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lentcape (无声的所在), 信区: hakka
标  题: 盛会前夕话山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1 20:43:36 2004), 转信

 人物:汤明哲,蕉岭县高思人,1934年出生,从事山歌创作和演唱50多年,以一把秦琴和独具魅力的声音征服了众多客家山歌迷,是客家地区群众文艺活动的组织者,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0年由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山歌大师”称号。2000年,获文化部授予“新中国曲艺五十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

   
       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于2月7日至9日举行。节前,记者(以下简称记)前往采访山歌大师汤明哲先生(以下简称汤),了解山歌节的一些情况和当前客家山歌发展的现状。
       记:汤老师您好!这次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的召开,可以说是一次山歌的盛会。我们知道您在这次盛会中担任策划工作,请问这次山歌节有哪些亮点?
       汤:国际山歌节的召开,对于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弘扬客家文化,(尤其是对于推广客家山歌这一地方文艺品种)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是梅州文化界的一件大喜事。在山歌节中,除传统的擂台赛、五句板逞歌、即兴摸题演唱等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客家民间艺术将成为一大亮点。观众可以看到来自大埔的鲤鱼灯、平远的船灯、五华的竹马舞、兴宁的杯花舞等精彩节目。届时,来自海内外的山歌手和我市七县一区的本土歌手将同台竞艺,此外,由国内著名音乐人陈小奇等创作的十首新歌也将推出,值得期待。我们希望通过山歌节将客家山歌发扬光大,向世人展示“客家之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有人评价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为浓情最为放达的歌种,您对此怎样看?与其他地方民歌相比,客家山歌有什么特点?
       汤:客家山歌是民歌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以其悠扬优美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著称,词一般是四句七言,讲究平仄押韵,灵活运用双关、比拟等修辞以及诗经中的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在曲调方面,由于地处山区,客家山歌节奏不那么紧凑急促,但是悠扬绵延,意韵绵长。

       记: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汤:是的。客家山歌不但是客家人生活经验、生命情怀的一种表达艺术,更是客家人凝聚族群意识的传媒,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古人论诗,说诗可以明人伦,山歌也有这样的教化作用。用山歌为媒,可以教育、发动、激励和团结群众,可以在党群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我从事山歌工作50多年,深深感受到群众对山歌的喜爱。

       记: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面对着有新潮观念,听着流行音乐的年轻一代,客家山歌的发展是否面临尴尬困境,山歌发展的现状如何?
       汤:当前,客家山歌在绵延流传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困难,出现了“断层”,山歌手和山歌迷们渐渐老去,而年轻一代能够接班的人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重视培养年轻一代山歌人才,没有很好地普及传统山歌。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在为客家山歌的发展而努力。现在,客家山歌越来越受到重视,山歌节的召开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我热爱山歌,多年来,我一直注重培养山歌人才,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许多学生现在都已成长起来,他们在用亮丽的歌喉唱着最美的山歌。

       记:有人说,传统山歌是老牛拉破车,只有“变味”的山歌才会得到年轻人青睐。
       汤: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悠扬辽阔,婉转宽广是客家山歌的特色。山歌不能变味,要有“山歌风”。所谓“山歌风”,就是用山歌独具的形式所承载的山歌的精髓,山歌的风味。没有了“山歌风”就不能称之为山歌了,群众也不会喜欢。山歌的精神不能变,但是形式是可以变通的,可以用新的手法、新的视觉来表现新事物。
       


--
21世纪内,我们的新“四化”目标是:给太阳装上开关,给黄河按上栏杆,给飞机设计倒  
档,为长城贴上瓷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1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