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allstone (小石块◆工作中), 信区: hakka
标 题: 客家名菜:“八大干”、“涮九门头”[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1 19:16:17 2004), 转信
提起客家民俗,不能不说客家饮食。中国地大物博,食物资源广泛,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多采,汉民族尤为世所公认是最会吃的民族。客家人的饮和食,与汉族其他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于本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等,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
据客家民俗文化研究有关专家介绍,
客家饮食既传承祖居地传统,又能吸取迁徙所经之地诸多饮食特色,更善于与聚居地的土著相融合,这便形成了客家饮食的丰富性。客家人的食谱,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菜肴,也有巴蜀湖广地区的辛辣食品,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然而,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出门即须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客家人艰苦度日,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等耐吃耐留的食物,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点。闽西豆腐干、罗卜干、地瓜干、菜干、猪胆干、老鼠(田鼠)干、肉脯干、笋干等闽西“八大干”便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从上述特点的形成,也可见客家人适应环境能力特强,并创造了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记者在客家人聚集地连城县采访中,品尝最具特色的客家风味菜肴——涮九门头。所谓“涮九门头”,是精选牛身上九个部位(牛里脊、牛肝、牛肾、牛舌峰、牛心冠、蜂肚头、百叶肚、牛肚壁、黄血管)的优质肉,配以除风湿的香藤根、鸭香草,用有通筋活血的当地米酒涮熟而食。由于配料来自牛体内各九个门户,因此被客家民众称为“九门头”,有人风趣地把这道菜称为吃了一头牛,因为牛身上的重要部位几乎都吃了。据传,连城县多山,交通不便,主要由水路运输,船工很多,他们终年累月泡在水里劳作,为驱除湿气,时常煎煮香藤根、鸭香草等中草药,一位船工偶然发现以这些草药加牛肉炖酒服食驱湿极好,但又买不起牛肉,只好买些牛杂,于是发明了“涮九门头”。该道菜不仅味美,口感好,而且健补身,自创造之后,便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已历经数百年。
来源:新华网
--
永远不要指望每个大学人的素质都和你一样高,记住三分之一的人本来分数只配……
虽然他们很多人将来就是保研一族.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8.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