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ywang (热爱生命>>遥指美利坚), 信区: Lixueyuan
标  题: 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的忧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26 18:05:57 2002) , 转信

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的忧虑  
 作者: 聊.无.聊  发布于 10-26 17:23 ,聊.无.聊 更新于 10-26 18:02  

------------------------------------------------------------------------------
--
 
   
  哈工大虽然在杨校长的领导下,在90年代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很
多:

1、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比80年代还有严重,尤其是工大的老牌实力院系,如航天学院、
计算机系、材料学院和机械系,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学术研究的面过于狭窄,新兴和交叉学
科发展非常差;
2、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比较差,和80年代比较起来看,起色不大,航天学院表现最为严重
,通信、控制、力学等学科过于偏重应用,以刘永坦和张乃通为带头人的通信及信号处理
学科,几乎没有人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基本上集中在高频地波雷达和专用通信系
统,学术影响力比较差,是最令人担忧的学科。控制方面太偏重于导航、制导及仿真,控
制理论方面只有一个段广仁还可以,其余老师都是侧重工程应用。材料学院过于局限于金
属材料、陶瓷及复合材料,原因也是因为物理、化学基础薄弱。机械学院同样是应用强、
理论研究差,而且年轻人中也没有比较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3、人才流失严重,每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哈工大毕业的人不少,但留在学校的
却很少,2002年哈工大一个没有,实际获得人中至少有5人是哈工大的博士毕业。

没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际知名大学就是口号而已,做军工是比较有
钱和容易出成果,但代价是学术声誉。杨校长的唯一失误是在80年代没有重视理科的发展
,应用化学迟迟拿不到博士点,粒子物理因刘亦明的离去,也是多年无法申请到博士点,
数学系也一直在二流水准间徘徊。

居安思危,每每有校友和别人争论学校好坏,实际上在工科院校中,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
是最有前途的两所(当然除了清华),其次是华中理工。地理位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问
题,工大要发展理科,必须靠吸引外面的人才,靠自己培养太困难了,但工大自身的吸引
力的确成问题,国外的博士谁愿意去哈尔滨工作,从特聘教授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没有交
叉教育背景的一流人才,工大原有的优势学科的后劲也难以保证。

所以,一些年轻的校友,不要光看到工大自身的发展,也要看到别人的发展速度,即使是
军工方面,哈工大的基础是比较弱的,如果和北航和西工大相比,工大缺少一些相关学科
的支持;如工大的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非常弱,工大以前没有发动机专业,虽然24专业
逐步在象发动机方向发展,工大的材料没有凝聚态物理的支撑,计算机理论方面得不到数
学学科的支持,也多年来没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在网大论坛上,工大校友应该少与人争论,高考分数不意味什么,工大现在比较牛的如王
彪、段广仁、高文、李建中的本科都不是很好的学校,那个在国内不是一流水准,特别是
段广仁,在国内控制界的年轻博士中,也只有中科院院士郭雷的论文水平可能要稍稍占先
,如果工大每个学科都有几个段广仁这样的人物,都能在本领域的最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工大的学术就有名气了。

要多宣传工大的理科、以及原创性的成果,少宣传军工成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工大的
院士都很少发表论文,特别是刘永坦和张乃通,看看通信研究所的论文记录,真是可怜。
唯一比较活跃的就是杜善义院士,复合材料所的分工就比较好,王彪、吴林志等侧重于应
用基础、韩杰才和赫晓东偏重于工程应用,孙圣和老师的研究队伍也不错,工程应用侧重
基于总线的自动化测试,应用基础侧重信号处理、数字水印等,前者有付平和彭喜元,后
者有牛夏牧和陆则明等博士,这样的分工就比较好,希望其他的研究方向也要这样发展。




   
  [From: 61.141.213.14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0.52.194.2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