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fer (客家子(hakkas)), 信区: hakka
标  题: 赣南围屋zz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Jun 24 17:38:11 2004)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
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
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
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
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
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
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
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
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
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
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
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
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
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
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
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
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
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
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
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
方便占时人员机动。
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
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
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
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
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

形森严冷峻,固若金汤。
很明显,它的形象与广州墓明器“坞堡”和鄂州出土东吴“孙将军门楼”十分酷似。
 赣南围屋不论小到一边只有三开间的“猫柜”到大至占地11亩多的关西“新围”,
它同样都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宗族群居的亲和性,方围四周都是简单的围屋,
一般都有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
较大围子内部还建有祖厅;更大的则是多层的套围。
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
内部粮仓、水井、排污道等等一应俱全。
这种易守难攻的围楼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一座小小的城池。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