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evenhit (这诡异的人生), 信区: FuJian
标 题: 龙岩:推进大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23 09:47:25 2006), 转信
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6-11-19 来源:闽西日报
全力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龙岩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赐贵 (2006年10月23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龙岩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四个推进"、"四个基本"、"四个关键"
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龙岩实际,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事
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受到了胡
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过去五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05年与2001年对比,地区生
产总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6位,增速从第9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总收入保持全省第4位
,增速从第4位上升到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从2004年4月到今年8月连
续29个月居全省首位。"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3亿元,超过1978年至200
0年的总和。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可达445亿元,比2001年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77元,分别是2001年的1.51倍和1.45倍。烟草、机
械、钢铁、建材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长壮大,新增3家上市企业、
4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国家免检产品。
过去五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龙厦高速、赣龙铁路、冠
豸山机场、装机60万千瓦的坑口火电厂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相继建成,直达北京的海西
号快速旅客列车顺利开通,龙长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改造和农村路网"年万里"工程顺
利实施,龙厦复线快速铁路和永武高速公路年底动工。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集
聚、辐射和服务能力增强,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市上下发展和服务发展的意识、产业意
识、项目意识大为增强,政策和服务环境大为改善,连续两年在全省投资环境评估中居
设区市第二位,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到资逐年较大幅度增长。
过去五年,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教育发展成绩显著。
成功创办龙岩学院;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质量稳中有升,高考主要指标连续5年居全省前
列;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就业率持续提升,学科设置适应需求,服务发展作用增强
。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较快发展。新建了一批卫生基础设施,
实施了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计划,防范"非典"、"禽流感"措施有力,没有
发生重大疫情,全市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控制在较低水平;新建了一批设
施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荣获全国体育先进
集体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连年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计划。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水
平进一步提高。承担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省级科技项目119项,获授权专利3
66件,2家企业列入首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了一批文化场馆,古田会议纪念馆被评
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一批重点文物得到抢救性修复,共有13处被列
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新增城镇就业9.2万人,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03万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7.76万人;有效地抵御和抗击各
种自然灾害;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以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加强,对全市60.59万户农民房屋实行统一保险的
经验做法在全省全面推广。连续6年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九龙江
流域养殖业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中心城市水泥企业关闭开始启动,获得全国环境综合整
治工作先进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过去五年,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发展合力持续形成。以"爱闽西
、建龙岩、美家园"为主题的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文
明程度不断提高,获得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市委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大、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统一战线和工会、共青团、
妇联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在促进市委决策民主化、科
学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工作加强,依法治市进程加
快,"平安龙岩"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被中央综治委评为"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优秀地市",被省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授予"平安杯"。
过去五年,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推
进。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双争双创"、"两为两争"、"访民情、听民意
、帮民富、保民安"等一系列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发展意识、
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坚持在经济发展、抗击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实践中锻
炼和考验干部,各级干部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抓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正确的用
人导向进一步树立。认真落实乡镇工作和社区建设两个《纲要》,加强农村、非公有制
企业和社区党建工作,涌现了以王树先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锋模范人物。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红土清风"廉政文化建
设,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经受了多种自然灾害和各种风险
的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圆满完成了市第二次党
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
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社会日趋和谐稳
定的五年。
五年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始终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在全局工作中突出经济发
展、产业发展、项目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统筹协调,积极推进科技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农"
政策落实;始终坚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确立了生态型发展取向,确立了
项目选择的三条原则。实践证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凝聚人
心、树立形象,只有发展才能促进统筹、促进和谐。只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民发
展,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2002年项目工作千人
动员大会以来,我们组织实施了"三个一百"项目计划、"双百"项目竞赛、百个城建项目
滚动计划以及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营造了发展气势,有力地促进了新经济
增长点、新财税点、新就业点的形成,促进了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
了城市建设,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项
目是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必须始终坚持把老区建设和海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龙岩在海西中发挥应有的作
用。这几年,我们抓住海西建设机遇,确立了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西重要增长
极的目标定位;确立了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和培育发展"10+3"产业等发展思路;推出了
学习长汀经验、选派干部到沿海挂职、"学厦门、见行动"等融入海西、对接沿海、拓展
作为空间的一系列发展举措,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上产生了积
极效应。实践证明,只有融入大局才能准确定位,只有服务大局才能有所作为,只有促
进大局才能拓展空间。
必须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五年来,国有工业企业改制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型水
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明显。精神文
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群团、统战、机关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与实施项目带动战
略有机结合,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不断得
到改善,全市上下形成了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不断从新的形势和任务出发,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改进领导方式和工
作方法,各项事业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五年来,我们
始终把党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和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体制、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凝聚全市上下的发展合
力,风正气顺的良好趋势不断持续。各级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在抗洪救
灾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党的先进性作用。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增强和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强保证。
五年的发展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
党组织,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
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岩解放军、公安政法干警、武警官兵、老同志以及海
内外乡亲、友好人士密切配合、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龙岩市第二届委
员会,向所有为龙岩发展付出努力、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
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
发展相对滞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生
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就业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经济实力和支撑能力还不能很好地
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城乡、区
域缺乏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在领导发展中,对一些重
大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
要求还有差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力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
今后五年,是龙岩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龙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国际国
内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中央鼓励东部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支
持老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
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
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我市发展
的重要指示,围绕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和我市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着力构建和谐龙岩,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
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
建设,实现龙岩老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和财
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生态型经济枢纽六大支撑体系基本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重
要增长极基本形成。
-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0+3"产业支撑作用
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20字方针得到较好落实,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
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升。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
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更多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落户龙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明显进步。人居环境、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体系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工作
进一步加强。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显推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和
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是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具体
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发挥龙岩老区在海西建设
中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需要全市上下继续抓住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发展局面,继续围
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服务造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
合力。
(一)持续发展举措,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要继续落实"二三四五"项目工作思路。
把重点放在生产性项目和非资源型产业上,着力引进产业集群核心项目,发挥聚集和扩
散效应,加快产业项目组团的有效扩张,带动产业发展。坚持增加产值、税利、就业的
统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统一,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项目
,决不能以浪费资源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决不能引进既没有财政税源又没有社会效益
的项目。要更加注重项目生成和项目引进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突出抓有规模、有效益、有质量的项目。围绕"10+3"产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延
伸上形成新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发展的持续能力;进一步创新项目推介、招商机制,进
一步激活民资,进一步鼓励现有企业延伸做大,使每年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盘
子,每年有更多的品牌企业、上市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落户龙岩。发挥项目中心、
行政审批、政策扶持、效能督查、评比机制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共同抓项目
的合力。
加快培育发展"10+3"产业。就是要使每个产业能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企业间
相互配套、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要进一步完善"10+3"产业"六个一"工作机制,不断强
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工业用地-标准厂房建设环环相连的工作链。依托"三个一百"项
目计划、"双百"项目竞赛、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用地报批征用和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工
作载体,继续落实促进投资和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扶持、资源
配置、企业改革改制等方面引导各种资源向重点产业集中、汇聚、融合,培育一批"10+
3"产业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
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到"十一五"末,使我市成为全国环保设备重要
研发生产基地、南方重要的外烟生产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工程机械、运输机械
生产基地、铜材料供应和加工基地、水泥建材基地、钢铁生产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严
格按照项目选择的"三条原则"选择入园项目,使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成为全市工
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围绕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个每平方公里工业
产值达到或超过100亿元、50亿元的园区。加强园区和集中区基础设施、技术研发、金融
服务、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行业协会等平台建设以及项目审批、用地安排
、配套设施落实等方面的服务机制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环境优势。
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10+3"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
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环保机械、工程机械、运输机械、
有色金属冶炼以及其它行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突破、科技资源集成、成果嫁接转化
等不同方式的自主创新。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引进
对"10+3"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科技成果。建设市科技企业园暨科技企业孵化器,引导、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争取到2010年全市建成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继续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各类科技中介
服务组织,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大力推
广节能降耗技术,力争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0%。
(二)持续抓好"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
入。要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推进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工业化。充分利用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善的机遇,在交通便利,土
地、水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行"飞地工业"
政策,调动全市各乡镇的积极性,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工业发展和工业集中区
的发展上。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工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为
工业和集中区的发展提供熟练工人保障,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收入、从农民变为
市民打好基础。
大力推进城镇化。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工业集中区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以工业集中区的发展为主线,以小城镇的功能建设为配套,坚持以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集
中区转移带动农村人口的集聚;坚持在工业集中区的发展中重视配套发展商业、流通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重视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环境治理等
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配套项目建设,重视社区管理、社会保障
、人口流动、就业、培训以及金融、科技、物流、信息等公共管理服务;坚持把工业集
中区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实现农村的扶贫工作、基础设施
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机结合。
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投入产出、产品质量、
品牌和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特色产品,加快科技
进步,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契机,突出良种引进合作和农产品加工合作。进
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
水利"六千"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创造条件
。
大力推进"六通"工程。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面,完成一批通自然村道路硬
化。以乡(镇)为单位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90%以上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加
快县域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完成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和移动网络覆盖。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村村能上网。
(三)持续优化环境,推进发展态势。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联结沿海、拓展
腹地"的要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推进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以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断增强集聚功能,提高辐射与扩散能力,提升区域经
济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以发展壮大海峡西岸经济
区闽西南一翼为契机,主动融入沿海城市圈,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提升品
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南移、西扩。加强城市交通、供排水、供气、酒店、
商务、防灾减灾系统等公用性和功能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推进城市社会事业设
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以及城市环境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
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进一步辐射与带动县域经济。完
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社区服务,逐步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
服务质量和市民生活质量。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形成市、县互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对接沿海的大通道,重点推进龙岩冠豸山机场空港口
岸建设、连接沿海港口高等级交通网络建设,完成对接沿海的第2条快速通道龙厦快速铁
路建设,力争赣龙铁路复线、龙岩至建宁铁路、上杭至梅州铁路等一批铁路建设项目立
项开工。完成龙岩至长汀高速公路、连城至武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永春至永定高速公
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环城高速公路,配套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开辟各县通达高速公
路快速通道,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继续推进国省道和市通县公路路面改造,境内
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二纵一横一环"的普通公路网基本建成。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
和物流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商
贸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广告会展、专业贸易等商贸企业的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积
极扶持中介服务业,加快会计、律师事务、咨询、广告、认证、评估、展览、计算机软
件与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培育和整合地方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产
权交易平台。继续发展生活服务业。突出休闲旅游特色,科学开发和整合红色文化、客
家文化、绿色生态等旅游资源,引导和鼓励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加快发展商务会议、休
闲度假、山地运动等高附加值旅游项目。规范和有序发展房地产开发和交易市场。大力
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发挥社会团体、行业
组织、中介组织在提供服务、就业培训、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中的作用。
(四)持续探索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龙岩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
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激发各行各业干事创
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立有利于激活农业生产资源的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落实农民土
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完善相关政策办法,与农
村劳动力转移后土地流转相结合,使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田能手、农业企业集中,
推进土地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和种植结构合理化。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尽快完善配套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规范操作,按照"边发展
、边规范,边放开、边完善,少干预、多支持"的要求,规范产权改革的制度和程序,发
挥农业生产资源的最大效益。
建立有利于激活农村人力资源的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完善技
能培训的协调机制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机制,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农村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校企联合办学和"订单式"教育规模。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创造宽松、便利、平等的条件。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审批手
续。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入手,增强城乡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
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制定和落实产业规划、选准和规范项目实
施、营造发展环境、建立服务体系、提供安全保障上。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在推进
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同时,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有效化解乡、村财政债务,发挥财政支持发展的作
用,增强公共财政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创造民营企业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体制和
政策环境,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加快担保体系建设,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五)持续统筹协调,推进和谐发展。按照科学、和谐、为民的要求,更加注重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文明
素质提升。
发展和谐的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双高普九",落实政府的保障
责任和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扶持政策,完善农村寄宿制
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继续加强高等教育,一批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达到或接近国家、省先进水平。促进
文化繁荣发展,推进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加强
精品建设,推进土楼申报"世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本地传媒和广播电
视光缆网络建设,实施"百镇千村"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使更多的优秀影视和文化作品到
基层到农村。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应急能
力;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计划,深入开展二级以上医院帮扶卫生
院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在全市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
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
质,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继续提高全社会的就业率,改善就业环境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改善低
收入群体居住条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
资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行农民房屋统一保险,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保护和谐的自然环境。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推行农村生态种养模式,
淘汰工业生产中的落后工艺,减少污染。加强政策引导,发展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循环经
济型企业、清洁生产型企业、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加大森林资源培育
和保护力度,加强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青山挂白"治理和大气、垃圾、污水、城镇
噪声的综合治理。完成中心城市"一重山"范围内矿山、水泥等污染企业的关闭搬迁;治
理小水电过度开发问题,恢复流域生态,落实最小生态流量的保证措施。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依法治市,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
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
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
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平安龙岩"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加强公正司法,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
基础工作,强化矿山生产、交通运输及其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预警到自然村、到矿井
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继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积极
做好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巩固扩大"双拥"成果。加强对残疾人、妇女
、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重视维护农民工权益。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古田会议
精神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和谐村镇(社区)创建活动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建立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和诚信行业,建设"诚信龙
岩",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建设海西重要增长极,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
要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
能力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健全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培训等各项制度,增强学习
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
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
建设等重要理论,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龙
岩发展的重要指示,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用全局的眼光把握形势、用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
、用开拓的思路创新举措、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本领。
加强民主科学决策。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拓宽社
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和群众参与决策的途径。注重听取各方在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措施制
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的意见,确保决策符合实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群
众的要求。
加强对全局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
政策、营造环境"的职责,注重研究解决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研究解决统筹协调发
展中的薄弱环节,注重研究牵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
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
估机制,注重从项目实施和项目实效情况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从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评价领导的工作实绩。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支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
事的人施展才华,鼓励和保护干部抓发展、抓产业、抓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发展需要
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提高能力为重点、
以胜任工作为目标,加强各级干部知识更新培训、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干部实践锻炼,
注重在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实践中提高干部实际运作的
能力、服务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进一步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让发展实
绩决定干部的进退留转,让群众公认决定干部的进退留转,让组织按《干部任用条例》
决定干部的进退留转。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深化
完善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领导干
部任期、交流和回避制度,加大部门之间、县(市、区)市之间干部交流力度。
进一步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各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创新型
领军人才。紧紧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和"10+3"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产业熟练工人,研究出
台吸引行业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的扶持政策。坚持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
人,努力为重点人才营造和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生活环境。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
加强先进性建设。发挥闽西老区、中央苏区的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学习教育、为民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使
各级党组织更好地组织、引领广大群众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共同发展;使全体共产党
员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的实践者、服务
者和推动者。
注重创新拓展。适应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发展大局,体现党
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基层
干部队伍"素质工程",深化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
众建设新农村的"火车头"。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扩大覆盖面,健全组织网络,探索完
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企业党组织
要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共同解
决企业难点、热点问题的工作机制。机关党组织要围绕全局、围绕履职、围绕作风、围
绕形象,积极开展机关党建活动。学校党组织要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育合格的人才
提供保证。社团党组织要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动员群众上发挥更大作用。
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坚持以关爱凝聚党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
合起来,帮助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以
先进典型教育党员,弘扬先进,彰显正气;坚持以党员服务网络的完善,拓展发挥党员
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加强老干部工作,加快老年事业发展。
(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强化责任意识。把所有的发展、所有的工作在责任中体现出来,在责任中落实下去
,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民发展上,统一到市委
的重大决策部署上,统一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对工作负责、对发展
负责、对组织负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试敢闯、敢于负责,敢打敢拼、
敢为人先,始终保持一股干劲冲劲、一股激情活力、一股大干快上的气势,不断开拓工
作新局面。
强化为民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贯彻"八个坚持、八个
反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活动,树立对人民负责、立足岗
位能够对人民负责、与时俱进勇于对人民负责、实事求是认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
强化落实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具
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少说多做,说好做好。重视运作、研究运作
、善于运作,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和龙岩新一轮大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到
一个个具体项目上,一件件具体事情上,一项项措施跟进落实上,树立推动工作、能够
推动工作、能够带领干部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
(五)加强廉政建设,持续风正气顺的良好趋势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
级领导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坚持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带头做
起,从每一位党员带头做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领导干
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时时刻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使自己成为一个老百姓公认的能做事的人、公正的
人、廉洁自律的人、依法依规办事的人,树立公正廉洁、能够公正廉洁、能够对公正廉
洁负起责任、能够推动公正廉洁的形象。
加快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
步深化"红土清风"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各
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在用权、用钱、用人上强化制度的规范约
束。加强党内监督,加强人大、政协、审计、司法和社会监督,推进党务、政务、校务
、院务、厂务和村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查处大案
要案。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
不正之风。
同志们,龙岩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起287万老区人民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以新一轮创业的精
神和作风,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为全力推进龙岩新一轮大发展,为建设海
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
THE FOLLOWING TAKES PLACE
BETWEEN JUNE.2006 AND JUNE.200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3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