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BaShu
标  题: [阿坝]羌笛悠悠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8:17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阿坝]羌笛悠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4 10:46:44 2004), 转信


  老艺人科洛娃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是四川省阿坝洲茂县地区最好的羌笛艺人。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古时西北牧人放牧时吹奏自娱。既是乐器,又是鞭竿,所以也叫吹鞭。现在,会制作、吹奏羌笛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羌族,古称西戎牧羊人。是兴起于中国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最初居于河湟一带。殷商时期已遍布西北,中原地区。大约在秦汉之际,其中一支迁往岷江上游。数千年的沧桑,其他地区的羌人,大都发展为藏缅语系的各族或先后融合于汉族及其他民族之中,湮灭为历史的尘埃。而迁居在岷江上游地区的高山峡谷间的羌人,仍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沿袭至今。 

  收获小麦,种下青稞。古代羌人到达川西北一带后,就在岷江两岸的高山峡谷之间定居下来,这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从此进入了农耕社会,而羌人的命运,就这样和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羌族妇女吃苦耐劳,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中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但要和男人一样下田割麦,回到家里还要做饭,纺织,养儿育女。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繁衍生息。 

  在那高高的山冈上,布谷鸟咕咕叫,那是阿妈告诉我,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在异乡的土地上,秋风刷刷吹来,那是阿爸告诉我,呼唤我,秋天收割的季节到了。 

  可姆子是羌族女孩,几年前,可姆子离开寨子去县城做生意,后来就留在了县城,嫁人生子。维城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难得回家看看父母。像她一样,寨子里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出去后便不愿意再回来了。 

  散居在山区的羌人通常不吃新鲜猪肉,都是把猪宰杀后,切成几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这种由猪肉,面片,土豆和酸菜混合煮成的擀面是羌人的主要食物。 

  敬敬敬,敬天,敬太阳,敬月亮,敬山神,敬土地神,敬地方神,敬家神,敬灶神,敬所有神灵。保佑今年这个寨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平平安安。咂酒是羌人自酿的青稞酒。在羌族习俗中,举行任何宗教仪式和歌舞娱乐之前,都要先喝咂酒。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喝酒的顺序由寨子里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人开始,然后按着辈分高低用酒杆顺次吸饮,司酒在每个人喝完后,都要用水瓢舀开水注满酒坛。直到酒味变淡。 

  羌语里,这种边唱边跳的歌舞形式叫做莎朗。在闲暇、节日、喜庆的时候,一坛咂酒,几曲莎朗,羌人们围成圈边歌边舞,边舞边饮,通宵达旦,尽欢而散。莎朗伴随着羌人的历史,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 

  黑虎寨的老释比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今天他准备收最后一个徒弟。释比,是羌语对羌族祭司的一种称呼,由于羌族没有宗教性组织和寺庙,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他承担着与神沟通的任务。同时,释比又是羌族社会中熟知本民族历史、传统以及民间文学的智者,为羌民主持驱鬼、逐邪以及日常生活中诊治疾病, 因此很受尊重和爱戴,族人尊称他为“阿爸许”。 

  羌族没有文字。羌人的历史沿革,先祖业绩,祭祀仪式,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都存在于释比作法事时唱颂的经文中,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几千年来,羌文化就是这样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羌族是一个信奉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的民族。古时候,人们出于对于自然的依赖,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们奉为神灵。在羌人宗教观念里,天地日月,山川树石皆为神。而这些所有的神灵都无具体形象而寄托在一种白色的石英石之上,白石为诸神的象征。这与羌人的一段神话传说有关。 

  传说远古时候,由于天灾和战乱,羌人的祖先离乡背井向西迁徙,前往岷江上游的日扑坝。途中遭到"戈基人"的袭击。在民族将遭灭顶之灾的时候,天神阿爸木比塔从天空中扔下三块白石相助,羌人以木比塔所赐白石战胜了“戈基人”。从而顺利到达日扑坝。此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羌人为报答神恩,奉白石为最高天神,世代祭祀敬奉。 

  传说已无从考证。但矗立在黑虎寨鹰嘴崖上的数十座碉楼却证明了千百年来羌人捍卫家园的历史。在黑虎寨,有一座被称为黑虎将军府的碉楼 ,寨子里面的老人们说,明末有一位叫杨文武的青年,人称黑虎将军。曾在这座碉楼里指挥羌人抗击前来镇压的官兵,保卫乡民,屡屡取胜,深受爱戴,后因内奸出卖不幸壮烈牺牲,方圆百里的羌民失声哀恸,哭声震天,全体为他戴孝。几百年过去了,如今全寨羌女仍一律戴着白帕孝帽,对英雄的怀念造就了一方独特的头饰:羌族地区独一无二的"万年孝"。 

  盛夏八月,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黑虎寨的羌人们都忙着采摘,晾晒花椒,这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春天的时候曾许下了祈祝丰收的心愿,如今,该是还愿的时候了。 

  曾浸染了肃穆庄重气氛的宗教仪式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娱乐了,对原始神灵的笃信日趋淡忘,每一次祭祀似乎都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老释比似乎很少受到人间欢乐的感染,在完成了与神沟通的任务之后,静静坐在人群之外,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农历六月初六,是松坪沟羌人传统的每年一度的转山会的日子。一大早,乡长和村长就赶到轮值的两个会首的家里给他们开个会。 

  
 
  
  这些年来依靠种植药材和养殖牦牛,松坪沟的羌民们富起来了。今天全乡十八个村寨的羌民都会赶来参加转山会,还有很多旅游者也将到到来,号称“小九寨”的松坪沟,有待开发的旅游事业刚刚起步,所以今年的转山会意义重大。 

  转山会又叫祭山会,是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人丁兴旺、农畜丰收的大典。依照羌寨建筑的传统,每个寨子背后的山上都有一片树林,它可以作为屏障,佑护山寨。羌人习惯把这片树林称做神林。在神林里,有一个白石垒成的石塔,这是山神的象征。 

  羌民们点燃柏树枝,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无例外的从柏枝上跨过,把携带的祭品和用具在柏枝的浓烟中熏一熏,以示解净污秽,以迎诸神,松坪沟已经没有了释比,只能由寨子里的长老来主持。祭祀活动已经大大的简化了。按着羌族的宗教礼仪,妇女不能参加和观看。 

  白色的石子象征着五谷杂粮抛向祭台,羌人把希望寄托于上天,希望天神保佑羌人,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吉祥安康。远处的高山上,寨子里的年轻人围绕着祭台跳起了欢快的莎朗,用另一种形式祈福平安。 

  夜幕降临,转山会还在继续。在打谷场上,欢乐的羌人们燃起篝火,纵情歌唱,舞蹈。老人们唱的古老的对歌,寨子里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能够听懂,从“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垒石为屋”, 羌民族就是唱着这样的歌走过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那些灿烂的文化与辉煌的历史,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属于这个民族的自己的记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