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Hakka
标 题: 客家方言——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27 13:20:34 2004), 转信
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们畅谈客家文化,感受客家民俗,共谋客家经济发展。而让他们成功搭起沟通桥梁的,就是客家代代相传、延续千年而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
此间举办的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上,世界各地客家研究专家认为,相对于其他语言体系,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因此,学术界认定,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古汉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保存完好且一直使用至今的语言“活化石”。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一般认为它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
客家方言的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的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xie”(音邪),与“家”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xia”(音“霞”)。
客家话还大量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时的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的部分。
客家方言属于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从分布上看,国内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或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按使用语言人数计算,客家话约排在第32位,仅在中国内地就有6000多万人使用客家方言。
--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