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hine (打造一辆较为理想的车), 信区: Management
标  题: 制造业税务成本 100 问(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5日10:06:5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主题:制造业税务成本 100 问(十)(by AMT 朱文斌) 

栏目:企业管理前沿 > 财务管理 > 综合 
文档号:00.009.559 发布时间:31-05-2002 
 

-------------------------------------------------------------------------------
-
 
制造业税务成本 100 问(十)

(by AMT 朱文斌)

46。什么是标准成本制?

标准成本制基本的观念就是根据工业工程所量测出来的 BOM 做为标准,在成本计算时,一
律以 TOP-DOWN 的方式,正展 BOM 到原料最底阶,然后乘以原料月平均单价,而得到成品
生产材料成本,再加上以工业工程方法估算的成品分摊人工和制费金额,就可以得到成品
的生产成本。

不过不同于台湾中小企业常用的估算成本,标准成本的观念重点是要先算出实际成本,然
后进行 计划->执行->考核->改善 的PDCA 管理循环,透过 实际/标准 的达标率比较,有
效落实工厂的管理作业。

至于估算成本也是标准成本 TOP-DOWN展开的原理,但是在 PDCA 循环方面,就没有刻意去
实施了。

47。什么是实际成本制?

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成本不同,是一种 COST ROLL-UP 方式的成本计算方法。回忆
一下先前所提到的成本会计四张重要传票,也就是从 原料->在制品->半成品->在制品->成
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成本计算的逻辑。

(1)进货时:
借 进货-原料
贷 应付帐款
借 存货-原料
贷 进货-原料 

(2)生产领料时:
借 在制品
贷 存货-原料

(3)生产缴库时:
借 存货-半成品(成品)
贷 在制品
贷 人工
贷 制费 

(4)销货时:
借 应收帐款
贷 销货收入 
借 销货成本
贷 存货-半成品(成品)

面对工厂上千种的成品料号,加上目前多样少量的生产又成趋势,所以将工厂的成品中,
依成本相近或依工作中心分成五大类或是十大类来计算料,工,费成本,也就是一般大学
会计科系或工厂成本会计人员口耳相传的独门秘方,因为这样算出来的实际成本,一样可
以被税捐单位所接受。

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如果 100 种成品生产成本都相同,就很难看出生产效率,也很难判
断产品毛利,所以对于一套帐的企业来说,就会希望透过计算机的帮忙,精算出每一个
成品的实际成本。

48。什么是工业工程?

工厂管理的事情千头万绪,所以需要一门专门的学理进行研究,在大学中也都有开设工业
工程科系研究之,工业工程所专研之事,除了一般产销人发财五管的通识教育外,更着重
数据化的科学管理。

也就是结合现代计算机高速运算如 MRP 物料需求规划,MPS 主生产排程,CRP 产能规划,
APS 先进规划排程,DRP 物流配送规划,CIM生产自动化作业。

这就是工业工程科系日新又新的成长关键,有鉴于 ERP 是包含工业工程,成本会计,信息
管理 三大领域,近来 ERP 系统实作已经成为工业工程的必修学分。

49。什么是线性规划?

工业工程科学的实作,在于建立许多的数学模型后,写成程序后交由计算机仿真试算,以
求出 OPT 最佳值,并落实 JIT 和 TOC 的现场管理作业。

线性规划(LP:Linear Programming)就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源自于线性代数(Linear 
Albebra),为求取多限制方程式最佳解,提供一个最为科学的运算逻辑 alogorithm。

因此程序设计师就可以根据工业工程的运算逻辑和伪码,撰写相关工厂管理信息系统,提
供工厂管理使用。

50。什么是作业研究?

相为于线性规划是一门应用数学的专业科目,作业研究(OR:Operation Research)则是探讨
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建构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学模型。

另一种说法是 线性代数->线性规划->作业研究就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管理基础马步。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尺,
                                   无欲则刚。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7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