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BaShu
标  题: [成都]  永陵的回忆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7:43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无欲则刚),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成都]  永陵的回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28 14:31:29 2004), 转信

 
 

 
  地处成都闹市区的永陵,是一千多年前中国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墓室建于地上的帝王陵墓。

  永陵的圆形墓冢高15米,直径是80米,是用土垒筑而成的。从清代始,它就一直在民间被误传为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这使它在上百年里一直静静地沉睡在闹市之中。

  谥册 谥宝 玉大带 琥珀残片 银猪 金银胎漆碟 银搔手 铜辅首 棺床被发掘的永陵向世人呈献出了众多的奇珍异宝,但当人们惊叹于这些国宝的精美绝伦时,也对王建把自己的陵墓建于地上而充满好奇。

  永陵博物馆馆长谭良啸:成都有一句话挖地三尺都会见水,所以他会选择在地表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另外一个方面古代帝王还有一个观念,他就不觉得自己的帝国很快就会灭亡,他就不像有些帝王的坟墓,设什么机关搞得很神秘,而这个前蜀的皇帝王建他刚好把它建在市中心,建在地表上,这可能他对他的帝国也是充满一种信心。

  永陵的发现源于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成都。这一年秋天为躲避轰炸,当时的天成铁路局在这个大土堆上挖防空洞,挖不到一半就发现了墙体。在由当时的考古学家冯汉骥先生考察,并在其后经过考古发掘后才发现它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墓,从他的谥册上看叫永陵。当时一个叫车瘦舟的记者还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

   成都民俗专家 车 辐(瘦舟):我呢,历来对于考古从娃娃开始就比较喜欢,我就去看了这个东西。有任鼐强那个时候,还有冯汉骥,都说好,他们是考古学家。我看了以后,我就把这个写下来,我就告诉郭老。郭老当然是泰斗了嘛,我们尊敬他。我说这个事发现了。

  郭沫若先生当时在国民政府中专门负责文化宣传工作,他给素不相识的车瘦舟回复了两封信。信中说:“抚琴台的发掘,的确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事,在中国学术界必有极伟大的贡献。这件事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已经轰动全世界了。我对于这件事,抱着很大的期待”。

  在永陵出土的众多物中,玉大带是属国宝级的,在当时堪称玉石巨制,一同出土的哀册、谥册、谥宝也都是玉制的,并且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制作工艺和雕刻艺术都有极高的水平。

  史书上曾记载:前蜀是一个比较繁盛的帝国,这一时期的成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都会。前蜀立国,承袭了唐朝典章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这些说法在出土的哀册上也得到了印证。

  本是一介平民的王建是史书上记载的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代封建帝王,也许是希望自己的音容笑貌能流传后世,他在墓中为自己雕了一个石像,它成为后人看到的中国唯一的一个古代皇帝真容雕像。

  而在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最精美、艺术价值最高的棺床上的“二十四伎乐图”则可以让人们看到唐代和前蜀宫廷乐队的组合形式,这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成都永陵博物馆讲解员 冯 夏:这些乐器一部分是本土的汉乐器,另一部分是从西部少数民族过来的,再一部分就是从印度、西亚那边过来的乐器,这点充分说明民族交流非常发达,再有一个对外文化的交流也非常繁盛,所以当时据史书记载,“村落里巷之间,弦管歌声,和筵社会,昼夜相接”,这点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音乐舞蹈都是非常繁盛的歌舞升平的现象,永陵二十四乐伎就充分地再现了那个时候的面貌。

  作为成都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永陵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以“二十四伎乐”石刻为代表的精美艺术而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