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FuJian
标  题: [泉州]泉州素描                         Gforce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9 09:33:00 2005), 站内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Ηermit∵(FΟΤ),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泉州]泉州素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6 04:47:19 2005), 转信


  700多年后的泉州城灯火通明,雅各如地下有知,肯定今夜无法入睡,会续写一本《光明之城》。泉州在宋元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城市,人们说它的繁华不亚于亚历山大港。远道而来的外国人上岸便看到满城开满了刺桐花,“刺桐城”也因此而得名。 

  
  在今天的欧洲,有很多人不知道泉州,却知道中国东南沿海有一个“刺桐城”,这种叫法一直延续至今。遥想当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派泱泱大国的气派,怎不让人心动。早在800多年前的宋朝,青年朱熹就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五年,他在泉州的日子里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最让泉州人引以自豪的是由后代名僧弘一法师题写在开元寺大雄宝殿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对联。由此可见,从历史到今天佛国的尊称给予泉州是一点也不过分。 

  不仅仅是佛教,这里还有建于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圣地——清净寺。 

  寺内明代《敕谕》石刻,刻有明成祖于明永乐五年颁发保护清净寺伊斯兰教的圣旨,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如此《敕谕》,不由得让人联想这块土地上的宗教兴盛的原由。 这两位老人是从千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来的,在祖国的东海之滨他们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墓穴下葬着两个阿拉伯人,他们是穆罕默德的两位门徒三贤,四贤。据史书记载:1300多年前他们前来泉州传教,辞世后葬于风景秀丽的灵山。两位老人来之前,有人对他们说:“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了,你们不要去了。”这两位铁了心的老夫妻,拖着有病的身子,带着自制的干粮,乘火车、乘汽车一路风尘来到泉州。老人说的不错,泉州给外来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宗教文化保护的很好。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这一点是世人公认的,在这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喇嘛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十几种宗教都留下石刻遗迹。神的会聚就是人的汇聚。宗教与宗教,在全世界发生冲突,酿成一场场宗教战争。众神合好相聚,如此盛会,仅见于中国的泉州。 

  各种宗教在这里融合,渗透,成为泉州一大人文景观。 

  这个是杨任,封神演义里面一个比较形象化的人物,眼中有手,手中有眼,这个还是会动的,而且可以把手伸长,然后再收回去,这个制作工艺很漂亮,制作的难度也比较大。泉州地区别具一格的布袋木偶戏(也称掌中木偶)有上千年的历史,保留至今,成为泉州地区艺术奇葩。 

  
 
  
  历史上有“泉人最工此技”一说。 

  提线木偶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技巧上还是表演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是泉州的戏剧艺术带动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还是民间艺术推动了戏剧艺术的演变?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两种形式的互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火鼎公婆和拍胸舞是泉州地区喜庆节日里最受欢迎的街头表演。感谢生活,赋予他们创美的本性和精湛的技艺。 

  他们的表演中有时粗犷鲁莽,有时甚至放荡不羁。 

  也许过不了多少年。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正因为如此,它们是从历史走来的,也必然会向未来走去。 在生生不断的延续中,折射出中华的文化的厚重。 

  这种厚重的程度已经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成为泉州百姓行为艺术的结晶这些头戴鲜花的女人,原本以为她们是惠安女,经打听才知道她们另有别称,在泉州年长的人叫她们(虫寻)埔女,孩子们叫她们(虫寻)埔阿姨。 

  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泉州,能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称得上是个奇迹。埔女头上的鲜花被人们称为百花园,这满头的百花园每天不但要花费十几元去购置鲜花,还要耗费一到两小时的梳理,为此给泉州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在泉州说起(虫寻)埔女,她们的吃苦耐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从背后看,你能看出这位老人是多大岁数了吗?今年她已84了,在(虫寻)埔村这样的老人比比皆是。世世代代养成的习惯,使寻埔女人的能干远近闻名。每天早上坐船出海,她们叫“赶小海”。“赶小海”,就是到大海附近裸露的滩头采集海蛎子、鲜贝等海货。这一望无际海水相接的地方,是一个天然养殖场,海潮来了,海水会淹没这里的一切,当海水退下去时,在人工竖起的一块块砖上海蛎子就会附着在上面。一个村子的女人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说明这个村子有独特之处,说明这个村子的女人也不同寻常。(虫寻)埔女这几年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渐发生变化,老的价值观的基础正一点一点被蚕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虫寻)埔女的勤劳会亘古不变的。 

  围头湾是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方,当年震动世界的炮战就在这里发生,炮台已废弃,四周长满了一簇簇山菊花。夕日剑拔弩张的海峡两岸,今日已风平浪静,静的像一幅水粉画。一个泉州之子,生于斯,长于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台湾居住多年。从88年开始,往返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106次。如果申请吉斯尼记录他应该是第一人。回乡百次,感触何止千言。“百”感交集,一言难尽。最大的感触,也是他的希望…… 

  当陆地“丝绸之路”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声时,海上的“丝绸之路”伴着阵阵涛声从这里起步。 

  从此,它不在沉默,它倾其所爱,包容八方来客,成为乐善好施的千年古城。 

  同时为后人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疑点和难解之谜。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