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hu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eibing (飞冰), 信区: Anhui
标  题: [发展]安徽的发展大家谈  zz tianya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Apr 11 19:54:59 2006)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安徽发展之我见,后面大家畅所欲言,为全省人民献计献策.
  安徽的优势:
  在天涯逛的人都知道,安徽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文化上,现在不是还有人嘲笑我们沉醉于
我们先人创造的文化吗?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我承认我们某些人的确是这样.但话又说
回来,为什么他们嘲笑?有人思考过没有啊?那就是他们没有,他们的那块土地上不出产文化
!我门要以安徽的文化为骄傲,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要在心底里生出一种自豪感.因为
我认为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豪感的话,那个民族是要走向坟墓的民族,同样,在特定的某个地
区居住的人群中失去了那种自豪感的话,结局也是一样的.在这里我想讲的第二点就是我们
要把这种优势作为安徽崛起的突破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
的,作为物质层面的,主要就是以文化旅游作为安徽经济腾飞的支柱,这个操作性强,属于底
层的,关键就是投资,打造文化旅游省,这个我想国内只有海南和云南是这个吧!在中东部,尤
其东部如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经济发达了,人们口袋的东西多了,一种要享受文化的欲望就强
烈了!这个有点象西部淘金中的那个卖水的牛仔一样.而且收效快!精神上的文化突破我说不
上个一二三来,但是我觉得在这方面,教育要当领头羊,在这里我就这么一句话,但是难度要
比上面要难多了,首先就是教师素质能不能跟的上!其次政府的投资能力有多大,即政府的承
担风险的心理承受力是多大,第三,短期收效不明显,但是长远的效益非常大,但对于一个只向在
自己的任期内作好几个面子工程的老总们这个他们的兴趣不大.
  安徽除了文化优势之外还有没有优势了?答案是肯定的,有!地理优势.很多人说安徽右
边不靠海,不算东,赶不上第一班火车;西部没过湖(北)错过了第二班车,我要说的是正是这
个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才有优势!这是一种过渡,更是一个接力.体育运动员都知道接力赛
的中间这一棒的优势,在力量上他用小于第一棒力气就能获得第一棒的速度!在心理上他也
是完全有优势于最后一棒.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安徽的第三个优势是什么,是资源.安徽的资源在中东部来说是有优势的铁,铜等矿藏丰
富,水资源充足,淮北平原的水稻,江南的珍贵药材,等等等等,都是安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的
灿烂的明珠!
   以上是讲的安徽的优势,接下来谈谈安徽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障碍.也就是劣势
  第一个劣势就是基础薄弱,这个是其他劣势的源,但它又是一个动态的源是可以向着好
或坏的方面转化的源!这个主要是历史原因,近代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华大地
上的鲜血从来没有流停过.而我们安徽这片热土上更是,逐鹿中原!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湖
南首当其冲!从太平天国到1949,我们已经满目疮痍,身心疲惫!建国后,我们勤劳淳朴的江淮
儿女理解党和国家的难处,从大局出发,坚决服从中央指挥,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在接
受国家的投资方面做了极大的牺牲,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要优先发展东部,进入21世纪,国家
又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实时提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们安徽人又一次作出
了牺牲,以致现在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少,政府往往在办一些关系全省人民子子代
代的大事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安徽的第二个劣势是人才的流失严重.在中国高校做个调查,就会发现着个问题的严重
性了,这决不是什么小事,是一个学子的自由选择的问题!它里面所包含的问题很多,第一个
就是安徽的高等教育的严重落后,这个可以以工大和科大为例,我就不展开讲了,第二是安徽
的就业环境差,这个就是我上面所将的源的流了,第三就是政府的人文关怀不够,这个也是上
面源的流!
  安徽的第三个劣势是缺少一个完整而又连贯的战略规划,这个涉及到政治结构方面,我
不便言辞.这个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对安徽人民来说.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晚生心欣矣!


 作者:路在那  回复日期:2005-8-12 21:35:00  

  感谢楼主的好贴 呵呵
  
  安徽发展的确实是个问题
  我基本上同意楼主所说的
  
  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
  我们有着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
  
  应该是一系列相关的制度问题
  进一步的说就是领导着的问题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2 21:45:00  

  制度问题我一向是避讳的,惟恐被某些人加以放大,但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安徽的
劣势第三点浅尝辄止的提到了一些.
  感谢楼上这位仁兄的的指正,希望大家都过来说个几句,算是为母亲尽一点自己的孝心
.


 作者:ainiaifang  回复日期:2005-8-12 21:49:00  

  安徽的振兴要靠中央政策的倾斜,就目前的格局来看,改革开放的春风并没有吹醒这
块美丽的大地,长三角的发展又打了一个势道微弱的擦边球,西部开发又轮不上,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更谈不上,目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格局决定了未来几年安徽老家还是不
可能又太大的突破,,,,,,,,,,,,,,,思考中◎◎◎◎


 作者:路在那  回复日期:2005-8-12 21:52:00  

  呵呵 其实说实话
  
  这里很多兄弟和你一样 关注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
  有时候是有力气但是没地方用出来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 把自己的本领先提高
  以后有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徽商啊 何时再出头?
  呵呵


 作者:ainiaifang  回复日期:2005-8-12 21:53:00  

  声明一点,我是地道的安徽人,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也希望关系和支持安徽的有
识之士提出更好的观点。。。。


 作者:容若纳兰  回复日期:2005-8-12 21:53:00  

  楼主分析的不错
  教育的提高是一方面
  而政府领导的开放思维,站得高才能看的远,都是很重要的
  如楼主所说:缺少一个完整而又连贯的战略规划..
  ........
  安徽的能源,交通都有的,希望那些官老爷门把发展的文章做的更好一些
  


 作者:沙坡村混混  回复日期:2005-8-12 21:57:00  

  看看《中国农民调查》再来谈安徽的发展问题吧
  没发现本质


 作者:路在那  回复日期:2005-8-12 22:01:00  

  TO:沙坡村混混 
  
  我们洗耳恭听 呵呵


 作者:容若纳兰  回复日期:2005-8-12 22:01:00  

  楼上的把本质大致概括一下,不妨在这里说说


 作者:无算  回复日期:2005-8-12 22:05:00  

  本质就是大伙好好干活,少说废话。


 作者:容若纳兰  回复日期:2005-8-12 22:18:00  

  老大果然是老大~一语中了那个的.呵呵我也不知道中没中,反正这句化厉害


 作者:海的孤独  回复日期:2005-8-12 22:30:00  

  呵呵..好帖多多!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2 22:37:00  

  感谢各位老乡的支持,希望安徽这回真能大发展 !
  期待中
  


 作者:不凡的人  回复日期:2005-8-12 23:04:00  

  我是安徽人,深爱家乡,安徽人穷志不短,以后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一个省


 作者:ke_he  回复日期:2005-8-12 23:37:00  

  偶也是安徽人的,支持一下~!


 作者:苇乐乐  回复日期:2005-8-13 00:17:00  

  为家乡的发展,顶一下!~


 作者:皮条路  回复日期:2005-8-13 00:42:00  

  谁不爱自己得家乡,可是安徽存在好多问题。安徽得教育不落后,湖北不是教育强省
吗?可是经济呢,广东得教育强吗?人家经济呢?不在于这个,工作环境留不住人,就是
把北大,清华搬到安徽都解决不了问题。安徽是农业大省,大部分农村人仍以原始得田间
劳作为生,种植得仍然是传统农作物,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大家想想这样能致富吗
?被迫无奈,好多年轻力壮得都出去打工,虽然增加了收入,可是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有
几个从外面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去得?不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以增加附加
值,不可能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就要各级领导想办法,增加农民收入,把人民拉回到自己
得土地上,依靠自己得优势发展本地经济,只有农民富起来了,安徽才能发展起来。不对
请见谅!


 作者:夜啤酒  回复日期:2005-8-13 00:47:00  

  是啊,我热爱的那个老家。出了个主席,免了农业税,要是安徽能好好的利用农业资
源,我想也必有一番作为。
  
  楼上的见解很不错,安徽,安庆,合肥,那么多熟悉的名字,一听到了就好象回家了
一样。
  
  


 作者:starla  回复日期:2005-8-13 00:55:00  

  我觉得楼主说得不太现实。试问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省份,有哪一个是发展文化搞
起来的?
  中央一向不太重视安徽。常要安徽魏临近省份做这样或那样的贡献。很明显的安徽的
优先级比别的省份要低。
  安徽要想出人头地,难阿~~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0:34:00  

  
   作者:starla 回复日期:2005-8-13 0:55:00 
  
    我觉得楼主说得不太现实。试问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省份,有哪一个是发展文
化搞起来的?
  --------------------------------------------------------------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影响一个民族血液的东西,楼上的说的是表层的文化,但即使是表
层的文化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发动机,旅游里面的文化因素是占了
大部分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旅游景点是象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安徽的旅游要想做大做强,文
化资源不用实为可惜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0:49:00  

  转贴:
  --------------------------------------------------------
  安徽农业综合区划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分区表]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
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
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
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
℃,≥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
,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
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
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
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
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
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
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
桑园0.5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
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54.2%,区
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
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0:51:00  

  续上: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
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0℃积温5400~5700℃
,≥10℃积温4800~5500℃,无霜期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
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
年粮食总产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
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总产的15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
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
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
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
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
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
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
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0:52:00  

  三、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
  
  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土地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耕地15
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24.4%,人均耕地0.73亩,人均林
业用地6.1亩,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0℃积温5200℃,≥10℃积温4700~4900
℃,无期210~240天,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海拔800米以
上的中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占土地面积的41%,海拔低于4
00米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17%,盆地和河谷平原占5%,这样的地貌组合,耕作业的发
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
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703.1万亩,占全
省有林地面积的26.6%,蓄积量1193.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8.6%,商品木材约占全省的
15%,经济林中油茶、栓皮栎、漆树,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9.3%、82.7%和47.2%,居全
省之冠,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也占重要地位。全省有茶园21.7万亩,是我省外销绿茶
和内销黄大茶产地。“舒绿”、“六安瓜片”、“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
外蚕桑生产占全省蚕茧产量的27.2%,本区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本区有六大水
库养鱼水面31万多亩,年产鲜鱼约160多万斤。
  
  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冬季强寒潮侵
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四、沿江平原农业区
  
  本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117.2万,耕地1321.6万亩
,占全省的19.7%。人均耕地1.1亩,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
一个农业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15.7~16.6℃,无霜期240天左右,≥10℃积温5000~5332℃,10~20℃
安全生长期170~175天,积温4000~4130℃,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
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
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粮棉播种面积
分别占全省粮棉播种面积的16%和20%,粮棉产量分别占全省粮棉产量的24.6%和32%。
油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25%,是全省油菜籽最集中的产区。粮食、棉花平均亩产居全省
首位,复种指数达240%,高于省内各区,本区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农田保证灌溉面积
占耕地的67%,旱涝保收农田685.7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51.9%,居全省首位。
  
  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山、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林
、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以及发展水生植物等。
  
  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0:53:00  

  五、皖南山地林茶粮区
  
  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土地总面积2.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的19%,农业人口374.4万,人均占有林业用地7.2亩,耕地1亩,茶园0.24亩。
  
  本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积温4800~5200℃,一月平均气温3℃左右,气候温
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
名的茶区,全区拥有林业用地约2881.47万亩,占全省的61.8℃,森林的蓄积量约2746.3万
立方米,占全省的58.8%,商品木材约占全省80%,休宁的“徽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
,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也占重
要地位,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皖南茶叶就大批出口,到了20
世纪30年代,皖南就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祁红”、“屯绿”、“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载誉国内外。
  
  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自给水平较高,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
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
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13 21:00:00  

  1.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安徽戏曲文化产业。把黄梅戏作为戏曲产业化的突破口,整合现
有资源,实行强强联合,采取适应市场的灵活的演出机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国内外有
地位、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戏剧表演、培训和展示基地。借助黄梅戏的优势,创办
黄梅戏戏剧家论坛,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戏剧界名人来安徽省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形成
品牌。庐剧、泗州戏、杂技、花鼓灯、傩戏等传统戏曲要巩固优势,创新剧目,改革体制
,推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保留剧目制、剧目制作人制等,加速产业化进程。鼓励有
实力的戏剧表演团体“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更大的效益。 
  
   2.以徽学为代表的安徽古典文化产业。徽学是我国三大地方学之一,历史悠久,内涵
丰富。重点开发程朱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菜、徽剧、徽
州茶道、徽州“三雕”、徽州方言等传统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建安文学、桐城派文化、老
庄文化、吴楚文化和民俗文化产品,以及遗址文化产品,发挥华佗、李白、欧阳修、吴敬
梓等名人效应,加快研究开发,形成产业优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文化产品挖掘、修
复、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3.以文房四宝为代表的安徽工艺文化产业。宣纸、宣笔、歙砚、徽墨“文房四宝”要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芜湖铁画
、桐城佛光工艺、铜陵铜器、黄山漆器等传统工艺品生产要进一步面向市场需要,加强产
品设计和创意,开发多种文化内涵的品种,形成更多的名品、新品和精品。要抓紧培养新
一代工艺品大师和特殊人才,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建立跨
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艺术品鉴赏、租赁、拍卖制度,规范拓展文物、艺术
品的复制、拍卖市场。 
  
   4.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生产。大力发展农民画、丝绒画、丝绣丝刻、灵璧奇石、剪纸
艺术、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竹编、柳编、藤编、草编等工艺品,突出特色、创新设计
、打造品牌,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努力开拓民俗文化、民
间艺术、民间美术等民间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加快形成出口优势。 
  
  


 作者:路在那  回复日期:2005-8-15 11:29:00  

  顶一下


 作者:倾国倾我  回复日期:2005-8-19 03:52:00  

  国家对安徽的重点就是要顾大局,你安徽缺电没什么,先支援下长三角吧,于是淮南
的电被源源不断的输到了长三角,又下暴雨了,淮河对下游的个威胁啊,在你这放点水吧
,于是千里汪洋。以至于我同学都说对安徽的印象就是老发大水。
  文化我们的确很强,但是这项好象很难赚钱把?
  皖北地区确实是国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了,我做火车经过好多地方,明显感觉那里的
村庄稠密,一个挨着一个,就要相连的那种,不象有的地方老远看不见人烟。


 作者:谈女人色变  回复日期:2005-8-20 00:04:00  

  资源是丰富!就是政府太官僚~明间缺乏诚信机智!!!!


 作者:xubs_01  回复日期:2005-8-20 17:05:00  

  政府信箱到底有用没有用啊?我给主管旅游文化的副省长写了信,她老人家没有给我回
.
  另外感谢大家对本贴的支持


 作者:合肥正大  回复日期:2005-10-3 16:06:00  

  还有
    遇到可怜的小动物在家的附近流浪,
    能够收养的就收养
    不能够收养的请每日施舍给它一点吃的
    也可告诉朋友请他们收养
    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作者:yyyddf  回复日期:2006-3-23 12:53:00  

  声明一点,我是地道的安徽人,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也希望关系和支持安徽的有
识之士提出更好的观点。。。。


 作者:谁来吃晚餐  回复日期:2006-3-29 12:10:00  

  ok


 作者:日光浅浅  回复日期:2006-4-1 21:39:00  

  楼主分析得在理~~~
  21世纪最缺乏的还是人才呀
  


 作者:千代回逸  回复日期:2006-4-3 20:46:00  

  安徽的发展要借助自己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方面东向江浙,一方面借助长江淮河,另
一方面就是抓住中部开发这个契机,尽量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
   安徽北面的自然资源很丰富,特别是淮南淮北的煤炭资源,在国家能源日益危机的今
天,要提高煤炭利用率,最好是以煤作原料,加工自己的产品;安徽南面的自然环境较好
,而且交通便利,与东部城市南京,中部城市武汉等联系较多,其发展前途自不必多说
--
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般的真理
也比人云亦云的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21.2.16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