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rprise (漫舞云端·流年), 信区: BaShu
标  题: 话说郎酒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Jul 27 15:52:57 2004)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赤水河船歌
     
     这是一首赤水河畔几乎人人皆知的船歌。它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郎酒在我国酿酒业中的
重要地位。中国最负盛名的两大酱香型白酒——茅台与郎酒,竟同是赤水河哺育的。两家
酒厂隔河相望,其间距离不过80余里。因此有人说,赤水河是一条神奇的酒河。
     
     在赤水河中游的二郎滩,其景象更为壮丽:两岸悬崖突兀,奇峰叠出,滔滔河水穿山
越岭一路汹涌而来,又呐喊着震人魂魄的声音一泻而去。奔腾不息的赤水河终于在如诗如
画的二郎滩上,孕育出了赤水河畔闪亮的明珠——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903年荣昌商人邓惠川携家来到二郎镇。由于当时二郎镇酒业兴旺,邓惠川于1904年
开办了“絮志酒厂”,开始制酒,所制的酒质地醇和、清香爽口。不久,邓惠川又将“絮
志酒厂”改名为“惠川糟房”,聘请贵州茅台酒厂前身之一的“荣笔酒坊”的师傅张子兴
,采用茅台酒工艺酿制“回沙郎酒”。由于与茅台酒风格相近,开坛时香气扑鼻,入口酱
香更浓,获得了巨大声誉。成为第一个冲出赤水河流域的二郎名酒。
     
     1933年雷绍清创办了“集义酒厂”,雇请茅台镇三位酒师,再次酿出茅台型的“回沙
郎酒”,他便以产地命名为“郎酒”。从此郎酒异军突起,畅销全国及东南亚。
     
     在郎酒的历史上,有一件最值得一提的史实,那就是“美酒劳军”的故事。当年,中
国工农红军曾在二郎滩两流赤水,开仓分盐也在这里进行。红军四渡赤水,在古蔺转战半
月之久。为感谢红军在这里“扶困济贫”,开仓放盐,百姓们捧出了郎酒,慰问红军。红
军指战员得到郎酒后,舍不得饮用,大多用来给伤员擦洗伤口。在今天的赤水河上,仍时
常听到这样一首歌:“郎泉之水清呵,可以濯我脚;郎泉之酒香呵,可以作我药。”
     
     如今的四川郎酒集团,已从原先几十人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企业。上缴税费占古
蔺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是全县的骨干和龙头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之
一。
     
     如此骄人的成绩,是经几代郎酒人的艰苦创业而来的,是几代郎酒人用汗水浇灌的成
功之花,这骄人成绩,又体现了郎酒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郎酒的特色是“酱香突出,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 它在酿制
过程中,虽按茅台酒的工艺,但其味道又不同于茅台酒的酱香,香气较之更馥郁、更浓烈
,有“浓中带酱”的味道。因此有人曾赋赞:“蜀中尽道多佳酿,更数郎酒回味长”。 

 

--
流浪的红舞鞋·如履薄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26.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