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nghulz (撒着霜的长胡子), 信区: Management
标 题: 约束理论的管理技术之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3 02:22:43 2001), 转信
约束理论的管理技术之五
――思维流程(TP)的进一步完善
by AMT 王玉荣、孔祥云
目前,五大核心步骤与TP仍处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例举Goldatt博士创立TOC时
未充分展开的两个问题如下:
1.只涉及了“因-果”分析的一种情况,而忽略了其他两种情况。
有的TOC研究者认为,现实世界中的因果推理关系应有三种情况,应该使用不同的符号加
以区分,具体如表1所示。Goldratt博士在TP中只涉及了表中的第一种因果推理关系。
表1现实世界中的三种因果推理关系
因果推理关系:之一
因果推理关系:之二
因果推理关系:之三
简 述
多个“原因”共同导出一个“结果”
每个“原因”可以独立导出同一个“结果”
多个“原因”均可以增加“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特 点
缺少任何一个“原因”,那么“结果”就百分之百地不能导出。
若干“原因”之间是独立的,只要有一个“原因”存在,就可以导出“结果”。
每个“原因”为“结果”的出现贡献一个百分比,如果每个“原因”都存在,那么“结
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如果部分“原因”存在,那么仍可以得到“结果”,不过概率
要小一些。
例 证
“结果”是“植物生长”,那么四个“原因”缺一不可:养料、水、光线、可容忍的温
度域
一辆带有定时炸弹的汽车正驶离大桥,冲向深谷。“结果”是“汽车毁坏”,原因分别
是“车上装有定时炸弹”和“汽车冲向深谷”。
“结果”是“汽车燃油效率提高”,原因是“保守地慢速开车”、“启动与刹车小心”
、“把轮胎气打足”、“马上请技工检查一下引擎”。各个原因对“结果”的贡献百分
比分别是20%、10%、20%、10%。哪怕暂时不请技工来,而只是做其他的保养,汽车
燃油效率也能提高50%。
符号表示
如图1(a)
如图1(b)
如图1(c)
图1三种因果推理关系的不同表示
2.TP中因果推理的理由充分性缺乏系统的检查
Goldratt博士主要著述中论及TP的因果推理的时候,大多依靠应用者本身来保证推理理
由的充分性,而缺乏一种系统的检查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减少TP应用中的随机性和主观
性。
因此,有的TOC研究者认为,应该对TP中因果推理的理由充分性进行两个层次的检查。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检查。
这时,应用者应回答三个问题:
“活动”存在性检查:TP逻辑树中的“活动”(在图中以方框表示)是否真正存在?
因果关系存在性检查:“活动”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正存在?
表述清晰性检查:逻辑图中表述的是否是应用者真正的意思表达?
第二个层次是在TP中的因果推理已经通过第一层检查之后,进行的进一步检查。
这时,应用者也要回答三个问题:
是否还有其他独立的、等同的、更可能的原因可以导出该结果?
也就是说,有没有其他原因可以导出这样的结果?如果把已有的这个原因删去,是否仍
可以从其他途径导出这个结果?这里要注意,为了避免找出太多的原因,应该追问,如
果把已有的某个原因删去,对结果出现的影响大不大?相对来说,应用者更要关注影响
大的原因集。
是否要把一些条件“和”起来共同作用(如前一个问题中的第一种因果推理关系)才能
导出结果?
这里要注意,当椭圆符号联系了4个以上的原因时,就要考虑:再次应用第一层次的“因
果存在性检查”,把一层的因果关系细化展开为多层因果关系。或者,把已有的无关紧
要的原因删去。例如,因为“今天是奥运会开幕”,而且“运动馆里有氧气”,所以,
“运动馆里燃烧着火炬”。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二个原因可以删去。
从这些原因是否还能导出其他的结果?
也就是说,寻找这些原因是否能导出其他结果,以对原来的因果关系进行“证伪”。如
果其他结果的确出现了,那么说明原来的因果关系成立;如果未出现,则原因果关系可
能不充分。例如,最初的因果关系是:因为“去年公司定价较高”,所以“公司销售额
收到损害”。做如下检查:从“去年公司定价较高”能否推出“顾客都拥向低价的供应
商”?如果可以,则最初的因果推理充分。但经调查,实际情况是,有些顾客拥向了价
格更高的供应商(由于我们的销售员跳槽,把一些客户关系带到了竞争对手那里;或者
由于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有些顾客仍停留在本公司这里,并没有去寻找低价
的供应商(因为这些老客户相信本公司与他们的老关系)。所以,原有的因果推理只考
虑了价格的因素,而忽视了销售员的因素或者服务的因素,是不充分的。
--
我是化了的和路雪,用奥妙洗衣粉泡着喝吧!
http://heluxue.edu.chinaren.com奥妙阁楼
提供最新的火车时刻在线查询,欢迎访问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0.77.27.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onghulz.bbs@smth.or]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