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nisix (加蓝和白面包), 信区: Anhui
标  题: 安徽风光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Nov  2 12:42:06 2005)

合肥素以"包拯家乡"著称于世。北宋时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
包拯的家乡,就在这里。美丽清秀的包河公园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包公祠、包公墓等历
史遗迹,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怀念这位古代杰出清官、期盼出现更多此类清官的
美好愿望。 
旅游合肥,庐剧似乎不可不看。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
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
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黄山脚下的"古徽州",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秦设歙、黟二县,东汉为新都郡;隋改
新安郡;唐改歙州;宋名徽州。1987年建市。在文化上,徽州文化独树一帜,它与敦煌学
、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区域文化。 
古徽州人杰地灵,2300多年的历史中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著名的有毕升、朱熹
、程大位、戴震、王茂荫、詹天佑、陶行知、胡适、黄宾虹等。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
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砚、徽剧、徽商、
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 
古徽州山川秀丽,文风昌盛,商贾豪门显赫一时,新安文化独领风骚。但由于地势所限 和
礼教约束,民间习俗也是自成一统。史书上说:"江左之俗,徽为最美。"最早的南宋 《新
安志》记载:"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山谷民衣冠百年不变。"一直到明、清时代 ,仍然
是"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徽人俗尚勤俭,读书耕田,注重礼仪,
尊老扶幼,蔚然成风,世代绵延。 
当您深入黄山市各区县、乡镇与民相处,把盏交谈,就能惬意地感受到那种淳朴的古趣。
这里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无论是楹聊门对,还是喜庆庙会,竞技
游艺,都程度不同地残留明、清以至唐、宋遗风。 
黄梅戏 
安庆是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是统领中国文坛200多年的清代"桐城派"文学诞生地, 
中国著名戏曲京剧的发地。 
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她的表演质朴细腻,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通
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更
显黄梅戏特色。 

物产美食 
  说起吃,名列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是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四十年代仅上海 
一地就有130多家徽菜馆店。 
  徽菜有二百多个品种,擅长烧、炖、蒸,很少爆、炒,特别是选料考察,讲究火功。芡
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传统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腌鲜桂鱼 、香
菇板栗、凤炖牡丹等二、三十个。徽菜中"腌鲜桂鱼"最为人津津乐道,为何新鲜桂鱼要用
盐腌过再烧?原来,桂鱼(鳜鱼)属淡水鱼种,徽人食桂鱼多从远地挑运,据说 有位肩贩
挑了两桶桂鱼,行至半途而鱼臭,肩贩情急生智,刮鳞去鳃,掏尽内脏,抹上食盐,厨师
用徽菜烹调技艺,重料、小火红烧,食之肉质细嫩,且醇厚入味,后人仿效,竟成了名菜
"腌鲜桂鱼",欲称"臭桂鱼",其实香而不臭。 
  "春节",吃喝自不用说,但主要是开展民族节庆活动,舞狮、舞龙、嬉灯、亮船、抬
阁、得胜鼓、焰火。嬉灯亦称嬉鱼灯,取"五杂丰登,岁岁有余"之意。抬阁,是徽俗中最
受欢迎的节目,阁又叫角,就是抬着戏台和角色,由扮饰古代人物。小演员骑坐在 铁架上
,登上装点着布景、道具的小戏台,让大人抬着,抖动着地走巷,娃娃扮角色,嫩艳可爱
,加上烛光摇曳,烟火掩映,今人、古人、神仙、鬼怪一起,其乐无穷。舞龙 ,一般各地
都有,而徽州的舞板龙,却是本地特产。山民居住分散,制作长龙不易,难 以保管,就创
造了板龙,木板长约6尺,类似家用之长板凳,木板中间下部装有木棍,两 头钻有标眼。
舞龙时,钉上灯笼,板板相搭,穿上梢棒,接板成龙。舞板凳家家都出,一丁一板,平时
家用,舞时相凑,也表示乡邻团结协作。板龙可以任意衔接,最长可达 一百多节,在山道
上游走,点点烛光、连绵闪烁,恰似游龙自天而降,煞是壮观。 
  黄山人日常生活崇尚俭朴,但十分讲究。住房布置必有字画,有的柱子上仍然保存 着
旧时木制楹联,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经受苦方为志士, 肯
吃亏不是痴人"、"孝悌传家根本,诗画经世文章';厅堂长条案桌上东瓶西镜,取意" 平静
",案前八仙桌,两旁罗汉椅,古风犹存。 
  黄山人家有两样必备的用具-火桶和竹筒,火桶用来烤火取暖,竹筒装盛食物。有的
竹筒雕刻图纹,时常捧摸,光滑泛亮,俨然成了一件工艺品。火桶样式极多,有桶工、箱
式,大小不一,内装火盆。桶有弧形台板,一个人坐着烤火,箱式可供几人共用,围坐取
暖。还有一种竹编火笼,形似小型竹篮,以铁皮小盆,铺上表灰,埋以炭火,既能拢在胸
前,又能放在脚下。学生上学,人手一笼,听课时置于脚下,处处皆是,称得上是黄山民
间一景。 
  黄山各地都产茶,黄山人都爱喝茶。祁红、屯绿驰名海外。黄山所产黄山毛峰、太平
猴魁、白黄芽、绿牡丹、松萝、雀香、莲心、顶谷大方等绿菘是为上品。茶,不仅是极佳
饮料,且有一定医疗价值,松萝茶可降血压,顶谷大方能减肥;黟县石墨岭生产一种"石墨
茶",含十多种微量元素,能防病抗衰,当地人多长寿,据说与此有关。黄山人好客,客到
必上茶,不用茶壶,而用茶杯单沏,冲水以杯满七八分为宜,待茶叶发开后再添。喝茶时
讲究慢啜细品。一杯好茶,汤清色碧,雾气袅袅,幽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气爽神清,
回味无穷。 黄山脚下珍奇无数,神秘莫测,当您畅游归来,捧上一杯香茶,慢啜细饮,精
品回味,心旷神怡之际,浮想联翩,这神奇又神秘的仙境,不就在人间,在您脚下!

--
一个人好辛苦,有了朋友我就不怕!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5.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