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ike (阿科), 信区: HeNan
标  题: 关于河南(转帖)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May 20 08:41:05 2005)

河南省情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因古为“豫州”,简称
“豫”,又因古时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
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
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
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
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
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
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
,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
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
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
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
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
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
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
幽先匀皇侨蒙缁峄疃闹行闹弧�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平原盆地、
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全省总人口9667万,是中国第一人
口大省。全省有汉、回、蒙古、壮、苗、藏、维吾尔、彝、朝鲜、土家、白等51个民族,
以汉族为主,是全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
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2123个乡镇。
  
  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省境之西耸立着太行山和豫西山脉。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
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
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
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
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
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
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
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河南歧视源于生态灾难 
  
  3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预言:中国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使
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民族生存空间收缩。全国22个省市需要迁出1.86亿人,除去自我能接
纳3000万人外,全国将有1.5亿人沦为生态移民。
    3月,深圳龙岗警方悬挂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被媒体以“地
域歧视”抨击。
    这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新闻,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
每斤一毛钱。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再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
河南坏鸡蛋……
    2001年,一些河南人掀起了反对“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连河南省政府也出面
宣称:“河南人不容被妖魔化”。并在2001年启动一系列“形象工程”。
    事实上,民间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许多
年前就不约而同地有着找对象不找河南人的说法。
    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人口9555万。名人泰斗曾层出如云,历史上许多国家
、朝代在这里建都。
    像这样人杰地灵土地上哺育出来的人们,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歧视的目光?
    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在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许多地方,
满街都能听到河南口音。他们大都是许多年里陆续逃荒而来的。这其实就是河南人被歧视
的根由!因为他们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剖析开封这个城市就能说清这个问题。今天的开封,黄河从比开封城高出13米多
的河道流过。黄河高,开封低,顶得地下的盐碱刷刷往上冒。在开封,没有正式职业的人
有1/3靠盐碱为生。
    可黄河就像是故意较劲,开封人建一座城,黄河就毁它一次,再建再毁,如是者
八,开封城就于元太宗六年、明洪武二十年、建文元年、永乐八年、天顺五年、崇祯十五
年、道光二十一年七次被淹。
    现在的开封地下,从下至上依次是汉唐文化层、北宋文化层、金元文化层、明代
文化层、崇祯年间李自成淹的一层、清代文化层……每一层都有着一层难民们的尸骨,每
一层都是一层难民们曾经的家园……
    清代,黄河两次在有名的花园口决口。1933年的洪水造成决口50余处,受灾面积
1.1万余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余人,死亡1.8万余人,损失财产以当时银洋计约合2
.3亿万元。1938年,为了阻拦日军,花园口人为决口,造成黄河大改道,受灾面积5.4万
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250万人,死亡89万人。这里也从此成了一片沙荒地。
    仅1919年~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就决溢14次。这一次次的灾难,反复毁灭着河
南人的美好家园。在生存威胁下的河南人,携眷带口,逃荒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从原住
民那里不择手段地抢出一条生路的时候,谁会对他们有好感?
    建三门峡水利枢纽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总数达到40.38万人。大量河南人被
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几十年里不得安居的人会是什么精神状态和行事方式?

    其实,作为长时间里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人在中国的地位,近似着中国人
在世界的地位。
    一位美国人预言: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环境灾难,而引发大量人口
向海外移民的危机国家。
    但愿他是危言耸听!因在中国西北,生态难民早已出现,并且数量越来越多。 



地域歧视早已有之。比如当年上海人歧视苏北人,闹得苏北人登记户口时填写籍贯也不情
愿。其实,别的国家也是如此。比如美国独立战争时,衣衫褴褛、土里土气的殖民地民兵
,被称为“山姆大叔”。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最终成了美国人的雅号。
      
  如今,“河南人”似乎也成了一个耻辱的词汇。这些歧视,一般是来自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本来不足为奇。但是,如今地域经济整合,全球化进程加速。在这样的环境中,
歧视河南人的问题被提出,会促使我们反省作为一个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河南历史上本是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地带。黄河贯穿于其境内,激活了贸易。北宋定都
于此,就是看中了这个连接南北东西的地利。东京汴梁成为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大都市,
从服装、餐饮,一直到出版、艺术,都领导着宋王朝和周边地区的时尚。一直到清代,河
南还是个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地带。
      
  不过,河南的中心地位,并非靠其农业技术的先进,而是靠其地处黄河、运河之交。
美国的中国史学界新星彭慕兰称之为“黄运地区”。由于宋代以后,定都于北京的历代王
朝要依赖大运河把江南的物资北运,“黄运地区”就成了帝国生存的血脉,是贸易的汇集
地。这一地区因此繁盛,人口一直居高不下。
      
  但是,清末特别是“自强运动”以后,现代化运输起步。大运河因长年淤积,效率低
下。清政府利用海运技术甚至铁路运输,解决南方资源北调的问题,一下子绕开了“黄运
地区”。结果运河失修,贸易萧条,原来的中心一夜之间变成了边缘。河南被中国的现代
化甩到一边,这就为现代河南问题埋下了种子。
      
  其他的边缘地区,虽然穷困,但毕竟人口不多,祸患不大,不至于引起全国的注意。
河南则不同。从中心地带一夜之间变成边缘地带后,这么多的人口,无法靠本地资源支持
,丧失了生计。而黄河的失修,又使这个地区成为黄泛区,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河南难
民不仅数量大,而且就近涌入一些繁荣的地区,给发达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河南人又穷又土
的印象。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以沿海地区打头阵,再次绕开河南。河南如今人口将近一
亿,其中8000万农民。这些农民中,又有10%到东部沿海各城市打工。河南虽然不是最穷的
省份,但肯定是穷人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输出穷人最多的省份之一。
      
  幸运的是,当今的经济发展,给河南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河南人也发出了
自己的强劲声音。对河南人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不幸,国人应该同情和关注,并把这种同情
和关注整合到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同时,河南人更应该自尊自强,防止形成受害者情结
。一旦河南经济振兴,河南人就会让“河南人”这个称号,像当年的“山姆大叔”一样变
成荣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