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FuJian
标  题: [武夷山]九曲棹歌话朱熹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1:15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武夷山]九曲棹歌话朱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0 16:53:26 2005), 转信


  水,是武夷山灵性的所在。在武夷山,大小溪流纵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九曲溪。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士在畅游九曲溪时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但其中流传最广的还是朱熹的《九曲棹歌》。 

  这曲《棹歌》充满了田园气息,但其实它的作者朱熹是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战乱与动荡的年代,他虽然出生在福建,但他的祖籍在今天江西省的婺源县,在朱熹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这是一张朱熹晚年对着镜子给自己画的像,从这张画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熹的右眼角旁长有几颗黑痣。在朱熹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以后,它们被后人传为是“北斗七星”的象征,预示着“圣人”的诞生。但这位“圣人”的一生却十分坎坷。在朱熹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故了,在去世前他把朱熹母子托付给了生活在福建崇安五夫里的好朋友刘子羽、刘子翚兄弟和刘勉之、胡宪等人,请他们承担起教育朱熹的责任。而武夷山就在崇安城南,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朱熹就与武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刘氏兄弟为朱熹母子在五夫里盖了一座五开间的院落,后来朱熹把这里命名为“紫阳”,他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了近四十年。 

  现在,在潭溪岸边,经过复建的紫阳楼每年仍旧吸引着很多学者与游客,负责接待他们的年轻人叫姜立煌。他喜欢称朱熹为“老夫子”,这也是五夫人对朱熹的称呼,每当有客人来时,他往往会先带他们去看看离紫阳楼不远处的一眼泉水。 

  朱熹晚年迁到建阳居住以后,还很怀念这眼泉水,在他的一首名为《忆潭溪故居》的诗中写到:绕舍扶疏千个竹,傍崖寒冽一泓泉。朱熹来五夫所投奔的这几位先生不但是他父亲的好友,还都是当时的大学者,他在刘氏的家塾中受教,学习经史与文章、诗赋。在五夫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除了在刘氏家塾中读书,朱熹还经常随刘子翚等人到山水胜景中去游学,这其中最有名的地方就是武夷山水帘洞了。后人为了纪念刘子翚和朱熹等人,在这里修建了 “三贤祠”,祠中“百世如见”的匾额是朱熹亲题的。 

  在几位先生指导下,朱熹受到了系统、全面的儒学教育,虽然他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入仕做官,但由于和当权者的政见不同,朱熹的仕途并不顺利,最终使他流芳后世的还是他的理学思想。 

  在朱熹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曾多次走出武夷山与各地的学者就各自的学术思想进行辩论,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与陆九龄、陆九渊在江西的鹅湖寺进行的“鹅湖论辩”。朱、陆两派在学术宗旨、立场、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这次相会中,两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辩。 

  从鹅湖回来后,朱熹继续自己的著述、讲学,并在不断的学术论辩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学说。南宋淳熙10年,也就是公元1183年,朱熹辞官回归武夷山,在山中五曲隐屏峰下,亲自营建了一座被称为"武夷之巨观"的书院---武夷精舍。 

  朱熹曾多次带领门生弟子到九曲溪畅游,早就看中了五曲这个地方。尽管他在这里感到了一种归隐田园般跳出官场、“爰得我所”的欣慰,但他并不想做一个田园诗人或者隐士,而是要成为一个以倡道为己任的“夫子”、“圣人”。自小就参加农事劳动的朱熹拒绝了官方与富有的朋友的资助,让他的弟子们荷锄挑担、搬瓦垒石,在五曲边的一片平旷之地上建起了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落成后,各地的求学者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武夷山。朱熹在武夷精舍著述讲学达八年之久,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并在这里完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书集注》等理学著作。 

  当时有一个福州闽县的士子叫黄干,早年他为了求学于朱熹,曾冒着大雪在五夫苦等了两个月。武夷精舍落成后,他就在精舍中刻苦攻读,经常衣不解带,通宵达旦,最终成为朱熹的四大传人之一。 

  在朱熹的学生中包括了三教九流中人,既有布衣寒士,也有富家子弟,还有很多人抛弃了功名、家业,千里迢迢地来到武夷精舍学习。从做人的原则、治国治家方略到学术思想,朱熹的影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福建,迅速向整个中国社会传播,其中有很多代表中国传统美德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九曲棹歌》是朱熹诗歌创作的高峰,他采用舟子渔夫所唱的民间歌谣的曲调,反复题咏,全景式地展示了九曲溪的风光,是领略武夷山九曲溪山水神韵的最佳向导。 在九曲溪两岸的岩壁上,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而石刻最为集中的就是六曲的响声岩。 

  九曲溪的五曲是朱熹最为熟悉的地方,因为在五曲的北岸就是他的武夷精舍,而五曲的溪中,还有一块天然的岩石,它曾是朱熹煮茶会客的地方。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一生著述极为丰富,由他编纂、注释、校勘的作品有近800卷之多,可以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但在世世代代的武夷山人眼中,朱熹是他们的教书先生,他创办的书院使这里书声朗朗;朱熹教导他们生活,在《朱子家训》的熏陶下,这里的人们朴实、安详……几百年过去了他们至今还喝着朱子的七步茶,吃着朱子的“文公菜”,而当他们在九曲溪乘着竹筏顺流而下的时候,还有朱熹的《棹歌》在耳边回荡……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34.33.10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