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Management
标  题: “破窗理论”还是谬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0日08:52:1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兼与张欣先生商榷

冀志罡

看了《二十一世纪评论》上薛兆丰和张欣两位先生你来我往的论辨,觉得“破窗理
论”和凯恩斯主义还大有市场。尤其是张欣先生的回应,似乎还相当有理论上的深
度,提出了两个前所未见的新概念。可是谬论就是谬论,再多的新概念也挽救不了
。以下试对张教授的论点做些分析。

没有资源是能够被“充分”利用的

在这篇文章中,张先生指出不仅“资源是稀缺”的,而且“稀缺的资源是不一定被
充分利用的”。这是一句看起来有道理,实则似是而非的话。什么叫作充分利用?
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劳动力是资源,但一个搬运工如果上了大学他的生产能力是可
以成倍提高的,能不能说他当搬运工就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
工业生产率,能不能说信息技术诞生之前工业资源就没有充分利用,之后就充分利
用了?建一百层的高楼,土地资源算不算被充分利用?一千层呢? 
资源有没不被充分利用,是不能以工人是否失业,设备是否闲置为标准来判断的。
因为生产既可能是创造,也可能是浪费。“大跃进”时代,全国起了无数小高炉,
那也能生产,但那是创造呢还是浪费?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曾使许多蜡烛工厂倒闭
,蜡烛工人失业,如果资源要“充分”利用,那爱迪生就根本不该发明电灯!
就算真有“资源被充分利用”这回事,唯一的衡量标准也应该是市价。生产并不是
越多越好的,因为那有成本。如果成本低于市价,生产就不充分,而若成本高于市
价,再生产就是浪费。但这可用不着经济学家操心,唯利是图的商人自然会照此办
理。这也是经济学的常识。

资源闲置不是浪费

工厂停工设备闲置,工人失业无所事事,看着的确叫人着急。说那是浪费,符合常
人的感觉。充分就业成为经济学家的人道理想,并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地方。但懂
得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就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工人失业不可原谅,那么产品积
压是否也应该收到谴责?
是的,劳动力是资源,这没有错,但生产用的原料也是资源。如果劳动力不应该失
业,那产品为什么就该积压?民选政府常常会向选民承诺推销劳动力,他们为什么
就不向商人承诺推销卖不出去的商品呢?他们真正担心的,是资源浪费呢,还是选
票流失?
资源闲置不是浪费,因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奥妙就在这里。如果所有的资源都不
闲置,就不会有人再去充电,也不会有人去开发什么新技术。一个企业的资源闲置
,正好向其他的企业发出了明确无误的信号,让他们将资源转投他处,这恰恰是避
免了浪费。我们都知道积小错而成大错的道理,却很少有人明白,在自由竞争的市
场里,积小错的结果反而可以避免大错。

经济会波动,衰退不是祸

没有什么经济能够真正平稳发展的,除非不发展。但那也只是推迟了衰退的到来而
已。经济总会有波动,总会有牛和熊的时候。除非天上能掉下馅饼来,否则经济就
不可能永远牛。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良会促使经济转型。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
是好事。问题是经济建设不是打仗,你不可能让整个社会统一号令的一起转型。高
新技术可以在一夜之间推向市场,纺织女工却无法在一夜之间变成程序员,陈旧的
设备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更新换代。资源配置改变了,就会有某些行业资源不足,
而另一些行业却资源闲置。但这并不可怕,企业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自然会进行调
整。这在宏观上的表现,就是大量资源的闲置,包括工人失业。政府闻之色变的衰
退,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至于张欣提到的经济萧条,也就是特别严重的经济衰退,弗里德曼已有专著论述,
他早已雄辩的证明了,大萧条并不是市场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而恰恰是政府的过度
干预造成的。经济有波动并不是问题,政府总想让经济形势符合自己的心愿才是问
题。

祸就是祸,福就是福

在我看来,所谓的“福祸相栖”不过是神秘哲学的文字游戏罢了。如果福祸真的分
不清,那追求幸福还有什么意义呢?自我安慰罢了。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令风险成
本大幅上升,经济活动的收缩是必然的结果,这怎么会是福呢?
值得庆幸的,倒是张欣教授所担心的恶性循环根本不会发生。风险成本上升了,人
们自然会想办法把它将下来,经济并不会一直收缩下去。典型的例子是以色列。以
色列地处中东火药桶,恐怖袭击三天两头的发生,风险成本不可谓不高,但恰恰是
因为风险大,才“逼”出了一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如果真的有所谓
恶性循环,那以色列应该没有航空公司才对。
美国变得不安全了,全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但随着美国本土安全防卫的加强,
美国还会慢慢安全起来,今天收缩了的经济,到时还会再扩张上去。更重要的是,
911事件大大加强了各国的反恐怖意识,可以预料,恐怖组织危害人类的能力会因
此而大大降低。

“破窗理论”还是谬论
首先要指出的,是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潜在国民生产总值,那不过是经济学家的想像
而已。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一个衡量人们收入水平的参考指标。收入
到底怎么样,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们的感觉上。玻璃打碎了,财富就减少了,就算
再补上,也不过打个平手,但劳动却是多付出了。劳动多了财富却没多,不是浪费
是什么?至于“乘数效应”,薛文已有分析,此不赘述。
谬论就是谬论,不管有多少数据的支持。宏观经济的数字游戏,掩不住微观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张欣先生是在美国任教的经济学教授,学问着实不低,却犯了这样低
级的错误。套用张五常的一句话,那是“懂深不懂浅的学问”。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