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llingstone (rollingstone), 信区: Lixueyuan
标 题: 浅议我们于本科阶段的研究练习 朱涵报告全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28 12:44:24 2003),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_Phys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crs 所发表 】
浅议我们于本科阶段的研究练习
物理系00级 朱涵
各位好!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涵,是物理系00级本科生。可能是因为我在
过去的三年里,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在科研上还有一点点成绩,系里这次安排我到
这里,结合我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讲一讲这方面的我的一些感受和体验。如果大家听了能
感到有一些帮助,我将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愉快。
我现在的工作是在经典自旋统计和复杂网络系统这两个方向,我一共纂写或参与纂写了1
1篇论文,其中8篇已经发表,包括4篇发表在物理评论上,2篇其他SCI论文,1篇综述和1篇
教学论文,另外2篇SCI论文已被接受。虽然谈不上什么成果,但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什么都
不知道,从零开始,到现在各方面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有了一点经历。这也是我今天想
和大家交流的东西。
研究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我拿出来讲一讲
,看看大家有没有同感。大家想必都玩过放大镜, 我有一点不怎么好的是,我很喜欢在阳
台上用它来聚焦太阳光。我总是很想知道中心的光点到底有多热(那时候对“热”这个概
念还不清楚),所以就做了各种试验,比如说用它来烧纸,发现可以烧,而我曾经读到过
纸的燃点是183度;不过我又发现很奇怪,放大镜没办法让水沸腾。后来我干脆用它来烧我
的手指,自己感觉一下。我现在一直想不通,当初为什么我会去做这么愚蠢而伟大的献身
科学的事情。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想起小时候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感兴趣,想起小时候做过的一
些探索。有一些很经典的问题想必大家都是思考过的,比如为什么有彩虹,肥皂的味道等
等。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曾有些至今引以为豪的发现,虽然可能科学界早就知道了,但并不
妨碍它作为自己聪明的结晶。我在这里小小地吹一个牛,我自己做过的最大的发现是在小
时候,有一天中午,不记得是什么动机了,我在一张纸上画了很多多面体,后来我发现这
些结构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有一个关系。后来中学刚开始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我有
一次对朋友吹牛,说我发现有一个定理,如何如何,人家才告诉我,那只不过是欧勒定理
而已。所以我时常感慨为什么没早生几百年。
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可能这里很多人都有。既然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感到好奇,会
有这样那样的“伟大”发现,我们现在又怎能甘于丧失这种乐趣。费曼曾经形容过科研的
乐趣,说某一天晚上,你突然发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的人。虽然我们
只是本科生,懂得的东西很少,但是我们正处在一辈子最聪明的时候,而我相信做科学研
究只要两条,聪明,肯投入,就足够了。
当然,作为本科生,我们也的确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还是要循序渐进地来,慢慢地积累
各种东西。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只有高中物理的知识,其他的可能隐隐约约知道个名字。
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学好了英语,普通物理,还有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这对我来说,
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平台,可以有最基本的一些思考和阅读了。在学普通物理的时候,可
能是因为课程论文的压力,我有时候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大家知道,普通物理虽然经过
几百年的发展,可能还是有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值得去探讨。我经常和朋友们聊这些,偶尔
会选择一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我选择的标准是这样的,一、具有一定的一般意义,二、
闭上眼睛,猜不出答案。我当时就曾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兴趣:一个绝热密闭气缸中有一个
导热的活塞,将其分为两部分,我们知道如果活塞不是处在平衡位置的话,会有两个过程
发生,一个是力学上的趋向于平衡,一个是热学上的趋向于平衡,虽然最后的平衡状态是
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两个动态过程加在一起可能会比较有意思。
然后我就着手研究它。首先把问题具体化,然后写出力学方程和热学方程,发现解起来比
较困难,于是我就想要用电脑数值模拟。对数值模拟当时我只是知道这么一个概念而已,
具体怎么办不知道,于是去向老师求教。考虑到当时我已经懂一点C语言编程,老师借给我
一本书,《C语言常用算法》,和一个参考例程。我从这里面学到了怎么解微分方程组。从
数值模拟的结果如何作图又要学习一个软件的使用,叫做ORIGIN,这是一个很好用的科学
作图软件,可以在很多大学的网站下载,我在浦口图书馆找到使用说明,连带看帮助文件
,边用边学。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工作,可能几天就可以做好,不过当时没有经验,很多
东西不懂,所以前后历时很久。不过最后结果还可以,一共作了7个图。
工作做好了,作为课程论文可以交差了,但我当时还想把它投到《大学物理》上去。所以
我就跑去问教我普通物理的卢德馨教授,这样的工作他有没有见到过,他说,没有。这两
个字真的非常动听,于是我就塞在信封里,扔出去了。这一去啊,就杳无音信,快一年后
突然来了回音,一共有十来点修改意见。那时我已经写过好几篇SCI论文,一看自己那时的
文章,格式不对,语言幼稚,倍感惭愧。好在后来我知道,审稿人就是我们系里的老师,
对我这样的小朋友很是关照,甚至帮我把错别字改了过来(比如我提到弛豫过程,但我只
是听说过,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这篇论文虽然刊出很晚,但是我会把它作为第
一件工作来纪念,从中我得到好几位老师的帮助,学到了很多东西。
随后,在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做一点算是真正的工作。我的导师带领我进入经典自旋统计
和复杂网络系统这两个领域。经典自旋统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方向,发展得很成熟。
如果你用线吊着一个磁铁,下面吸了很多铁钉,然后给磁铁升温,你就会看到铁钉一个一
个地掉下来,最后达到某一个温度的时候,一个铁钉也不剩了。为了研究这样的现象,用
一个很大的网格,在每一个顶点上放一个自旋(我们知道自旋是磁性的来源),然后用统
计的办法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我做的是动力学部分。这个方向有一个好处,就是虽
然理论非常庞大,文献浩如烟海,但是当你具体到某一个模型的时候,是很容易理解并且
着手处理的。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想做点研究的时候,总是会被各种陌生的
名词,困难的公式吓倒,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的确,如果要系统地学习某一个领域的全部
知识,对我们本科生来说,可能要几年时间,那时我们早已经毕业了。但是希望大家能认
识到这一点,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往往要求你知道的东西很少,因此,大家要有信心,要
注意分辨,什么是你必须会的,什么是你必须了解的,什么是可以暂缓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完整地谈谈我所认为的本科生科研工作的
大致路线。从积累一个基础,到比较宽的领域,然后一步一步细化到具体的问题,开展工
作,到最后成文。我要讲的东西显然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而且可能有点像流水账。但
也许这样讲能方便各位做一个参考。
大一的时候,通过课程学习,课程论文,和一些零散的阅读,最好能在英语,普通物理,
高等数学上有一个好的基础,了解基本的科研工作的流程。在这个基础之上,走进前沿,
首先面临的是选择领域和联系导师。
怎样去获取这些信息呢?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老师们。现在给我们上课的老师
很多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聊起自己的领域,在他们的网页
上也能看到相应的介绍。平时可以多留心一下这些情况,了解我们系有哪些教授,那些实
验室,都做些什么。另外,大家可以没事的时候去浏览一下各种学术期刊,我这里推荐几
个比较好懂一点的学术期刊,如Science,Nature(特别是其中的News,Perspectives,h
ighlights等栏目),Physics Today,Physics World,还有国内的《物理》、《现代物理
知识》、《大学物理》等刊物,都会有很多普及性的文章,可以开阔眼界,对各种分支有
个了解。
慢慢地有了一些了解以后,可以进一步选择一个方向,要结合个人的兴趣,还有是不是有
合适的导师。有一点大家可以不要担心,就是凝聚态物理的几乎各个分支本系都有相关的
专家。和老师联系,一般老师都会乐于给予帮助。毕竟,第一次走路,需要一只扶持的手
臂。
作出选择之后,是为了进入这一领域而做一些基础准备。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
苹果树下的时代。我的父亲是搞相对论研究的,经常有人从办公室一路追到家来,请你评
价一下我这个推翻爱因斯坦的理论之类的。如果在19世纪,这样的人轻忽不得,但现在时
代不同了。刚刚接触物理的人经常会对超弦这类东西感兴趣,但真正如果下定决心要在这
方面开展研究,必须在本科毕业后潜下心来专门读几年书,才能真正进入这一领域。当然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简单的领域。以我的两个研究领域
为例,经典自旋统计作为统计物理的一个分支,一本统计物理的教科书是要读的,另外我
读了一本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出的一本叫做相变与临界现象的科普的小册子,这样就差不多
可以了。我在研究的第二个领域,复杂网络系统就更简单了,几乎不需要任何基础。我来
举一个例子,大家来看看简单到什么程度。
我们每个人,最有可能的都是和邻近的人发生联系,你的同学,老师等等。可以说,人类
社会人和人组成的网络是相当有规律的。同时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社会学家Milg
ram在1967年发现,任意一对美国人之间,大都可以找到不多于六人的路线将他们联系起来
,在这条链上按顺序相邻的人两两之间相互认识,这就是著名的“six-degree seperatio
n”。前面讲到,人类社会是一个相当有规律的网络,如果每一个人都只认识空间上和自己
相邻的人,那么美国东海岸的一个人要传一句话到西海岸将会是一场长征。那么,为什么
“六度分离”仍然会被观察到呢?很简单,两个人分别住在两个州,彼此并不认识,但是
其中一个人认识自己社区的警官,警官认识县长,县长认识州长,州长又认识另外一个州
的州长,然后再经过县长,警官然后找到另外一个人。这是一条快得多的路径。人类社会
之所以是一个“小世界”正因为某些长程联系的存在。大量真实的网络系统也十分类似,
往往是介于规则和随机之间。
1998年,D. J. Watts和S. H. Strogatz提出了这样一种融合二者的“小世界”模型(Str
ogatz S. H. Nature, 2001, 410: 268):一个规则格子上一部分短程联系被随机长程联
系所取代(图1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其总节点数 可以很大)。他们发现,即便是选择极
小的取代概率(特征概率 , 为系统维数),最后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也会被极大地降低,
从正比于 到正比于 ,和一个随机网络一样。这个模型,就叫做小世界网络模型。
我相信这么短短的一点时间大家就已经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再读一两篇文献就可以开展
工作了。参与到复杂网络系统的研究里面去只有两个要求,生活常识,和一点点微积分。
不过顺便评论一句,虽然这个领域成果是很丰硕的,几年之间至少有500篇论文发表,但仍
然只能算作“旁门左道”,不是传统的物理。
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便要开始从领域转入方向。我们知道方向比领域要小一级,而
问题又比方向小一级。比如说高温超导是领域,那么某一类材料的超导特性的实验研究就
是方向,而某一种材料的超导特性就是问题。从领域转入方向要通过阅读,一般老师可以
帮助你,提供一两本专著或者几篇综述文章。这里我想特别来解释一下综述是什么,综述
就是某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有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以后,由这个领域里的大牛人出
面总结一下,写成一篇很长的评论,列上50到500篇不等的引文。它们会讲研究背景,研究
方法,有什么结果,还有什么是未知的,或者近期能马上有突破的,其难度是定位于想进
入这一领域开展工作的研究生。著名的物理综述刊物有,Review of Modern Physics(这
是物理评论系列的),Physics Report等等,此外我们南大还有一本《物理学进展》。大
家对什么问题感兴趣都可以到物理评论的网站上用关键词搜索一下,我想几乎所有的重要
的方向在RMP上都能找到综述,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入门。
有的综述文章大一点,讲整个领域,有的综述小一点,只讲某一个方向。通过看综述文章
,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兴趣可以进一步从方向转到问题。如果你不
是仅仅在某个实验室帮帮忙而已,我想你会遇到选题的大麻烦。忘记是谁说的了,好的题
目意味着70%的成功。我感觉我们本科生想要独立工作,选题还是尽可能要小,同时也要新
。要小是因为能力、精力、条件有限,要新是因为本科生难以对学科的长期发展作出正确
把握,做陈旧的问题很容易最后被认为是跟解一道习题差不多。选题太难了,必须要有在
某一个方向上高瞻远瞩的能力,不过幸好大部分的人可以得到导师的帮助。我做的比较成
功的几件工作都是导师给的题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自己找了三四个题目来做,成功率
就明显不如以前,或者碰到撞车的现象,或者选题陈旧,或者没有重要性。
有了一个具体的问题,就要开始网上文献调研。通过读别人的工作,来思考自己的工作。
我这里想要回答三个问题:怎样找文献,到哪里去找文献,和怎样读文献。找文献可以利
用手头已经有的综述或者其他论文的文献列表。另外介绍两个工具,一是在物理评论的网
站上搜索,通过浏览标题和摘要进一步筛选,然后可以通过校园网下载全文或者到物理系
资料室复印,或者找导师帮忙。另外一个工具是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很好的网站,如
果你们还不知道的话,就是arxiv.org,名字叫做Los Alamos电子文档馆(我们知道Los A
lamos是原子弹被制造出来的地方),它是免费的BBS,而且非常全,什么文章都有,比如
说我所熟悉的复杂网络系统,这个领域里几乎所有的文章上面都有。每一篇文章下都有相
应的信息,比如发表在哪个杂志上,或者是投到哪个杂志等等。一大堆文章搞到手,当然
不可能全看,而且如果不是你非常熟悉的领域,一篇物理评论上的论文要完全看懂是很难
的,你会发现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不过,我想任何一项研究成果,其内在的逻辑其实往
往是很简单的:基于什么实验事实或理论缺陷,利用什么方法,确定了什么,解释了什么
,推广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计算了什么,证明了什么,推翻了什么,然后还有什么是不
清楚的。或者说,以前有个什么理论,本文把它应用到了什么模型上,类似地还可以应用
到什么模型上。弄明白这些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这时候文章就可以放在抽屉里,存在电脑
里,以后需要的时候再重新仔细地参考。
做好了这些工作,然后就可以像母鸡生蛋一样坐在那里自己生idea。我记得我的第一个发
表在物理评论上的工作的思路是这样的:在经典自旋统计的动力学这个方向,就像要让一
个人走必须要先给定一个挪动脚步的法则一样,要刻画一个经典自旋模型的动力学,必须
要先提出一个动力学机制。有两个传统的机制很有名,一个保持总的自旋不守恒,一个保
持总的自旋守恒,物理评论上刚刚有篇文章推广了第一个不守恒的机制,我就利用同样的
思路和数学形式很方便地把第二个守恒的机制也推广了。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从文献中产
生的idea,也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会少一些原创性。大家如果实在没有很独立的idea不
妨试试这条路。现在很大一类工作都属于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推广性,补充性的工作。Scie
nce, Nature, PRL上的工作推广一下也许就是物理评论的工作,物理评论的工作推广一下
也许就是更低一级杂志上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愿意做一些小工作,相对来讲是很容易获
得成功的。当然推广和补充并不意味着全然没有意义,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新的
东西。
有了idea,经过努力,将它付诸实施,就得到自己的成果。到这时为止,如果你做科研的
目的纯粹只是娱乐身心的话,你完全可以就此打住,然后到别的问题上去玩。因为接下来
的论文写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我记得搞粒子物理的诺贝尔奖得主格尔曼有一次
回忆大学生活时就说,他那时候还是很喜欢研究问题的,而且有些东西后来回想起来做得
还很不错,不过当时实在懒得查文献,也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已经搞出来,所以往往自己欣
赏一下就算了。这跟我们的境界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从纯粹的娱乐
身心更进一步,大家可能都会希望能尽快有自己的论文发表。这是因为,发表了论文,我
们就会马上感到我是在为科学作贡献了,我已经是学术界与人平等的一员了。我记得有一
幅著名的漫画,两只狗在上网,其中一只对另外一只说,记住,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同样,你的名字印出来以后,没人知道你是谁。我记得我往《物理》这个杂志上投了一篇
综述。文章接受以后,编辑打电话来说需要加一个作者简介,还要一张照片。我发给他以
后,结果又接到一个电话,他说,是真的吗,不会吧?还好他不会反悔,把我的稿件给拒
绝掉,毕竟一个本科生写综述是不合适的。除去这些好玩的事情,发表论文对自己的前途
是有帮助的,包括保研,出国,和获得资助。我自己从南大就获得了一万多元的资助。
我们知道南大人均发表论文数是很多的,而我们作为南大最庞大的队伍,也被要求写很多
课程论文。以物理系基地班,强化部数理类学生为例,除去选修课及公共课,我们大学物
理两学期各一篇,电动力学一篇,理论力学四篇,光学一篇,物理实验两篇,大学生物学
一篇,一共十篇,可以说是惊人地多产了。有人这样开玩笑,说是碰到一个问题,北大的
人辩论出思想,清华的人张罗着开个公司,而南大的人马上就坐下来写论文。不管怎么说
,这是我们学校的传统。
而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大家知道,应用科技其成果往往是用经济效益、专利等
等衡量的。南大是以基础学科为主,对基础学科来说,有一句话叫做“publish or peris
h”,发表,或者消亡。这和中国传统上立德为上,立功为次,立言为下是不一样的。只有
通过写成论文发表,一个人所作的工作才能被同行所知道,才能流传下来。衡量一篇论文
的影响力有这么几个因素,首先是杂志的水准,然后是被引用次数,还有一定的时效性。
我最近通过在SCI数据库上做统计发现,同等杂志上的论文的popularity正比于被引用次数
乘以一个时间指数衰减因子,大概是 ,其中 是发表时间,以年为单位。这就是说,一般
4年以后,你的文章就没有人理了。
当然,在写论文方面很多人的情况和习惯不同。我们知道有很多大学问家是不太喜欢写,
比如说费马定理就听说是写在书缝里;我们也知道有些学者非常厉害,有一个数学家叫爱
尔特希的,一生中发表了1500多篇论文,和他合作过的学者有250多人。
我自己通过一些论文的写作,也感到要把成果转化成整个学术界发行的论文,前后有很多
麻烦,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你要费很大力气学习科技体写作格式
,学会用科技写作软件,作图软件,尤其是如果你要写英文,困难更多。你要挖空心思写
论文的Introduction,怎样概括这个问题的背景,研究现状,怎样突出本研究的意义和重
要性,你要在一大堆文献里进行选择,做必要的合适的引用。总而言之,你不能让编辑看
到你的手稿以后觉得你十分缺乏经验,还没入门。然后就是按照杂志的要求和途径正式投
稿,如果顺利录用自然是好,否则还要打官司。
不过,难不要紧,只要我们仔细学习,小心模仿,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面面俱到。下面
我就根据自己的一些学习过程,谈一谈我自己对SCI论文写作的一些认识。下面的内容可能
有些琐碎,但其中可能还是有一些对大家有用的信息。
首先是选择投稿的杂志。大家知道学术刊物是分档次的。这可能说的有些偏激,不过的确
如此。物理界当然首推Science、 Nature了,不过它们要求对科学产生巨大推动的成果,
一年总共发表两三百篇,影响因子二十几。专业物理期刊最高的是物理评论快报,影响因
子六左右,其要求是,用它的原话说,你的论文会让每一位仍然活跃的物理学者都发生兴
趣。然后是物理评论各分支和应用物理杂志,影响因子三左右,其要求是有创新性和重要
性。接着是各专业杂志。国内的期刊影响力现在在逐年上升,不过还是有差距的。最好的
Chinese Physics和Chinese Physics letters影响因子一多一点,其要求基本上是中规中
矩,有前人没有的新结果就行了。
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一些软件是必需的。(1)中文的文章可以用word来写,这个软
件大家都熟悉。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所有的数字和符号都要用公式编辑器来写。(2)英
文的论文最好不要用word,而要使用Scientific Workplace来写,这是一类专门用于科技
体写作的软件,能够自动把你写的东西编译成论文的格式,另外写数学公式很快捷,还有
一定的数学处理能力,比如说帮你计算一个矩阵的特征值,解一个方程等等。实际上,由
于推导的繁杂,很多时候打草稿都已经直接在这个软件上进行,在草稿纸上对一个几行的
公式进行推导是不可想象的。(3)关于作图:如果你已经得到一组点的横纵坐标,所需要
的只是将图画出来的话,那么我推荐一个软件,就是前面提到过的ORIGIN,它可以帮助你
把图画得很漂亮,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统计和分析,比如说拟合等等。实际上我的实验报
告很多就是用ORIGIN画的图。总而言之,SWP和ORIGIN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两个软件,在写
英文论文的时候,是你不能不会的。
第三,我们谈谈文章的写法。如果文章是用英文写的,那么英文写作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不行的赶快练啊。英文写得不够优美没关系,主要是要没
有语法错误,表达的意思足够清楚就行了。在第一次投稿之前一定要反复研究怎样把你的
成果,十分清晰地,表述成科学界可以接受的格式。什么才叫科学界可以接受的格式呢
在结构上,你的文章必须由标题,作者栏,地址栏,摘要,关键词,引言,论文主体,总
结讨论,引文,图和图的说明组成,而这些部分分别有其写作内容和质量上的要求。Intr
oduction一定要有一个研究背景的概览,讲述研究的动机,并简单地讲一下用什么方法得
到了什么结果。如果是article而不是letter,在Introduction的末尾还要讲一下各章节的
内容安排。在正文部分,表达一定要清楚,容易理解,而且每一个概念和符号在第一次出
现的时候都要加以说明。结论部分要对全文有一个全面地概括,在什么问题上,用什么方
法,得到了什么,同时还要突出最有意义的那些成果,必要的时候还要来上一段展望。在
格式和习惯上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说引文,如果你把一篇论文放在了索引里面,那么在正
文当中就一定要对它做引用,用一个括号和一个数字表示,而且索引编排的顺序要按照正
文里引用的顺序。所以前几篇引文的引用一般出现在引言里面,一般就是几篇综述或是专
著。大部分的人写文章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作多一点的引用,这样别人看了高兴,而且
你引文里出现的作者很可能就是决定这篇论文命运的审稿人。写一篇论文里面涉及到的各
种格式,规范和习惯实在是太多了,我这里没有办法一一列举。不过没有关系,只要碰到
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想当然地处理,而去随便找几篇已经发表的例子来认真参考就可以了
,而且在投稿之前一定要给某位老师看看,让他告诉你表述上还有什么问题。
讲到这里,基本上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个工作从准备到刊出的全过程给说了一遍。当然
我自己也没什么经验,而且讲得很有局限性,这里只希望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最后我想说
的是,作为本科生,咱们从零开始,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学这么多的东西,克服这么多的
困难,好的机遇还是很重要的。不管结果如何,敝帚自珍,重要的是自己自始至终的热情
,这个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4.53]
--
※ 修改:·linhtje 於 12月29日16:10:27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9.9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1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