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JtoHIT (工大闽人), 信区: FuJian
标 题: 闽南话答嘴鼓《唐山过台湾》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Dec 13 16:06:46 2004)
详见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sebc/tfsy/gb/20040506.html
有音频
海峡两岸闽南语系同胞都十分喜爱答嘴鼓。今日台湾和厦门,每逢节假日,学校、市
井、乡村常常有答嘴鼓表演、比赛。只见台上两个表演者互相戏谑、论争,内容谈天说皇
帝,嘻笑怒骂,讲述幽默、风趣的故事,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今天我就来讲讲
答嘴鼓,来给大家助助兴,你看怎样?
(出答嘴鼓--唐山过台湾)
甲:哎!小杨,咱是好朋友,讲话直溜溜,你看我这个人怎样?
乙:哦,若讲你老尤,五官真清秀,无忧无丘阁无猫无蛀,确实是囝婿较美新娘。
甲:奚着着!专业剧团老早就咧数想,卜请我去装小生兼副团长。
乙:可惜你,开钱激阔手,讲话吹风球。
甲:啊!我讲话吹风球,你母咧无目周!
乙: 怎样,不会接受煞现耸须?
甲:你讲的都来无理无由,我若甲会吹风球,为什么科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
乙:哦?!看无煞台出重,象你这款人,对科研阁即内行?哎!抑你是研究哪一项?
甲:我各个学科拢真惯。干凋写论文就写甲规股卜散乱,写好即阁进行挑选,对百外
篇论文当中拣甲一篇旋旋旋,题目叫做《唐山过台湾》。
乙:瞎!若卜计唐山过台湾,我请你去图书馆,各项资料拢真全,乎你看三年都看不
会完,简着你来写甲哼亨喘?
甲:煞拆白共你讲较清楚:我是用对联的形式来写稿,这款论文,世界通人无!听讲
对西藏到海南岛,有真侪间大学,准备请我去做学术报告。
乙:有呀!竹篙尾缚烘炉扇,大抑甲卜死!我煞共你讲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
专家满尽是,人若卜请也不会来请你。
甲:什么!你煞不会相信得抑不是?
乙:你讲甲洒熟鸡会啼,我也不相信有这号代志!
甲:嗳呀!不会堪得气,才神煞念两句乎你听较欢喜!
乙:好!煞念落去。
甲:嗜,顶句是:"历史永远流传,唐山过台湾"下句是"人民同心愿,骨肉早团圆。"
乙:内容是真好,可惜写作太粗糙,这合囡仔咧顺口溜差不多。
甲:安尔讲你是智识无即不八宝;将我这号大只鹅,看做鸭单哥。
乙:大只鹅也好,鸭单哥也好,横直我拢总看无!不信当场现来考,你顶句讲好,我
下句现接会落。
甲:无好不要食呀同志!我这号论文是着两句两句咧排比,顶句对唐山讲起,下句对
台湾接续落去,而且顶下句着平平字,意思称会起,主题无脱离,不会使一股鲎浩,一股
笊篱。
乙:好:让你先起,我逐项跟你!有关唐山过台湾的代志。嗜嗜!我规腹肚的故事甲
滇滇。
甲:来!现开始……哎,你着注意!即听会入耳。
乙:嗳呀!做你讲落去。
听众朋友,你现在听到的是闽南话答嘴鼓《唐山过台湾》,巧的是,答嘴鼓这一来自
民间的曲艺形式,是闽南和台湾两地艺术家共同培育的成果。
答嘴鼓的起源、沿革没有文字记载,但起源于宋、元时代的梨园戏及稍后的高甲戏丑
角的插科打诨与答嘴鼓有密切的渊源。此外,民间的和尚、道士做法事时也运用这种形式
,可见答嘴鼓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长楫是海峡两岸闻名的闽南方言研究专家,他对答嘴鼓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他对记者说:
(出录音)
"答嘴鼓是闽南的一种曲艺形式,要溯源很难,因为曲艺的东西,历史可以联系,但要
查有实证也很难。就闽南的答嘴鼓来讲,应该说它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作为一种它产
生的基础。因为过去闽南文学中间,特别是民间,口头文学中有一种叫'四句念',就是每
项事儿念四句,比如结婚也有,乞丐讨饭也四句,反正这种'四句念'本来是一种艺术形式
,各行各业都运用它来为自己的职业服务。"
厦门答嘴鼓表演艺术家杨敏谋先生认为答嘴鼓来源于城市生活:
(出录音)
"它发展起来,首先是从城市的市声。市声就是城市大街小巷、市场上做生意、叫卖声
。从这方面发展起来的。比如咱去菜市场,早时都是卖高丽菜'来呀,高丽较水旦,要买紧
来看。'是这样的。厦门人讲话都爱有个押韵,这样就较能吸引观众,较滑稽,有时要招揽
生意,就要装个笑科。'哇,杨梅要便宜啦,一斤五分钱啦,嘿,要买紧来看,不买是没时
啊。'这样牵声拔调。"
(出高甲戏《笋江波》一段后混消)
听众朋友,您现在中到的是闽南高甲戏经典剧目《笋江波》中的一段戏,戏曲中令观
众乐不可支的插科打诨就是答嘴鼓常用的形式。杨敏谋先生说:
(出录音)
"象高甲戏里的嘉礼丑、桐曷丑,丑角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它调动观众的情绪。所
以它就将戏文里的对白引用到答嘴鼓中来。比如:
你这个狗奴才,本公子差你去给他探听看一下,看那小娘子生成是啥体态,姿色好与
坏,呀你全然不顾我知,呀你直透在拖么代?
哎呀,公子爷,那你慢地是会吃没份。那论这个小娘子是二八正青春,面象免桃花抹
粉,身象春月初出云,脚穿弓鞋才三寸,双手白白阁幼嫩,若是看人的时俊,目尾一拖嘴
一抿,哎哟,隐龟看到不会伸轮,缺嘴看到煞甘唇,大公看到还会驶船,师公看到煞不会
引魂。箍桶的看到煞不会箍那个屎尿盆。呀公子哥啊你,你看到啊,归股人是会阁淆淆颤
。很形象,观众的情绪就补调动起来了。"
听众朋友,高戏的对白幽默风趣,怪不得闽南和台湾的乡亲都对它情有独钟。
大家知道,台湾自古是咱中国的领土,在历史上,闽南乡亲为了开发建设台湾,世世
代代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台湾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前仆后继,这段历史常常成为答嘴鼓
的主要内容,历久不衰。让我们继续来听答嘴鼓《唐山过台湾》。
甲:来!现开始……哎,你着注意!即听会入耳。
乙:嗳呀!做你讲落去。
甲:来!我顶句是"自古以来,唐山是台湾祖地,族谱一查便会知"。
乙:我对你,"南宋年间,台湾属晋江管辖,历史详细有记载。"怎样,我这号内才敢
会比你较歹?
甲:阁来,"明朝正统,长泰江都合台湾基隆,连氏亲堂有来往。"
乙:我对,"清朝乾隆,台湾鹿港对泉州蚶江,两片渡船就直通。"我安尔对有通还无
通?
甲:嗳呀!讲无两句,还未见公母,来!我阁念顶句:"康熙中叶,平和人吴风去台湾
,担任阿里山区通事。"
乙:"光绪年间,台南人连横来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报》"。二十字拄拄好,还
有什么阁来阁。
甲:来,"宋朝开始,德化瓷器,伫台湾市场畅销。"
乙:"明朝后期,台湾蕃薯,店德化山区治枵。"
甲:啊!蕃薯会治妖?
乙:当然的,根据《德化县志》咧介绍,当时大灾荒为什么挡会稠?因为有这种迄号
台湾蕃薯嗵治腹肚枵。哗!诚好料,现食现会活跳跳,不必枵得脚手直条条,大肠小脏要
着天吊。
甲:呜,是治腹肚枵的枵。今好今好,我阁念一条,"福建人载布匹去台湾,哇,唐山
布真受欢迎!"
乙:我来对"台湾人运白米来福建,嘿!蓬莱米大量供应!"
甲:阁来,"晋江粘厝埔铅印族谱"。
乙:我对,"基隆山脚村赠送轿杠"。
甲:抑你这声就大出土!轿杠怎样对族谱?
乙:奚即咧字眼,人伊轿杠要送给亲堂合你何干?你敢是分无着即要故意刁难!
甲:好,轿杠就让你轿杠,但是我顶句阁要接呼长,看你会仿还不会仿。
乙:你不要和我顿,你会天多长,我也会天多长,无减半字才有算。
甲:好,你听详细。"晋江粘厝埔铅印族谱,彰化粘厝庄时时保存好势。"
乙:来,你听我的:"基隆山脚村赠送轿杠,晋江高岭村年年拨红敬祭。"
甲:咧讲啥无的!轿杠也不是什么幼粒货简着阁逐年拨红敬祭?
乙:哼!讲着你偌尔仔厉害,偌尔仔杂才,连这号道理都煞不知。这是六十几年前,
王道抹受高岭村的委派,专门去台湾探亲的流摆,受到台湾亲堂的热情接待,阁送两丛台
湾柴的桥杠呼伊带倒来,为了纪念台湾亲堂情深如海,高岭村就将轿杠祀店祠堂,六十几
年来,便若冬节日就拨红挂彩,隆重敬祭和服侍。呀你情况全然不会了解,简直是大箍呆
。
甲:好好好,大箍呆就呼大箍呆,好汉咱阁来,试看啥人较厉害。
乙:阁来就阁来咧惊什么代志?横直唐山过台湾的代志我逐项知,看要对头讲过去还
是从尾讲过来陇随你爱。
答嘴鼓《唐山过台湾》寓情于理,说的都是有根有据的历史,海峡两岸同胞至今听来
,仍觉得十分亲切,兴味盎然。周长楫教授向记者讲起他去台湾讲学时,台湾同胞对答嘴
鼓的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出录音)
"我记得他有一个答嘴鼓叫《庆新春》和一个《唐山过台湾》,这两个当时与闽台两岸
的关系相关,他的这个创作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凑得很好势,还设计了一家人怎样在台
湾几十年的分离以后,回到祖国,庆新春、团圆,哇,在厦门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在你们
省电台广播。我去台湾讲学时,台湾一些人说,哇!太好听了创作得很漂亮,那族谱如何
连,那对联怎样制作,真的写得很棒,很感人。"
听众朋友,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进驻台湾,将士多为闽南人,"念四句
"也传至台湾,当地称为"四句联仔",后来逐渐发展为"触嘴古",与闽南的"答嘴鼓"形式相
同。
说到答嘴鼓,它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已故的民间艺人蓝波里和林鹏翔先生。
蓝波里先生原名宋集仁,他出生在台湾,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蓝先生是台湾
著名的公众人物。二·二八事件后,他曾到北京、福建等地的广播电台工作,他把台湾的
拍嘴鼓带到福建,与林鹏翔先生一起交流,发展出今天的答嘴鼓。
说起蓝波里与林鹏翔的缘分,我要向您介绍一段有趣的细节:
那是蓝波里先生初到福建拜访林鹏翔,双方都用即兴式的韵语对答,用以考验对方头
脑反应的程度。
蓝波里一进门就出其不意,向林先生打招呼:
蓝波里:今咱代先讲唔好,下哺你无去报到,敢有照样带薪劳?若是无,不通相牵拖
,紧去上班免罗嗦。
林鹏翔:这条做你免烦恼,请假手续已经办清楚。
蓝波里:今好今好,烧酒紧发落。
林鹏翔:好,老宋你有声,小弟着照走。
在这段蓝林对酒的佳话中,蓝波里还指出了林鹏翔创作中存在单一押韵的缺陷,并要
求林鹏翔加强韵语的基本训练,林先生在此后的创作中都能选择合适的韵脚,准确地传情
达意,对鲜活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出人人喜爱的答嘴鼓艺术作品。
林鹏翔先生对闽南方言有独特的研究,他在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五百多篇
具有浓郁闽南民间风格的作品,有南曲、高甲戏、歌仔戏、锦歌、芗曲、快板、说书、答
嘴鼓等。特别是烩炙人口的答嘴鼓,至今让海峡两岸同胞拍案叫绝。
答嘴鼓是二人对口争辩的形式,近似北方的对口相声,但又不尽相同。它的对白是严
格押韵的韵语,语言节奏很强,又有些象北方的数来宝,只是不用击节乐器。但在和尚、
道士做法事穿插这种形式时,曾使用扁鼓、小钹、品箫、南嗳、大吹等乐器,做为段落之
间的间奏,并以扁鼓做指挥,所以答嘴古也写做答嘴鼓。偶尔有一人来说答嘴鼓,也是摹
拟二人对话。答嘴鼓的艺术特点是用韵语对话为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闽南方言
来构成笑料,以表达一定的主题。一般只凭语言的风趣、幽默以及韵语的巧妙运用吸引听
众。
(出录音)
"记者:答嘴鼓艺术是曲艺艺术,但它与北方的相声相比有什么区别?
周教授:我看最主要的区别是在语言方面,它很注意用闽南方言的特点,因为闽南方
言的韵脚比普通话丰富,它利用这个来凑韵,它与相声不同,它吸取了相声的'包袱',此
外,它还有装笑科,装笑科是戏剧传统的方式,所以它有些不同,而且表演形式上也有些
不同,相声有单口,也有双人的,答嘴鼓以两人为主,答嘴鼓一定要两人,所以形式上也
有些不同。
记者:您去过台湾,在台湾当地听过答嘴鼓,能否对海峡两岸的答嘴鼓作一个比较?
周教授:台湾的答嘴鼓不象我们这边的,有'包袱'。其次它没有故事情节,象鹏翔的
作品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刻划的全部过程,台湾不讲究这些。台湾的答嘴鼓是一种镖笑,
讲花(开玩笑)。再一个台湾很多是为商业服务的,商业的广告宣传。它们都是这样的。
所以它情节、刻划方面比较不足。但它与我们相同的是,同样很注意语言的运用,注意押
韵,注意把民间传统的语言挖掘出来圆心运用。也很注意装笑科的表现,基本上还是有,
就差一个'包袱',一些表演形式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两讲,咱们这个答嘴鼓一定要两人
讲,一个人无法讲。"
听众朋友,让咱再续下去听一段答嘴鼓《唐山过台湾》。
乙:还卜阁风龟?好!阁乎你讲顶句,我来接下句。
甲:不过这摆着双方刀牌铳,火力捋伊猛,劈劈啪啪即会用。
乙:好!一人一句无歇停,小款停也无算真本领。
甲:来!"唐山先民祖辈陆续去台湾开垦建家"。
乙:"台湾囝囝孙孙不断来唐山探望祖地"。
甲:"唐山风俗习惯传去台湾迄片"。
乙:"台湾年冬月拢按唐山章程"。
甲:"唐山清明节折墓纸扫墓埕"。
乙:"台湾清明日敬祖先食润饼"。
甲:"五月五唐山爬龙船,满江满海大拼输羸"。
乙:"端午节台湾食肉粽,插松插艾脚手均健"。
甲:"中秋佳节唐山跋饼,四面闹热滚滚!"
乙:"八月十五台湾赏月,一片欢乐气氛"。
甲:"唐山台湾冬节拢挨米挨粞搓圆敬祖。"
乙:"台湾唐山年兜拢炊糕炊果叉操围炉。"
乙:"台湾唐山三十外年折分开"
甲:"无数骨肉同胞不得做堆"
乙:"无少恩爱夫妻隔分两位"。
甲:"人心所向,祖国必须着统一"。
乙:"事实证明,民族即免受损失"。
甲:"唐山人表示:一家团圆呤咚呛"
乙:"台湾人下愿:两片来往膑磅砰!
甲:哎!你膑磅砰咧创什么?
乙:抑你呤咚呛咧创什么?
甲:这是唐山亲人的心愿,讲一家若会得团圆,心内不会晓得怎样仔欢喜,一定卜前
棚嘉礼后棚戏,呤咚呛!乎伊规日闹热切切!
乙:真通,真通!台湾同胞也有这款愿望:讲两片若会得自由来往,逐个人欢喜甲不
会晓嗵讲,爆仔一定卜大挂细下力弄,膑磅砰!乎伊地球煞震动!
甲:嘿!安尔你请我现行。
乙:怎样,听着爆仔声你心内会着惊?
甲:无啦,歌仔戏我着赶紧先去订,即不到时一下加额煞无地倩。
乙:抑你行吗我着行,电光爆先来买一大赦,即不会到时乎人买甲剩遐爆仔囝,放着
煞不会大声。
甲:奚有影有影。
乙:有影着赶紧行!
合:好:请!请!
听众朋友,今天,答嘴鼓象流行歌曲一样深受厦门民众的喜爱,厦门市各级文化部门
自然也把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曲艺作为当地的拳头产品,经常带到各地去展演。多年来,
厦门的专家和民间艺术家先后创作、收集、出版了丰富的答嘴鼓书籍。1990年台湾民俗曲
艺专家陈建铭教授专程来厦门考察,收集了厦门答嘴鼓的资料,认为答嘴鼓比台湾的"拍嘴
古"、"触嘴古"不管在形式或内容上都更胜一筹,它的创作和表演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陈
教授回台湾后,致力推行"答嘴鼓",1992年在宜兰举行了全台湾首次答嘴鼓比赛。
听完了今天的节目,相信你不仅对唐山过台湾的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同时,对答嘴鼓
饱含的两岸亲缘会有更深的理解。周长楫教授认为:
(出录音)
"其实答嘴鼓是整个闽南文化的一个结晶,是闽台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结果。当然林鹏
翔是完成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果没有民间文学,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的智慧创造,如果
没有台湾民间艺人的起头,创造一个拍嘴鼓,那当然,咱们就无法想象现在这样的情况。
如果没有林鹏翔下决心、下苦功、做继承、革新创造,也不能想象会有今天这样完整的答
嘴鼓形式。所以,答嘴鼓在《中国曲艺大辞典》里已经作为一种曲艺形式定型收进去了,
这说明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
听众朋友,今天的闽南话节目就到这里结束,谢谢您收听,再会!
--
参考文献:
1.http://www.viewchina.org/
2.http://bbs.hit.edu.cn/bbsdoc.php?board=FuJian
http://www.fjcns.com/index.asp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9.12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