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u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rprise (漫舞云端·流年), 信区: BaShu
标  题: 闲话四川 龙门阵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Jul 27 16:26:43 2004)

 
 
     俗话说,树老很多,人老话多。老人之所以话多,除老来有闲和害怕孤独外,也因为
老人阅历广,见识多,有一肚子话要说、可说。同样,一个城市如果也很古老,话也会多
起来。 
       
     话多的人多半爱上茶馆。更何况,成都人的说话,不是说,也不是侃,而是摆。摆,
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一摆”这个字,原本就有铺排陈列之意。比如摆摊、摆席、
摆谱、摆阔、摆架子、摆擂台,都非铺陈排比不可。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便是铺陈排比
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后来不行时了,但它的精神,却为成都
人所继承,并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龙门阵就是成都市民的“赋”。据说,它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明清
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多爱摆谈薛某人的这一故事,而且摆得和薛仁贵的阵势一样曲
折离奇、变幻莫测。久而久之,“龙门阵”便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指那些变幻多
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摆谈。 
       
     显然,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侃山、吹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和“赋一样,必须极尽
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但作为市民的“赋”,则还要闹热、麻辣、绘声绘色、
有滋有味,而且还得没完没 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摆得七弯八拐。这
样的“作品”,当然不好随便在诸如出租车之类的地方向乘客们“发表”。至少是,短短
那么一点时间,是摆不完的;而摆不完,则不如不摆。总之,摆龙门阵,非得上茶馆不可
。 
       
     事实上,成都茶馆的魅力,便正在于那里有龙门阵。龙门阵之所以必须到茶馆里去摆
,则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用武之地,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茶馆
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时间不成问题,此为“得天时”;茶馆环境宽松,氛围随意,
设备舒适,可站可坐可躺,时时茶水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
多为龙门阵之“发烧友”,目标一致,兴趣相同,摆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呼百应,气氛
热烈,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越摆越火。
 
       
     龙门阵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既有远古八荒满含秘闻逸事古香古色的老龙门阵
,也有近在眼前出自身边顶现代顶鲜活的新龙门阵;有乡土情浓地方色重如同叶子烟吧哒
出来的土龙门阵,也有光怪陆离神奇万般充满咖啡味的洋龙门阵;有正经八百意味深沉庄
重严肃的素龙门阵,也有嬉皮笑脸怪话连篇带点黄色的荤龙门阵”(林文询《成都人》)
。不消说得,新闻时事自然也是龙门阵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时事从哪里知晓?一是电视
,二是报纸。新闻时事既然为成都人所关心,则成都的报业也就当然兴旺发达。有人说,
成都有三多:小吃店多时装店多报摊子多。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成都人好吃,则小吃店
多;成都人爱美,则时装店多。至于报摊子多,则因为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很需要报纸
来提供谈资。 
       
     成都人确实是很爱看报的。成都街头报摊多、报栏多,成都的报社也多。大大小小各
种日报周报、晚报晨报、机关报行业报,林林总总据说有数十家之多。成都人看报,又不
拘本地外地,全国各地的老牌名报,在成都也都拥有自己的读者和市场。成都的报栏(包
括各报社门前的报栏)也没有“地方主义”思想,一视同仁地将外地报纸和本地报纸一字
儿展开,让成都人大过其报瘾。所以,每天一早,报栏前就总是围满了成都人。 
       
     过完了报瘾,就该过嘴巴瘾,摆龙门阵 上哪里去摆最过瘾?当然是茶馆。因为在报
栏前摆,时间有限;在家里面摆,听众有限;在单位上摆,影响工作倒在其次,不能尽兴
才是问题。还是茶馆里好。茶馆是成都市民的“政协”,每个人都可以参政议政、发表高
见的。(图三十九)高见发表完了,手边的一张报纸正好用 
        
     来蒙脸,呼呼大睡。反正议论时事的目的是过嘴巴瘾,剩下的事情也就管不了那么多
。可以说,北京人爱谈新闻时事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成都人爱谈新闻时事则是为
了摆龙门阵。 
       
     那么,成都人又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龙门阵? 
       
     一个简单的解释,自然是成都人爱说也会说。“重庆崽儿砣子硬(重庆人敢打架),
成都妹娃嘴巴狡(成都人会吵架)”,成都人的嘴巴功夫是全国有名的。 
       
     在成都,嘴巴功夫最好的,不外乎两种人,一是小商贩,二是女娃娃。成都小商有句
行话,叫“赚钱不赚钱,摊子要扯圆”。摊子怎样才能“扯圆”?当然是靠嘴巴吆喝:“
耗儿药,耗儿药,耗儿一吃就跑不脱”;“买得着,划得着,不买你要吃后悔药”。你说
是买还是不买 女娃子也好生了得。你不留神踩了她的脚,她会说:“咦,怪事,你是三只
脚吗咋个?牛都过得倒你过不倒?”她要是踩了你的脚,也有说法:“挤啥子挤啥子,进
火葬场还要排队转轮子的么,瓜不兮兮的,出得倒门出不倒门?”你说是和她吵还是不和
她吵 
       
     的确,成都人好像天生就会说话,天生就会“涮坛子”(开玩笑)、“冲壳子”(吹
牛皮)、“展言子”。其中,“展言子”最具特色。所谓“展言子”,就是说话时讲几句
谚语歇后语,而且藏头藏尾,让你去猜去想,在心领神会中获得乐趣。比如事情有点玄,
就说是“癞蛤蟆吃豇豆”,意谓“悬吊吊的”;而你如果说话离谱,他则会评论说:“你
咋个吃苞谷面打呵欠”,意谓“尽开黄腔”。诸如此类的说法,可真是“和尚敲木鱼”,
--多多多。 
       
     于是,简简单单一件事,到了成都人的嘴里,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即便骂
人的话,也是一套套的。比如某人智商较低,或做事欠考虑,成都人不说他傻,而说他“
瓜”。其实,这“瓜”不是冬瓜西瓜南瓜葫芦瓜,而是“傻瓜”。因为要“展言子”,便
略去“傻”而称“瓜”。由此及彼,则又有“瓜娃子”、“瓜兮兮”乃至“瓜眉瓜眼”等
等。说一个人“瓜眉瓜眼”,显然就比说他“呆头呆脑”或“笨手笨脚”要有意思多了,
也有味道多 
       
     又比方说,弄虚作假,在成都人那里,就叫做“水”。其起源,我想大约与酒有关。
因为卖酒要做手脚,无非就是掺水。所以,日常生活中,便多用“水货”这个词来指伪劣
产品。推而广之,则一个人说话不算数,或做事不到位,成都人便说他“水得很”。由此
及彼,则又有“水客”、“水功”、“水垮垮”、“水漩儿”等说法。再比方说,一件事
情没有办成,就叫“黄”或“黄了”,其他地方的说法也是这样。但成都人则进而发展为
“黄腔”、“黄棒”、“黄浑子”、“黄苏苏”,甚至还有“黄师傅”和“黄手黄脚”等
等。 
       
     看来,成都人对待话语,就像广东人对待中央政策,讲究“用好用活用够用足”。成
都人说话,是十分“到位”甚至不怕“过头”的。比方说,红,要说“绊红”;绿,要说
“翠绿”;白,要说“雪白”;黑,要说“黢黑”;香,要说“喷香”;臭,要说“滂臭
”。总之,是要把文章做足,才觉得过瘾。 
       
     过什么瘾?当然是过嘴巴瘾。事实上,成都人说话,除了有事要说外,更多是说着玩
,颇有些“为艺术而艺术”的派头。后面我们还要讲到,成都人是非常爱玩的。在成都,
熟人见面,除问“吃了没有”外,多半也会问“到哪儿去耍”。但成都人的“玩”或“耍
”,又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必须同时伴以“吃”和“说”。(图四十)不管是郊游远
足,还是游园逛街,都必须有好吃的,也必须一路说将过 
        
     去。到了地方或走在半路,还要泡泡茶馆。如果走了一路,居然无话,那就只能算是
“赶路”,不能叫做“耍” 如果居然又没吃没喝,那就无异于“苦差”,更不能算是“玩
”。所以,无论什么豪华新鲜的场合,如果没有茶喝,没有好东西吃,不能尽兴聊天,成
都人就不屑一顾。反之,只要能大摆其龙门阵,那么,不拘到什么地方,也都可以算是“
耍”。事实上,说起“到哪儿去耍”,在成都人那里,也就多半是到哪儿去喝茶聊天的意
思。总之,说话,是成都人玩耍的重要内容,甚至直接地就是玩耍。正如林文询所说,成
都人的说话,“更多地是说着玩,把话语在舌头上颠来颠去地品味,欣赏,展示。犹如绿
茵场上的好手,把一颗皮球在脚尖头顶颠来颠去颠出万千花样来一般”(《成都人》)。
 
     
     于是,我们便大体上知道成都人为什么爱说会说了:好玩嘛! 
       
     成都人确实爱说话玩儿。对于成都人来说,最惬意的事情,除了上茶馆摆龙门阵,就
是酒足饭饱之后,在自家当街门口,露天坝里,拖几把竹椅,摆一张茶几,邀三五友人,
一人一支烟,一杯茶,前三皇后五帝,东日本西美国,漫无边际地胡扯闲聊,直到兴尽茶
白,才各奔东西。至于谈话的内容,从来就没有一定之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碰到什么
就是什么,就像成都菜一样,随便什么都能下锅,随便什么都能下嘴。因为说话的目的不
是要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要玩。因此,只要说得开心,说得有趣,就行。 

       
     既然是玩耍,就要好玩,不能像白开水,得有味道,有名堂;而玩得多了,自然能玩
出花样,玩出水平。成都人说话特别有味道:形象生动,节奏鲜明,尤其注重描述事物的
状态。比如一个东西很薄,就说是“薄飞飞”的;很粗,就说是“粗沙沙”的;很脆,就
说是“脆生生”的;很嫩,就说是“嫩水水”的。又比如一个人很鬼,就说是“鬼戳戳”
的;很呆,就说是“木痴痴”的;很凶,就说是“凶叉叉”的;很软,就说是“软塌塌”
的。至于傻,则有“憨痴痴”、“瓜兮兮”和“宝筛筛”三种说法。总之,文章都会做得
很足。 
       
     注重状态就必然注重表情,而最富于表情的眉眼也就当然是大做文章之处。所以,成
都人说话,一说就说到眉眼上去 比如:贼眉贼眼(贼头贼脑)、鬼眉鬼眼(鬼鬼祟祟)、
瓜眉瓜眼(傻里呱叽)、假眉假眼(虚情假意)、烂眉烂眼(愁眉苦脸)、懒眉懒眼(懒
洋洋地)、诧眉诧眼(怯生生地)、直眉直眼(发愣)等等;而吝啬、爱喳呼和没味道,
则分别叫做“啬眉啬眼”、“颤眉颤眼”和“白眉白眼”。看着这些词,我们不难想见成
都人说话时的眉飞色舞。 
       
     总之,成都人说话,就像他们喝酒吃菜,讲究劲足味重,凶起来凶过麻辣烫,甜起来
甜过三合泥。讲起怪话来,更是天下无敌手,相当多的人,都能达到“国嘴”级水平。比
如“文革”中流传甚广,讽刺当时没有什么电影可看的“段子”:“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莫名
其妙旧本电影,内部卖票”,据说“著作权”便属于成都人。还有那个讽刺公款吃喝的“
段子”:“过去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我们说,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据说“著作权”也属于成都人。不信你用成都话说一遍,保管别有风味。 
       
     的确,成都人是很会损人的。这一点很像北京人。不过,两地风味不同。成都人损起
人来,要“麻辣”一些,比如把执勤队叫做“二公安”,把某些喜欢赶时髦的人称作“业
余华侨”就是。当华侨没有什么不好,但“业余华侨”则有假冒伪劣之嫌。成都人天性中
有率真爽直的一面(尽管他们也要面子爱虚荣讲排场),因此特别讨厌装模作样。一个人
,如果在成都人面前装模作样,而这个成都人对他恰恰又是知根知底的,就会毫不客气地
说:“哟,鸡脚神戴眼镜,装啥子洋盘嘛!”鸡脚神不知是什么神,但其所司不过鸡脚,
想来也级别不高。如果居然也来摆谱,当然也就可笑。所以,跟在后面的往往还有一句:
“不晓得红苕屎厨干净了没得。” 
       
     成都人当然并非只会损人。他们也会夺人、捧人、鼓励人,会替别人辩护,或者声张
正义打抱不平。比如“吃酒不吃菜,各人自己爱”,或“大欺小,来不倒(要不得)”什
么的。反正不管说什么,成都人都是一套套的。而且,这些套套还能不断创新,比如“你
有‘飞毛腿’,我有’爱国者’,小心打你个萨达姆钻地洞”之类。 
       
     这就是功夫 功夫是要有人欣赏的,嘴上功夫也不例外。武林中人要别人欣赏自己的
武功,就摆擂台,开比武大会;成都人要别人欣赏自己的嘴功,就摆龙门阵,而茶馆则是
他们显示嘴功的最佳场合,所以成都的茶馆便久盛不衰。显然,摆擂台也好,摆龙门阵也
好,都是一种展示,一种显摆,也是对自己活法的一种欣赏。 
 

--
流浪的红舞鞋·如履薄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26.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