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cochen (cocochen), 信区: Lixueyuan
标  题: 学数学与搞科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Dec 27 09:03:36 2003), 站内信件

我不大擅长比喻,但我试图先打个比方。

甲第一次要拧螺丝的时候(遇到问题),先学习螺丝刀的用法(为解决问题学习
相应的工具及其用法),之后,他就会使用不同尺寸和力臂的螺丝刀拧不同的螺
丝,甚至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的人会进一步顺藤摸瓜地学习了杠杆原理(变通),

最后联想出起子、滑轮等一系列工具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是大部分搞研究的人
搞的研究)。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过程总是沿着遇到问题->为解决问题学习->融
会贯通->发明创造这个步骤的。再看下面一个比方

甲之前没有接触过螺丝,但他学习了成千上万种工具的原理和用法,当他第一次
要拧螺丝的时候,他在大脑数据库中搜索相应的工具,最后他没找到,他得出一
个结论,学工具很重要,我就是工具没学好,所以不懂拧螺丝。

你一定会说甲有问题,他不是没学好工具,而是他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当然,不排除有这么少数人,他们无师自通,第一个发现了螺丝刀可以用来拧螺
丝,这些一般就是留名千古的学者了,即使这样也离不开一个事实,发明工具
(或者说发现工具用法)的人往往是遇到问题的人,并且明确问题本质所在的人。


其实,把数学说得再神,他极其量是一门工具课,而不是自然科学课。现在不少人
“搞研究”,看别人的论文,遇到数学的地方看不懂,就得出一个结论,唉,自己
数学没学好。那我要先问一句,数学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熟悉微积分算学
好没有?熟悉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算学好了吗?熟悉现代数学呢?如果真
这样说下去,你就一辈子学数学吧。

上现代数学时马老师就举过爱因斯坦的例子,说他发表相对论时早就有了该方面的
思想,只是找不到工具表达出来,最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学习数学,才得以成功。这
个例子就说明了,真正的发明创造,是先有思想,再有数学的。学数学就像学用工
具一样,是要有针对性的。相反,数学家懂很多数学,但相对论最终不属于他们。


也许很多人在看论文时发觉别人将几条式子变两变,就出了一篇文章,十分感慨。
排开欺世盗名,没有实质成果的变换式子做数据的这部分论文不说。虽然你看到的
是他通过几个式子得出结论,但你可曾知道人家在变换时已经明确知道为什么要这
样变法,这样变法目的是要改进一些什么、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也就是写论文的
人早就知道这样可行,只是用数学将他表达出来而已;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变两变,
最后什么都不知道就出个结论。我们看文章看不懂数学方面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不
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关键在于你不理解作者下一步(下一条式子)将要企图做
些什么!你连问题的真正所在(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去看问题的表达形式
(数学),当然一无所获。

如果你明确了问题所在,知道自己要解决些什么,下一步就是像爱因斯坦一样,
在相关的数学领域上下苦工了。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不懂应该学哪些数学,应该
怎么办?那这时候就要像爱因斯坦一样,拜访一下其他数学家,让他们指条路你行了。

但事实上,现在“搞研究”的人远远没有做到“有思想”这一步!!

说了那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点,无论是搞什么研究,关键是在于明白到底是要搞
些什么,也就是“有思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9.222.2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