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life (I have a dream), 信区: Npsos
标  题: 什么样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27日10:40:3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rk 讨论区 】
【 原文由 bfb 所发表 】
50万大学生没工作 什么样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1) 
  2003-08-27 09:48:27 
 
  
   据教育部负责人透露,截至8月20日,除去一些临时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没有履
行签约手续,尚有5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天之骄子”
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人们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
问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型“知识观”和“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就是人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惠强说得好。随着
人力资源越来越市场化,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越来越成为一种需要。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
是人才,高级技工、技师等“专家型”职业劳动者也是人才。 

   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一项调查看,不少不愿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有个共同的“
隐衷”:学生所学知识实在不能适应所需,企业又不愿去当“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的“
新学校”。 

   浙江现有几十所中专和职高,却没有一所开设数控技术操作专业课程。浙江大学每年
都会培养一批专业数控技术人才,但数量极少,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结果是不少用人单
位从国外引进了数控机床设备,却苦于无人操纵和管理。 

   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的错位,用人单位期待与大学生期望的错位,都对传统的教
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今年某省近万名少数民族语种毕业生,就业因需求少只有
几百人签约;江西一些民办高校就业率普遍高于当地公办高校……这些事实让一向只管“
育人”的公办高校,下决心不再盲目招生和扩大规模,而是该砍的砍,该增的增。今年杭
州市成立了首家技师学院。“过去,我们的眼睛一直向上看,总觉得高校应该多培养高层
次的人才和硕士生、博士生等研究型人才,却恰恰忽视了这样一点———离开了生产生活
实践的土壤,再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也没有用武之地。”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教授说
。 

   大学生找工作也不再仅仅靠一本学历走天下:北京178名大学毕业生近期通过职业培
训和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湖南、陕西等地的大学生通过在校社会实践等获得团中央
、教育部颁发的素质拓展证书。这些大学毕业生似乎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习市场最需要的知识,按市场的需要选择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用人单
位的共识。深圳去年底率先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在企业,所有劳动者统
称员工。其实,在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许多在设计生产第一线的硕士、博士,也都统称为
“worker”(工人),而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工人被贴上了一个特定身份
的标签,现在是到了该揭掉标签的时候了!  

 
“深圳现象”意义很大,“知识”和“人才”的外延和内涵确实有了很多新变化。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主任陈宇分析说,科学和知识是生产力,技术和技能同样是
生产力。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必须通过技术和技能才可得到实现;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只有通
过处于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提供物品和服务的职业劳动者之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
力。只要人们最终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人们就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
者。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一定要经过市场的选择和度量。最重要的是看市场对你的需
要程度和认可程度。当一个以能力为主导,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的竞争性市场经济社会到
来时,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平起平坐,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并举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当然,市场暂时认可的人才,也并不等于就可以一劳永逸。记忆大量知识,掌握大量
数据———这些曾经是我们考察人才的标准,如今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你能够掌握市场所
需某种技能,不仅仅靠老师教你,不是因为你是硕士、博士或者教授你就有此技能,而是
说你确确实实在干中学,掌握了这个行业的窍门。但仅有技能还不够,社会、技术、产业
都在进步,一个人具不具有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知识创新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惟一
不变的是变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职业
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自己
的结自己解,创业也是就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 

   对于家庭来说,要以更加理性的教育消费观念看待对孩子的培养,要有一种新的人才
培养的投资眼光和风险意识。 

   对于社会来说,急需转变教育理念和用人观念,创造一种更加公平的环境,真正保证
人才战略和知识战略的顺利推进。 

   只有一边吸取别人的成果和经验,一边顺应时代进行创新和创造,才能不断获取最有
价值的知识,从而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9.19]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8.2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