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ydream (双子星), 信区: FuJian
标 题: 闽南商人的人文根源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Dec 30 19:43:26 2006)
本文网址:http://bbs9.news.163.com/board/rep.jsp?b=localfj&i=2478 复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闽南人为主导的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经济上
取得巨大成功,其经商的气魄和成就令人叹为观止。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从中国东部经济最落后的省份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
一。在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福建人均GDP270.6元,排全国省市区第21位。到2000年,
福建人均GDP已超1万元,居全国省市区第三(北京、上海、天津三直辖市除外),仅次于
广东和浙江,经济总量也居第10位。厦漳泉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福建
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龙头。是福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闽南地狭人稠,穷山恶水,远离中国的交通和经济中心。然而,在15—19世纪初,闽
南海商却主导中国海外贸易达400年之久。
今天的海内外闽南人虽然没有其祖先独步东亚东南亚水域的气势,但仍在经济上取得
举世瞩目的成就。闽南人的经济成就激发我们对闽南人文精神的思考,可以将闽南人文精
神的特质作一浅析。
闽南文化的基本形态——边缘形态
人文精神的概念难以精确界定。“人文”大体与文化与文明相通,广义人文包括除经
济基础以外的全部上层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在此使用的“人文精神”,大体指
“人类为求生存与发展设计的价值体系及追求价值的行为方式”。闽南人文精神,大体将
其作为闽南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来考察。
数千年以来直至晚清,中国国民意识中没有“国际”观念,因而也缺少“民族”与“
国家”意识,处于支配地位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一统”的思想。
支撑大一统的集权国家体制,正是这种文化的凝聚力。然而这种主流文化在幅员广阔
的中华大地,其渗透状况呈现一定差异性。中原文化在其传播过程中也受到异质文化的侵
蚀,或在传播过程中因地理、人文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异,从而形成区域特色
文化,其区别有如“雅文化”与“俗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司马迁说,“楚
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
馑之患,以致偷生,无积聚而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沂泗以北
,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少人众,数被水灾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
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燕、代田畜而是蚕。”
这里,司马迁强调的是决定地域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然而,由于文化的
相对稳定性,某种人文精神一旦形成,常比地理环境对当地民生起更大的作用。本文要着
重探讨的闽南人文精神,即是中华大地上较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现象。
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相对于中原文化或福建主体文化,闽南文化表现出明
显的边缘形态。政治上,闽南人从未产生过叱咤中国政坛的人物。经济上,除航海贸易外
,闽南的经济和财政向来不为中央政权所重视。
军事上,除郑成功集团外,征服闽南地区的从来多是外来者,更谈不上逐鹿中原。文
化上,闽南区域文化从未主导过中国社会思潮。这种边缘状态既是由于闽南在中华大地的
边缘,也在于中原文化在其传播扩展过程中,由近及远而产生的明显差异,甚至表现为某
种程度的对立。
无庸置疑,闽南文化的主体仍是中原文化。和中国其他汉族地区一样,以儒法学说为
基础的中原文化长期支配闽南人民的意识。闽南的语言、文学、宗教、伦理及重要的民俗
,仍基本体现中原文化的要素。现在遍布闽南的门匾,如“延陵衍派”,“温陵衍派”,
“锦绣传芳”等,均证明中原传统在闽南的延伸。它们不但说明现今闽南主体居民是来自
中原地区的移民,而且强调祖先渊源的形式,本身就说明对中原文化的尊崇。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原文化延伸至边缘地区产生的变异。毋需赘言,中原文化是中
原移民带入闽南地区的,随着移民成为当地居民的主体,中原文化也成为闽南文化的主体
,闽南文化实质是一种移民文化。如同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一样,进入闽南地区的中原文
化在其颠沛流离的环境中经长途跋涉后,其完整程度已与本土文化产生一定差异,原有的
观念、伦理、习俗亦因新环境的挑战需要加以调整与扬弃。
--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武器。
破冰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鸟儿的翅膀划过天幕的声音,也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我还听见了花朵在开放,露珠在滚动,以及我自己的心跳。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8.2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