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FuJian
标 题: [武夷山]天然武夷山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1:17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武夷山]天然武夷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0 16:54:22 2005), 转信
福钧,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
1849年,带着寻找茶种任务的福钧,从上海一路找到了当时外国人极少涉足的红茶产地——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当他在武夷山密林深处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植物以及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鸟类和昆虫时,福钧几乎忘了找茶种的任务。他在旅行手记中写到:在武夷山,几乎每一米不同海拔的地方,都能找到不同的植物,那里的爬行动物和昆虫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它们种类之多,让我觉得,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
这个给福钧带来意外惊喜的地方,就是位于武夷山北部一个叫“挂墩”的小山村。福钧在这里采集了150多种动、植物标本带回了英国,很快,中国武夷山的挂墩有大量稀有物种的消息在西方生物界迅速传开,随后,德、法、美等国的生物学者也纷纷来到武夷山采集标本。
深藏在挂墩山窝里的这片石块堆砌的废墟,是一座教堂的遗址,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修建这座教堂的人是曾在中国四川发现了珍奇动物大熊猫及“中国鸽子树”——红桐的法国传教士大卫。
1873年,大卫追随着其他西方生物学者的脚步来到武夷山,他在挂墩建起了一座天主教堂,然后,一边传教,一边采集动、植物标本。不过,与英国人福钧不同的是,法国人大卫是有备而来,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采集的动、植物标本有15万份之多,其中,有许多是以前从未发现的新种。
从英国人福钧,到法国人大卫,纷至沓来的生物学家们在挂墩发现了大量动植物新种,其中,鸟类新种的数量最多,小小的挂墩,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鸟类模式标本产地。
挂墩不仅仅是鸟的天堂,这里还生活着一种令他们感到十分新奇的动物,这个嘴两边长着短短的黑色角刺的叫“崇安髭(资)蟾”,当地人称之为“角怪”,它虽然也属蛙类,但别的蛙都冬眠了,它却开始产卵,而且,它的蝌蚪要经过两个冬天才能长出四肢,变成小角怪,它可是武夷山特有的一个物种。
西方人对武夷山生物的收集和研究,就像打开了一扇物种基因库的大门。对生物学者们来说,只要走进这云封雾裹的绿海深处,总会有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发现。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一个与挂墩同样闻名于世的地方叫“大竹岚”。深山峡谷中,只见竹林密布,放眼望去,大竹岚犹如一片竹子的海洋。昆虫喜欢竹林,竹子的落叶、笋壳,都是昆虫爱吃的食物,所以,大竹岚的昆虫数量大,种类也非常多,目前,仅在这里发现的昆虫新种就有800多个,大竹岚不仅成为国际生物界公认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也是一个 “昆虫的世界”。在这个“昆虫的世界”里,还聚集着一个庞大的家族,这就是蛇。专家估计,大竹岚平均每一平方米就有1.7条蛇,蛇的总量至少也在100万条以上,其中,像尖吻蝮蛇、眼镜蛇、竹叶青等毒蛇就有16种。大竹岚称得上是一个“蛇的王国”。
翅膀上长着金黄色斑纹的就是金斑喙(会)凤蝶。金斑喙凤蝶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阔叶林中,由于它飞翔较高,很少停下来休息,加之数量稀少,所以,野外很难发现它的踪影。从1922年第一次在广东发现金斑喙凤蝶至今,全世界采集到的标本不到20只,其中,有4只却是在武夷山发现的。
与昆虫打了20多年交道的昆虫学家——汪家社,便是武夷山4只金斑喙凤蝶的发现者之一。
1982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在大竹岚的密林深处,汪家社用网捕的方式,采到了这只金斑喙凤蝶。汪家社坦言,那一次实在是他的运气好。不过,任何一种昆虫,都有它独特的生活习性,所以,汪家社也总是根据昆虫活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采集昆虫标本。
夜幕降临,山野一片寂静。此时的汪家社却开始忙活起来。拉上一块大布,支上一盏足够亮的白炽灯,汪家社就在这里守株待兔。
汪家社介绍说,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昆虫最活跃的季节,也是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最好时机。那时候,只要灯亮起来,白布上很快就会密密麻麻地落满各种趋光性昆虫。
标本盒里存放的是汪家社近一年来采集到的昆虫标本。在保护区工作的26年中,汪家社采集的标本多达20万份,而由他发现的昆虫新种就有30个,其中,有3个昆虫新种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过,在汪家社的眼中,昆虫的世界实在是太大了,而他看到的也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就像武夷山庞大的植物家族,人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科学家们曾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科学考察。他们发现,在保护区56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古老、珍稀的植物,像红豆杉、香榧、钟萼木这些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珍稀树种就有几十株,有的古树还形成了颇为壮观的群落。然而,正是这些古树却让科学家获得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
这里的鹅掌楸是一种生活在第三纪的古老树种,全世界目前仅幸存两种,一种长在中国,另一种长在北美,科学家们由此得出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结论。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不停地追问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武夷山蕴藏着如此众多的珍稀物种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与江西省的交界处,这里众多的山峰和峡谷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地形,它也是中国6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距今300万年前,在我们的地球经历第四纪冰川的时候,地球上被称为古生物系的动植物大部分都灭绝了,但在武夷山,经过地质学家多次考察,却没有发现第四纪冰川的痕迹。他们判断,正是因为武夷山复杂的地形、地貌所形成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一些植物和动物躲避了灾难幸存下来,加上因很少受到人为干扰,这里的动植物不仅得以繁衍,而且,也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武夷山保护区内已发现的生物总数超过8800种,其中,有100多种是保护区特有的物种。
刘初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1980年参与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至今,可以说,他对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如数家珍。在他看来,生物的多样性在武夷山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显现出来。
对植物学家来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称得上是一个“植物的王国”,因为,在这个王国里,总能给他们新的惊喜,新的发现。几年前,福建的一位植物学家在武夷山保护区最高的山峰——黄岗山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武夷山特有的一个植物种——“假椆李”。
不过,像刘初钿这样常年在野外考察的植物学家们,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寻找到世界上第一次被发现的新种。
武夷山地区特有物种不断被发现,引起生物界的普遍关注,因为,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到底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有物种的多少。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也因此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保护区,人们始终在关注着对它的保护问题。如今,在保护区内居住着2千多个村民,他们的生活、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享誉海外的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地,正山小种红茶也是中国最早出口国外的茶叶,如今,保护区内不仅有茶园,还建起了茶厂,靠生产、经营茶叶,当地村民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
毛竹是可再生的资源,科研人员帮助村民在他们生活居住的实验区种植速生林,建立毛竹加工厂,村民的生活不仅有了改善,保护区大片的原始森林植被也得到了保护。
凡是到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大都对这里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印象深刻。
尽管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很多,但它们大都隐藏在密林深处,人们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不过,在保护区的三港一带,却时常可以看到一群短尾猴。目前,保护区内有40多个猴群,数量总计有两千多只,而三港这群短尾猴共30来只,它们属于一个族群,而且,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它们已是四代同堂了。如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名气是越来越大,每年来这里考察、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当人们置身在这个山环水绕的绿色世界中,感受到的或许不仅仅只是神奇,也许还会有一份感动。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34.33.10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