句话中,“成熟”意味着,基础已很好,
起点已很高;“老”意味着,发展速度已很慢,或已走下坡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化学的核心是合成化学,是以人工合
成或从自然界分离出新物质供人类需要为中心任务的。因此化学的成就可用合成或
分离出的新物质的数量和质量(重要性和用途)来衡量。
    我们从《美国化学文摘》(CA)上登录的化合物数量,可以看出化学的起点并
不高。在1900年前人们只知道55万种化合物,到1970年也不过237万种。但在最后
的30年中,这个数目增加了十倍,达到2340万种。所以当代化学发展的速度是非常
快的,没有一门其它科学能像化学那样创造出如此众多的新物质。
化工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因此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未获社会的认可。(上)
--
※ 转载:·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 202.200.231.15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