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生死攸关又一周!(), 信区: BaShu
标  题: [天府的记忆] 人造天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6 21:23:29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e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生死攸关又一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天府的记忆] 人造天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6 21:14:26 2006), 转信


  在3000年前的古蜀国,先民们企盼王者的灵魂能够驶向天国。从他们生命之初,船,就伴随着他们生命的航程,于是,他们把巨大的树木做成船棺,载着他们心中的圣贤,去继续寻找他们理想的圣地。把一个遥远的历史记忆,留给了后人做无尽的遐想。 


  2000年盛夏,在成都市中心的商业街,出土了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的这些巨大船棺群。这个长度近19米,直径达1.4米的船棺,原本是一棵完整的楠树,被古人从中间一劈两半,并将树心镂空,合成棺木,既是棺,也是船,将入葬者与随葬品置放其中,埋入地下,成为中国的船棺之王。 


  在船棺中保存下来的这些精美的漆器,充满了神秘图案和鲜艳色彩,他们和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艺术珍宝一样,都出自远古的无名艺术家之手。它们之所以大量随葬,是因为船棺主人古蜀王对艺术的热爱,今天,考古学家们已经充分证实了——那,是一个崇尚文化和艺术的时代。 


  在距船棺群不足30公里的成都市郫县,完整地保留着三千多年前古蜀时期杜宇王和开明王的陵墓。 


  古蜀文明时期共经历了五代蜀王:蚕丛氏长于养蚕,柏灌氏与鱼凫氏善于捕鱼,杜宇氏工于农耕,而因为后来的开明氏擅长治水,所以杜宇氏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开明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望帝让位”的故事。从此,古蜀国开始了延续达九代的繁荣的开明王朝时期。 


  好一个开明王朝,好一个开明时代。 


  那是一个以知识为王的年代,王者们都是用技艺与知识引导民众走过蒙昧年代的先行者。 


  在与开明王朝同时代的古希腊的神话中,也出现了一位知识的先行者,他就是著名的普罗米修斯。他从天神那里为人间盗来智慧的火种,引导着民众走出混沌愚昧的暗夜。 


  在三千多年前还相互完全隔绝的东、西方,人类对知识的认知和崇敬,却是惊人的相似。 


  始于蚕丛氏的古蜀王朝鼎盛时期,为后世留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深刻的历史记忆。它就像都江堰之水,几千年来默默地、缓缓地流淌在成都平原。 


  如果说,作为蜀守和知识分子的李冰,留下的是一座看得见的都江堰,世代流淌,造福后人;那么,同样是知识分子又是蜀守的文翁,留下的却是一座看不见的都江堰,潜移默化,百代传承。 


  文翁对成都历史文化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今天的这座石室中学,就是2150年前由时任西汉蜀守的文翁创办的,它是中国最早的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至今从未迁移过校址。 


  采访:教育学家 王炳照 


  石室中学早在西汉时期,由蜀郡的一个太守叫文翁,在这个地方就兴学施教。据说呢,它的校舍是用石头盖起来的,号称“石室”。那么实行新学制之后,在这个地方建立成一所中学,称作石室中学。这个文翁兴学呢,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所地方官学。当年汉武帝曾经发布诏书,号召全国向文翁学习,广泛建立地方官学。两千多年以来,这个地方历代都是兴学施教、绵延不断,在中外教育史上,这是一件罕见的事情。文翁兴学为我们中国教育史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历史典故。 


  古蜀国开创的“知识为王”的基本国策,逐渐传承于官府、影响至民风。西汉初,任蜀守的文翁到任后,又大办教育、振兴文风。他一面派出大量青年官吏进京学习,一面令大批官员深入民间普及文化知识,体察民情。文翁的两大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既培养了干部,又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司马迁称之为“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化之”。 


  文翁此举,为后来成都平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郁民风奠定了深厚基础,也为后来的文化昌盛起到了强烈的催化作用。 


  两千多年来,作为我国第一所官学的石室中学,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 


  仅在近代,一代才人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魏时珍等近代名人均出自于该校。 


  由古蜀国先人开辟先河并由文翁等人发扬光大的文化传统,使当年的成都成了名扬全国的文化大都会。自唐以来,便吸引着那些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乐师鼓手、雕工画匠纷至沓来,在城中的茶肆酒楼、船头岸边、街头巷尾都能听到锦城丝竹之韵,两江歌声朗朗。 

  
 
  


  古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这些入蜀的知识分子,为成都平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也就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仍在吟诵。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成都人对文化人格外尊重和崇敬。在成都人心目中,不论他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论他是官,还是民,不论他是古人还是今人,凡是为成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知识分子,成都人都会视之为伟人、尊之为神人,建祠祭拜,年年如仪。 


  作为诗圣的杜甫,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是全国修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杜甫纪念地,则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它远远超过了诗圣的家乡河南。令人感动的是,杜甫在巴蜀居住过的三个地方,当地百姓都为他修了草堂。这已成为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风。 


  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包容不同文化流派和知识分子的城市,才能真正具有文化的创造力,才会给民众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许多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对成都深深的眷恋,绝不仅仅是对它青山绿水、花重鸟鸣的痴情。 


  采访:四川大学讲师 王东杰 


  讲到四川大学呢,我们不能不提到尊经书院。这是四川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带有近代性质的学校。1879年,当时的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湖南请来了著名的学者王闿运,王闿运是今经文学家,他的学问中带有浓重的关心现实的色彩,到尊经书院之后,他改革教育提倡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反对学生做八股文,而且提倡学生关心时政。他允许学生议论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提倡学生爱国家、爱民族。 


  王闿运是成都历史上第二个文翁。但与文翁不同的是,在新的时期,他所创立的尊经书院,培养出的不是传统人才,而是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志士仁人和革命家。 


  维新志士宋育仁;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经学大师廖平;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张澜;著名教育家吴玉章;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新文化运动主将吴虞,他们都毕业于这所四川大学。 


  尊经书院培养的学生和他们的优秀传人,分布在巴山蜀水,并培养出了一代知识精英和革命志士。 


  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郭沫若、巴金等等。 


  他们当中,有四位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而邓小平,更是改变了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 


  天地系于人。这是教育的成功,是知识的成功。是优秀历史文化续接和传承的成功! 


  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说过:“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自古蜀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创造了这个天府之都;是它养育的知识人才,铸造了天府之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这座古老城市的魂魄所在。 

  
 
  


  一座城市可以一百次的被破坏和毁灭,但是,只要历史文化精神的火种不息,魂魄不死,这座城市就会一百零一次地崛起。历经沧桑的成都曾一次次衰落,又一次次顽强地站立起来,这就是它的全部奥秘。 


  成都球迷们为球队助威时,一不喊“加油”,二不唱“LAI AO LAI AO”,而是高呼“雄起!雄起!” 


  在成都人看来,雄起这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精神特质和强烈愿望,远比喊“加油”的威力大百倍。 


  今天,我们从这震耳欲聋的雄起声中,不是听到了古蜀祖先的后人们不甘辉煌历史的暗淡,不甘历史光荣的消退,而渴望强烈振兴的激昂呐喊吗? 


  改革开放的初期,成都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全国第一: 


  1979年,全国第一个商业广告; 


  1980年,发行了全国第一张股票——蜀都股份; 


  1985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民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汇通城市合作银行; 


  1988年,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产权交易市场; 


  1991年,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交易所式的批发市场——成都肉类产品批发市场; 


  1992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私立学校——光亚小学; 


  采访:都江堰市光亚小学校长 卿光亚 


  我作为第一所私立学校举办者呢,这12年来有很多值得回忆,但其中有两点是非常非常特殊的,第一就是我们办手续呀特别快,当时没有想到,非常简单,一天,而且由都江堰市委第一书记直接指示,六个字,“多支持,少干涉”,一天就把所有手续办完,这事令我非常惊讶。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时我们这个地区也比较穷,比较穷的情况下大家节省吃都要来,这个很不容易,我们当时登报招生100人,结果一登报招生呢,2000多人报名,我想这就是巴蜀文化的一个积淀,这没有两千年的巴蜀文化的积淀呢…… 


  文化的传统浸透在民间,融入于民风,深埋了许多年的文化种子又破土而出,并在这块原本就肥沃的土地上迅速成长起来。成都历史与现代文化教育的续接,也使这座今天的锦官花城,在这些外籍教育家的眼里,更具魅力。 


  在知识与教育的土壤上,雄起的成都,将积蓄已久的能量充分释放了出来,将它历史上“知识为王”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精神,变成了今天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 


  一千公顷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出现在成都郊区。世界500强中的70多家企业,带着国际资本走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市政府选择IT产业作为发展龙头。海外的IT产业纷纷落户成都,单是芯片制造一项,就有英特尔、PSI、中芯国际、MCP,加上成都的南山之桥、威斯达、华微等企业,成都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芯片之都。 


  任何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都是一种看不见的巨大资源,也是一种可以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当我们挖掘它、传承它、弘扬它,并将它注入现代化进程的时候,它必将大放光彩,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星堆出土的这些跪俑,也许就是那些奇特的通天神树的浇筑者,是那些美轮美奂的玉器的雕刻者。从这点说,他们是远古没有留下名字的艺术家和文化人。是他们和英雄们共同创造了历史。 


  我们发掘了四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四千年后,我们会不会也给后人留下更为辉煌的历史记忆呢? 


  “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这是这座古城新的文化精神,它植根于历史,体现于现实,引领着未来。它的每一次开拓和创新,都不仅仅属于这座城市,它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同时更属于整个民族和世界。 


  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历史记忆的人! 
--
enjoy academia+66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坐着仰头看会儿星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1.1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