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paceflight (层第时空), 信区: FuJian
标 题: 武夷山——御茶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22 15:22:05 2004), 转信
御茶园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
5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
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
加。”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但御茶园的创设,却是元大德六年(公元13
02年)。据志书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经盛极一时,园内建筑的大致布局是;
前有仁凤门,后有拜发殿(亦名第一春殿)、清禅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
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
理,每年交贡茶三百六十斤,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崇安县令张瑞本于园之左右各
建了一个茶场。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畔筑一高台,高五
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据说每年“惊蛰
”这一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时
,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了!“举行过仪式,方能开山
采茶。
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
,苛索不已 ,贡额逐年增加,到元末,每个贡茶已增至九百九十斤。茶园官吏为
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
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此后
,这个有着二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御茶园被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又名呼来泉)。
御茶园的兴废,清代著名学者董天工在《贡茶有感》中感慨写道:武夷粟粒芽
,采摘献天家。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奇。贡自高兴始
,端明千古污。 御茶园在中国乌龙茶制作工艺变革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武夷岩
茶的生产一直到了清代初年,才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但岩茶的产地已从御茶园一
带转移到山北一带了。
--
你是我最深爱的女人
你有最美丽的嘴唇
你拥有最动人的的眼神
你给我快乐和幸福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