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BaShu
标  题: [阿坝]守望九寨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8:09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阿坝]守望九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4 10:45:59 2004), 转信


  青藏高原从成都西北方向入川后,在保留侠肝义胆气势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难得一见的百媚柔情。冰清玉洁的神山还在,不过已是在浓荫绿野的包围中了。悠扬致远的法号依旧,开始在青山秀水中找到一种呼应。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盘踞在四川盆地的暖湿季风,顺着峡谷一路扶摇而上,逢山披绿,遇水生情。阳刚和阴柔在这里相遇相知,孕育出了一种和谐之美;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纷纷慕名而来,从此,在这里过上了神秘的隐居生活。 

  这片坐落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梯级过渡带上的神奇土地,就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板块的力量撞机出道道褶痕。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级的自然遗产、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之多,分布之密,这在国内外都极为罕见。 

  八月,九寨沟又迎来了它一年一度的黄金旅游时节,游人们在对这个童话世界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片人间仙境到底是在何种力量护佑下、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走到今天的呢?如果说是自然本身,那么,除此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神奇的力量呢? 

  九寨沟一带的岷山山系整日沉浸在云雾缭绕中,让人感到神秘莫测,那么,她会向游人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既然我们有缘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个缘分。走路的时候 ,一定要把脚下的路看准了再走,防止跌倒了。一定要把路边的树握紧了再走,防止滑下去。如果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了,请不要害怕 ,只要我们大家互相帮助,前仆后继地同这种天灾做斗争 ,保护好这片森林和土地,大家就一定能坚强地生存下去。 

  九寨沟县的高山峡谷中生活着两个古老的藏族支系,一支为居住在九寨沟里的安多藏族,另一支为生活在沟外高山上的白马藏族。这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在酒场上经常说唱的一种酒曲。从情调上,它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但从内容上,吐露出的却是一种壮烈和凄美。 

  无疑,这是用酒曲形式在讲述着白马藏族历史上的一段艰难岁月。那么,它到底是发生在哪个年代的古老故事呢?今天,从这些质朴的面容和飘香的酒杯里,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幸运的是,从“白马藏族”这个称谓里,一张依稀尚见的历史画卷正在渐渐展开。 

  “白马”是古藏语,汉语意思为“藏族的兵”。公元六世纪的某一天,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相遇,于是,一场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战开始了,最后,这场战役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奇怪的是,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并没有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而是被就地留守下来。 

  整个东征结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继被召回,而这支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上。这是一个忧伤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故乡的影子在思念的泪水中渐渐模糊,一切只能重新开始了。他们躲在高山森林里,过上了半农半牧的隐蔽生活。 

  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为了能够永远记住“藏兵”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白马”。这又是一支忠诚了一千多年的队伍。如今,深山老林已变成白马藏族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园,但他们用古藏语歌唱或讲述先民故事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些女子的服饰却在传统藏式做法基础上,竟然改变了呢? 

  
 
  
  原来,当这些藏兵回家的希望彻底破灭后,他们便与当地氐族女子组成了新的家庭。许多年过去了,她们的服饰虽然吸取了部分藏式的做法,但更多的还是沿用了原来的样式。惟有在帽子上插的这根鸡翎,成了他们结合后一种新的创造。据说,这是他们期望自己能永远像鸡一样机警地生活在这片山林里。 

  令人不解的是,这片山林在为他们输出了一千多年给养后的今天,为什么依然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呢? 

  在美丽富饶的山林里居住下来,白马藏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怡然自得。相反,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一直过着一种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他们的观念里,万物都是有灵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他们并不是山林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神灵。所以,在他们看来,只有虔诚地供奉神灵,真心地爱护神灵,把精神寄托给神灵,在神灵的旨意下按需索取,这样,神灵才会保佑大家丰衣足食平平安安地生活。 

  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胆敢砍了这里的树,不但会遭到全寨人的唾弃,而且也会遭到神灵的报应和惩罚。 

  草地乡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的一个聚居区。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寨子几户人家共有的神树。现在,地里的庄稼丰收在望,树下的神泉在干涸后也重新出水了。在他们看来,这都是神树保佑的结果。于是,他们今天来到这里,杀鸡表示感谢。 

  由于有藏民们这种虔诚的呵护,从而使这里的山水林木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破坏,一直处于一种健康幸福的自然生长状态。那么,既然不能砍伐林木,藏民们的生活用柴又该从何而来呢? 

  保护林木,并不意味着不能利用林木资源。不过,这种利用要在严格的规定里进行。在什么地方放牧,在什么林子狩猎,在什么山上砍柴,藏民们都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地界划分。神树林和水源林是永远不能被砍伐破坏的,狩猎林和薪柴林要经常进行更新和轮换,是绝对不能将动物猎光或者将林木砍光的。如有违犯,轻者将遭到全寨人唾弃,重者,将要受到寨子的法办处置。 

  大自然每天都在为藏民们提供着丰富的给养,正因为这样,使他们对做出特出贡献的生灵总是怀有一种感激的心情,并且想方设法加以回报。其中,把年龄大的牛进行放生,就体现了这点。 

  又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远去了,九寨沟开始进入到一个银装素裹的冬日世界。漫山遍野的森林正躲在它们短暂而又幸福的休眠期里。这时,防止火灾发生,就成了九寨沟藏民们整个冬天的头等大事,野外用火全部被勒令停了下来,现在重点防御的是家火。 

  藏民们把杀猪后留下的猪尿泡吹大,灌上水,和烟转经一起挂在了火塘上的烟道里。如果火塘燃烧的柴火过大,可能会发生火灾,最先做出反应的就是长期处在烟熏火燎中的猪尿泡。它在大火强烈的烧烤下,迅速爆裂喷出水来,像灭火器一样将大火浇灭。即使不能彻底浇灭,也会减缓火势。同时,用另一只猪尿泡把气灌在里面,然后,挂在他们屋子里恒温的地方,天气晴朗空气干燥收缩,就可以听出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就提醒家里的主人一定要防火,天阴的时候尿泡就不响,非常有意思。 

  这是一种古老的防火方式,也是九寨沟人一种独特的发明创造。也许正是在这种聪明智慧的呵护下,九寨沟优良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后,才幸运地走到了今天。 

  这些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信仰。据说,它与白马藏族的动物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藏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在戴上他们本部落的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祁福的歌舞表演就开始了。 

  当地人把这种舞蹈称为“十二相舞”,实际上,这既是森林里动物真实生活状态的一种翻版,也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他们美丽的童年时光,长大后,心领神会的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员。 

  国宝大熊猫对生存环境的苛刻要求,使它的栖息地总是暗藏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千百年来,九寨沟县钟灵毓秀的山水一直是大熊猫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按照白马藏族的信仰习惯,既然是山上拥有的动物,在村寨里就一定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动物部落,那么,历史上这里是否真的有过一个神秘的熊猫部落呢? 

  夜幕降临了,九寨沟县上草地村广场上熊熊燃起的篝火,再次擦亮了人们注目的眼睛。在一阵锣鼓声的引领下,两个身披兽皮头戴熊猫面具的舞者登场亮相了。他们跳的是一个藏语名叫“登嘎甘舟”的熊猫舞。 

  舞蹈最大的特点在于舞者面具是用真正的熊猫皮做成的,至今已经传用了几百年。沧桑古老岁月的风雨斑痕爬满了它的每根毛发,如今,面具已经隐藏了它本真的颜色。据说,现今全世界上穿着真正熊猫皮跳舞的只剩这最后一家了,这也许是冥冥中对熊猫部落一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吧。 

  在承载着藏民们理想信念的舞蹈中,他们自给自足平静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千年后,这种平静的生活正遭受着一次历史性挑战。 

  1956年,当两个森林勘探工人穿过密林,拨开九寨沟山顶最后一缕灌丛,他们突然被眼前的人间仙境惊呆了。那年,当地有两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流传:一是九寨沟发现了旷世美景,二是九寨沟发现了巨大的森林资源。 

  令人奇怪的是,这种旷世美景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持久的兴奋,倒是原始森林纳入砍伐计划的设想正在持续升温。1966年,两个伐木林场开始进驻到九寨沟,一个工厂化的伐木时刻来临了。 

  就在九寨沟原始森林锯末飞奔的同时,在伐木现场的外围,有关九寨沟是否划为森林砍伐区还是风景保护区的争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张张呼吁保护这片原始景区的信函也在向上级紧张地传送着。 

  几个轮回的争论下来,伐木的叫嚣声终于被呵护的哭喊声叫停了。无疑,这是一次美丽的胜利。今天,九寨沟已向全世界敞开了她美丽的胸怀,导游们都愿向游人讲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这段树木被砍伐的劫难,九寨沟比现在还要美丽。这使来到这里的游人每天都陷入了一种无边的猜想,比这种美丽还要美,那究竟又会是一种何等心动的美丽呢?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在过去一千多年的时光里,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天翻地覆的变化,九寨沟的藏民也不例外,他们的服饰正从繁缛走向简化,但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九寨沟人却从未改变,用的还是一千多年前的目光。 

  1984年,九寨沟人关起门来独自守望家园的历史走到了尽头。这年,九寨沟被列为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这个守望的重任交给了国家。8年后,这根接力棒又交给了世界,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1992年,负责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卢卡斯博士对九寨沟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湖水色彩太丰富了,有的颜色我在英语中,一时还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无疑,这是一番令人激动的赞美之词。然而,九寨沟的藏民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因为早在一千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将美丽的生命时光彻头彻尾地融入到了这晶莹的湖水中。 

  
 
  
  九寨沟的水太蓝了,蓝得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九寨沟的水太幽深了,幽深得让你忘记了这是在人间。有人说,九寨沟的美是那个独特地质年代孕育的杰作,也有人说,这是藏民们一千多年生命时光虔诚守望的结果。 

  今天,九寨沟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已成为过去,藏民们的生活正渐渐变成游人眼中瑰丽的风景,他们也正从单纯守望者的身份向这场旅游大潮的推动者转化,毫无疑问,开放的大门从此再也难以关上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也许若干年后,这些守望者的眼神还会散发出像今天这样虔诚的光韵,也许又有一种更新更科学的守望方式正在悄然出台,但是,我们却无法猜测,到了那时,这片家园是否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古朴和神秘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