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骆驼集市), 信区: BeiJing
标  题: “后”现代的北京公交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25 19:41:15 2006), 转信

文摘周报

  北京公交从来就没进入现代化,却在大跃进式地跨入“后”现代阶段———滞后的“后”:高成本、低速、不自由。

  2006年5月10日公交IC卡降临北京之后就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北京太大啊”,“北京多少人啊”,“北京多少外地人啊”,“北京每天有多少人乘公交车上下班啊”……简单地说,以上便是北京市民对北京公交票制等改革怨声载道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眼里,其他城市无法和北京相提并论,北京有着特殊的“市情”。一个悖论集中的城市样本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是:她要从天津的家出门乘公交车,再转乘京津城际特快到北京,她出门前给北京的朋友挂了电话约好北京站见,然后两人一起出门。其结果是她已经到了北京站,而她的朋友却还在来北京站的公交车上。———如果你在北京生活过,那你就一定不会觉得这段经历有多夸张。
  新华社记者王军认为,一种交通政策应该对应一种城市形态,你要以小汽车和大马路来解决问题,你的城市就应该像洛杉矶那样是低密度、大尺度的,这样才不会堵车。而你要建设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交通政策只能是以公交和步行为主导,像纽约那样,地铁是上下行四车道,上面自然是世界上最密集的摩天大楼。
  可王军像所有到过北京或在北京生活的人一样,看到的是马路变成停车场,感受的是在北京“一天只能出门办一件事”的低效率。王军说:“北京的问题就在于它什么交通模式都要发展,既发展私家车,又发展公共交通,结果反而是什么样的交通都不方便了。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是把所有的交通模式都占全了而取得成功的。”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宫玉明称,交通的本质应该是低成本、快速和自由流动,但不合理的汽车政策,无序的城市规划,让北京的问题成了人、车、路集体发病的综合症,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堵,越来越混乱。
  “皇城子民”心态下的城市鸿沟
  人们很难理解北京的特殊“市情”,更多的人认为,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
  天,北京作为一个城市而言,展现给世人更多的是其规划的不合理,是城市氛围的不够宽容和友善。
  在北京,有太多的所谓本地人瞧不起所谓的外地人,认为正是他们搞乱了自己城市的秩序,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他们一听外地口音就会有首都式的优越感,他们对政治的热情高过米饭,即使你碰上拉板车的板爷都能听到他们指点江山。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前赴后继汇集到北京来的外地人,以及他们随身带来的知识、技术和财富,在建设和美化着北京。而并无恶意的首都式优越感,却正越来越加剧着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鸿沟。北京至今“仍未做好接受公交IC卡的准备,仍未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那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
  (据《新周刊》张洋/文)
  说法
  在城市社会秩序中,农民、农民工、矿工、打工仔、打工妹等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底层。“民工”是一个集体性的称呼,这个名字指向的是城市的外来者、闯入者,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转化为城市的“公民”。在我们的日常叙述中,民工永远都是“被叙述者”,作为“他们”被“我们”叙述着。民工的权利被当作“他者”的权利,排除在正常的权利范围之外。
  (据《南风窗》陈壁生/文)




--


   人真的很奇怪,会莫名其妙地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会无缘无故地在黄昏的时候伤感。

※ 修改:·trijif 于 Apr 31 12:34:56 修改本文·[FROM: 127.0.0.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unknow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1.1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