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生死攸关又一周!(), 信区: BaShu
标  题: [天府的记忆] 在水一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6 21:23:12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生死攸关又一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天府的记忆] 在水一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6 21:12:49 2006), 转信


  都江堰之水,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条记忆之河。这河水里,深藏着无数已经流去的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对抗战大后方的重镇成都先后进行了17次疯狂地轰炸。这些轰炸机大多数都是从当时灌县的上空进入成都的。可是,这些侵略者却没有向对成都地区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投下一颗炸弹。 

  这不是他们的疏忽,他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们明白,这个灌溉着几百万亩良田的都江堰是没有大坝的。即便是扔下几十吨炸弹,对这个世界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的破坏也是难以奏效的。这部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经世杰作,不但灌溉了天府之都,还在战争中保护了自己。这里是大道无形! 

  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坑,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可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个距成都千里之遥的古秦国遗迹,却掩藏着另外一个与天府之都相关的历史秘密—— 

  当年,秦始皇能够统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万军团,平诸侯,扫六合,统一中国,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都江堰浇灌的成都平原,作为秦国富饶的大后方、大粮仓,有力地支持着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千古帝业。 

  都江堰是战国时代秦国修建的,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怎么会想到在连绵险峻的秦岭之南、千里之外的蜀国之地修筑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呢? 

  当时,在刚刚崛起的秦国,纵横家张仪就向秦始皇的祖父秦惠文王这样描绘了成都平原的富庶—— 

  采访:儒学专家 张祥平 

  秦逐渐崛起之后,秦惠文王当他执政之后,他这个志向就越来越大,想要兼并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呢,为了与中原发达的农业文明相对抗,他就开始寻找也能够进行农耕的很多的区域,其中呢就到了这个成都平原当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经过武装移民,置郡,这时候就开始具备条件了。但是呢,如何把这个成都平原真的变成他这是一个大后方,那还需要发展农耕。发展农耕就需要一个,这个一个是水,一个是土地。土地没有问题,但是水害,岷江的水害呢是比较严重。由于当年商鞅变法,鼓励耕战的政策,激励了地方官员,去想办法去来消除水害,变害为利。 

  我们今天可以推断,秦昭襄王为能选择一个既能治蜀、又善治水的蜀郡守,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最终,一个书写历史的人,向我们走来了。他,就是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既有执政能力,又是技术权威”的——李冰。 

  肩负着秦国军事战略目的的李冰到任后,就跋山涉水,遍访水情,遍访民情。 

  蜀地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惊人的智慧和整整一生的时间,率领成千上万的民众包括他的儿子,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的旷世杰作。 

  
 
  

  面对凶猛肆虐、常年祸害成都平原的岷江之水,李冰父子既没有修坝来堵,也没有填江去截,而是顺水情而筑、依山势而凿,他们用道法自然的疏导之法,在都江堰的渠首修建了著名的三大工程。 

  它的第一大工程,就是这神奇的鱼嘴分水堤,它将岷江上游的汹涌之水四六分成,在旱季6成分入用于灌溉的内江,4成分入用于排洪的外江,而在洪水季节,则6成导往外江,4成流往内江。这鱼嘴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免去了洪涝之灾,又得灌溉之利。 

  飞沙堰,是它第二个神奇工程。世界上任何一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天敌就是泥沙淤积。都江堰之所以能畅流两千多年,就是得益于这座飞沙堰,在洪水季节,它竟然能够利用洪水自身的巨大力量,将成吨的巨石和大量的泥沙排向外江。 

  这个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称为宝瓶口。这是都江堰三大工程中最艰巨的一项工程。引岷江之水到成都,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让后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没有炸药、没有电钻、甚至连钢钎都没有的战国末年,李冰是用什么办法打通了这如磐的巨石之山呢? 

  火,是火!李冰竟然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泼浇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坚硬的岩石纷纷断裂。 

  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仅开凿宝瓶口工程,就用了整整八年时间。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惊叹古代先人以无比的坚韧战胜了这工程的旷世艰难,更惊叹他们两千多年前道法自然科学观的智慧高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平息了岷江水患,还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近百万亩。真正使成都平原成为秦国的大后方、大粮仓。 

  晋代的《华阳国志》这样描绘:“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采访:成都学者 流沙河 

  李冰治水这个中间我觉得就很有道理。今天还留下来的这个都江堰,正是古代一种了不起的物质文化。就包括了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水力学、流体力学,什么都包含在里边了。但是与此同时也包含了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就是治水的这种执着精神。 

  1974年3月3日,当民工们按每年惯例梳理岷江河道的时候,一个惊世的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 

  采访:都江堰市原文物局副局长 钟天康 

  这个李冰石像就是我发现的,就在那个桥墩下边。当时民工下班回来,他们谈论上午工作的时候在桥墩下面挖到一个大石头,就像是一个方墩子,不知道是啥东西,又像是人,又不像是人。因为我是搞文物的,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就很敏感,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茶也没喝,拔腿就跑,因为他们当时说下午可能要把它炸掉。后来我跑到河边一看,确实是一个人的头,就赶紧用吊车把他吊起来,吊车吊起来以后,用水洗干净,我发现中间有三条字,中间那条字这么写的:故蜀郡李府君讳冰,李府君讳冰的话就是李冰。 

  当这个消息传出后,深受感动的百姓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对这座石像瞻仰和膜拜。 

  
 
  

  这块出土的巨石,带出了深埋的历史记忆。史书记载:李冰修好都江堰后曾给自己雕刻了石像,但是,这石像并不是为了供后人瞻仰和祭祀,而是置于江中,作测量水位之用,此举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水位的水则。石像后来被洪水冲没。这座石像是汉代重刻,被后人置于江中的。 

  在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的秦王朝,作为一个蜀郡守,他死后的位置应该进入殿堂,而他,却决定将自己置于水中,手持铁锸,永远监守着滔滔不绝的岷江之水。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多么惊世骇俗的壮烈之举。 

  采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田人隆 

  在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完成了以后,李冰本来可以向国君交差了,但是这位能干的地方官员,深知百姓疾苦,不唯上,而以民生为本,他继续带人完善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乐山、石亭江、青衣江等地疏浚了好多河道,而且创造了引水结合的办法,在渠边挖了好多蓄水池,以便在干旱的季节,栽种秧苗之用。他做了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老百姓。 

  李冰还引都江堰之水至成都,分为左右二江环绕成都城,并在江上修建了七座桥,方便百姓生活。 

  李冰这位蜀守的所作所为,把“为民”这两个字写向千秋万代。 

  历史的记忆证明,他是一个廉吏,一个私利薰心、蝇营狗苟的贪官是不可能有时间、有心智营造这样宏伟的水利工程和如此关注百姓疾苦的。他平生没有留下任何个人遗产,但是他却为天府之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最伟大的遗产, 

  那么,这笔遗产究竟向后人昭示了什么? 

  进入都江堰景区,踏上这条宽阔的堰功大道,这里供奉着自李冰修筑都江堰后的2200多年里,历朝历代治水有功的官吏。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诸葛亮。 

  采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 袁庭栋 教授 

  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 

  在成都就在这个位置。当年诸葛亮曾经修了一道长堤,叫九里堤,来防止洪水的侵蚀。九里堤在几十年前还可以看到它的遗址。近年因为城市的发展,遗迹见不到了。但地名还在,而且还修了一个小游园,就是这个九里堤南园。 

  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导,而是开,而是放。 

  李冰之后的治蜀者们,常常奉李冰的治水经验和他的人文精神为执政理念—— 

  唐代的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高俭,在都江堰的主渠道上第一次开凿了一条条用于灌溉的支渠; 

  元代的四川肃政廉访史吉当普,为都江堰每年的岁修,建立了最省民力和最有实效的制度; 

  明代的四川水利佥事卢翊,在江底发现了相传为李冰留下的铁板,铁板上刻的这六字诀,为后人总结治水经验开了一条新路。 

  就连后人称之为昏君的宋徽宗,也不能不受到这种传承的影响。 

  采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馆员 冯广宏 

  宋朝的法律,是不允许民告官的,但是在宋徽宗那个时代,他就下了一道公文,如果有人啊在都江堰管理方面有贪污有腐败行为,那是可以允许老百姓告官的。你看宋徽宗呢在历史上呢大家称为他算是个昏君吧,但是他知道都江堰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一个大事。因此他允许民告官,就说明他对这一点还是有清醒认识。 

  不可否认,李冰精神的传承,形成了一座精神的都江堰,有形和无形地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治蜀官员和民情民风。在历史上,成都平原官民之间的冲突比别的地区相对较少、社会比别的地区相对稳定,莫不与此有关。 

  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完美、最科学、最先进、独一无二的无坝引水式引水枢纽,也是全世界惟一的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的奇观,同时,都江堰精神,也依然强烈地照耀着今世今人。 

  这里每天游人如织,纷纷攘攘。这些留言簿,记下了他们的感触、感慨和感叹。 

  都江堰所饱含的民生思想和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已成为巴蜀优秀历史文化精神的一个宝藏,它不仅是成都的人文精神之源,在更为广阔的土地上,会有更多的后人,让自己的心灵随着这如明镜般清澈的江水,去疏导那些尚被泥沙淤积的角落。 

  和都江堰同期修建的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如今全部都变成了废墟。它们曾经滋养过的土地,如今已变成了千里沙漠。 

  曾经灿烂辉煌的古楼兰文明,它的消失就是缘于孔雀河的水源枯竭。 

  只有中国的都江堰一枝独秀,在世界水利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奇迹。1949年12月,成都刚刚解放,新成立的军管会就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颁布了第一号令:“岁修都江堰”!在全体军民两个多月的奋战下,十几年未修缮的都江堰在新中国的建设声中开闸放水。 

  如果说,都江堰工程是一个需要百代相承,不断维护、完善和开拓的水利工程。那么,李冰在都江堰所引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流淌之水,更是一个需要世代解读、弘扬光大的宏伟篇章。 

  幸福的天府人,拥有这样一笔文化遗产,拥有这样一份人文精神,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光荣! 

  古长城与都江堰同是建于秦代的伟大工程。如果说,长城今天变成了一曲凝固的音乐,它的存在主要是让旅游者们解读它那宏伟的音符;那么,都江堰却是一首至今激荡着造福于民旋律的动人交响诗,它让今人和千秋万代的后人永远吸吮着它那不尽的乳汁。 


--
enjoy academia+66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坐着仰头看会儿星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1.1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9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