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Jason (关注三农问题,快来 RuralChina 版), 信区: HeNan
标 题: 豫剧史话(四)·时代佳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5 10:52:19 2005), 转信
http://xz8.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188992
豫剧史话(四)·时代佳作
--------------------------------------------------------------------------------
发表日期:2004年8月4日 已经有43位读者读过此文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1日 13:33
纵观中国戏曲的历史,豫剧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全国四大剧种之一的历史地位,即使在今天,在戏曲艺术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豫剧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能够坚持以编演现代戏为主,在艺术创作中始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并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产生出具有轰动效应的剧目,成为时代生活的见证和沧桑变迁的缩影。
专家韩德英:说起现代戏,有些人可能以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出现的戏剧样式。其实,现代戏的出现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上个世纪初,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先后爆发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1911年10月,京剧戏班长庆班就在开封上演了改良文明新戏《黑籍冤魂》。1913年河南新剧团京剧演员于振庭在丰乐园演出《花子拾金》,脱离剧中人物的时代背景,编唱新词,痛陈时弊,宣传反帝爱国、民族团结,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纷纷向舞台投掷银元、铜元表示大力支持。这说明,不论是观众还是演员,在国难当头、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都希望戏曲艺术能够喊出自己最真实、最强烈的心声。随后,戏曲界一些有编剧能力的人也开始了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
1911年,改写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各主要剧种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就豫剧来说,开封上演了《李元庆抗粮》,伊川上演了《中国魂》、安阳上演了《圆明园大火》、太康上演了《孙总理北上》等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这一星星之火一时间在豫剧舞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唤起民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的斗志,豫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现代戏剧目,如《谁是救星》、《打清丰》、《火烧赵家楼》。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也同王镇南先生合作,演出了《打土地》。
常香玉:日寇侵略,每一个人都有一腔义愤。这时,王镇南先生编了一个剧本,叫《打土地》。戏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一个疯女,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杀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她因此神经失常,与公婆从东北逃到关内,夜间住在一个土地庙中,把“土地仙”错听为日军将领“土肥原”,一怒之下,打坏了神像,边打边骂,控诉日军的侵略罪行,最后碰死于庙门。公婆也气愤而死。这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王镇南先生担任导演,我来扮演剧中的疯女。当时的演出阵容很强大,由赵锡铭先生扮演公公,李门搭扮演婆婆。在开封醒豫舞台首演。观众对这个戏的反映非常强烈。演了20多场之后,又参加了“保卫大河南宣传周游艺会”的演出。
从宫廷转入民间,戏曲在挣脱了枷锁后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戏曲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戏曲从反映帝王将相为主,转为反映时代的变革和人民大众的生活,使其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现舞台,它的胸怀也由此博大起来!
经受200多年风雨的豫剧,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一路歌。它在发扬传统剧目和新编古装剧目艺术光芒的同时,还不断对现代生活进行提炼、挖掘,创作并演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风格的现代戏,使得豫剧在艺术领域不断绽放新的光彩。一个现代戏的艺术探索阶段,正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到来。豫剧在凸现自己的本色,也在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现代戏,只是戏曲现代戏的雏形。因为他们大都是采用传统戏的表演程式、音乐唱腔,有的还采用传统戏的服装化妆。常香玉演出的《打土地》也仍然是传统戏中青衣的装扮、唱腔和身段,这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演的《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也仍然没有解决现代戏的表演、音乐唱腔问题。大量地把歌剧的音乐照搬过来。演员唱歌剧,高兴了,就来段豫剧。音乐唱腔很不统一。一些民间剧团也存在着完全按照传统戏演出现代戏的情况。甚至以演帝王将相的服装、化妆、表演程式表现国民党、共产党的领导人。刘伯承出场,帅旗帅盔,唱的是:"一杆大旗竖在空,上写刘伯承调领兵"。让观众感到很不舒服。创造豫剧现代戏自己的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显得十分紧迫。这项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一些新文艺工作者的肩上。
1952年成立的河南省歌剧团,在现代戏音乐唱腔创作设计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所谓歌剧团,当时的宗旨就是以地方戏曲为基础发展河南新歌剧。实际上承担了创作演出豫剧现代戏的任务。
这个歌剧团也就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前身。他们成立后不久演出的《新条件》、《罗汉钱》已经具备了豫剧现代戏的艺术形态。1953年演出的《小二黑结婚》在表现现代生活、现代题材戏曲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剧中主要人物小芹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956年3月,河南省豫剧院成立,为豫剧现代戏的发展已经做出突出贡献的河南省歌剧团并入该院。以其原班人马为主体成为河南省豫剧院三团。长期以来,豫剧三团坚持上演现代戏。在全国成为上演现代戏的“红旗团”。提起豫剧三团,人们自然就会想起著名现代戏《朝阳沟》。
《朝阳沟》创作演出于1958年。《朝阳沟》的创作过程,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许欣(豫剧三团原团长):当时的文化局长冯纪汉到杨兰春家找到他,希望他一个礼拜内创作一出现代戏。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干什么事情都讲高速度。冯纪汉局长要杨兰春一个礼拜创作一出戏已经是非常保守的要求了。就这,杨兰春也没有答应。但是,冯局长没等杨兰春回答,给他撂下一盒香烟就走了。杨兰春嘴里不答应,但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从来不含糊。杨兰春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种过地,要过饭,做过学徒,当过和尚,演过戏,参过军,扛过机枪,当过干部,还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过戏剧创作和导演。他调动自己的生活素材,边排演,边写剧本,有的唱词,就记在纸烟盒上。上演时,剧名还没有确定。多亏杨兰春,从写剧本到演出,还真的只用了一个礼拜!
《朝阳沟》是我国现代戏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一出戏中能够塑造出那么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剧中银环、栓保、银环妈、栓保娘、栓保爹、二大娘等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这些艺术形象,即便是在优秀传统剧目中亦不多见。
戏剧是现实生活艺术化、形象化、概括化的写照,每一部优秀的剧目,都是与之相对应的时代最强音的抒发。
专家王基笑:《朝阳沟》的音乐唱腔既有传统神韵,又有新的音乐语汇,令人百听不厌,至今在民众中广为流传。一部《朝阳沟》,有以它命名的商店,有以它命名的商品,还有以它命名的旅游区,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二十世纪中叶,是豫剧现代戏的成熟时期,也是豫剧现代戏的丰收季节。豫剧三团演出的《刘胡兰》、《冬去春来》,商丘豫剧团演出的《社长的女儿》,许昌豫剧团演出的《人欢马叫》等,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人们惊奇地发现,周围活生生的生活和人物并没有随着时间流失,而是被移植进了现代戏中。豫剧现代戏为人们增添了一份可供咀嚼的记忆,多了一份人生的参考,多了一些生活的色彩!有的剧目现在虽然已不在舞台上出现,但是,它的一些精彩唱段仍然在群众中传唱。这一时期,豫剧现代戏的兴旺,不仅表现在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也表现在现代戏演员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具有较高艺术素养,享有很高威望,其中高洁、马琳、柳兰芳、王善朴、魏云被称为河南豫剧院三团的"五大主演",每逢演出时,他们的名字在字幕上一出现,观众就会立刻报以热烈掌声。
三团副团长李仲党:三团的音乐设计,有一个强有力的创作集体,特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王基笑、鲁本修、姜宏轩、梁思辉、马鸣昆等都是非常知名的专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豫剧现代戏创作很注意人物性格的塑造。《朝阳沟》是一个典范,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明的河南农民形象。《李双双》的编剧以李双双这个人物贯穿全剧,没有生动的性格塑造,就很难采用这样的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是戏曲艺术表达思想、传播感情的基本手段。豫剧现代戏注重人物塑造,注重对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是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筹码。豫剧现代戏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赋予它的艺术特点。
这一时期的豫剧现代戏创作,还是具有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那是一个充满憧憬与理想的时代,整个社会心理,都具有浪漫色彩,广大观众的欣赏心理同样具有很强的理想成分。
《刘胡兰》的作者与导演杨兰春是一个十分重视听取观众反映的艺术家。有一次,解放军战士看这出戏时,有位战士竟然说"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渺小"。作者听到战士的反映大吃一惊,细查原因,原来是演员表演刘胡兰牺牲时,平平常常地走向铡刀口,躺下就义,这是一种很简单地处理方法,索然寡味。听了战士的意见,作者就将其改为:匪军杀气腾腾地掀起铡刀刘胡兰在激昂雄壮的音乐声中,昂首挺胸走向铡刀,一脚把掀起的铡刀踩下、甩发,刽子手猛地一惊,向后退了几步。刘胡兰大义凛然地唱:"任凭你千方百计都用尽,也难动我半毫分!"这样一改,每次演出,观众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次,在北京演出《刘胡兰》,演出结束时,有人不小心碰到了画有红旗的天幕,天幕摇动,造成了红旗翻卷的效果,气势雄伟,引起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就形成了此剧固定的结尾处理模式。二十世纪中叶,豫剧现代戏所表现出的理想色彩,从根本上说是观众的心理需求。
豫剧现代戏在20世纪中叶,已经完全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戏曲样式的戏曲新种类。但是,这一时期豫剧现代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功利意识过强,剧目出现严重的概念化、雷同化,缺乏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在作品的内容方面,过分强调反映阶级斗争,人物形象难以丰满起来。1971年底,随着方城县自编的《泅渡之前》的演出,豫剧现代戏才重新有了自创剧目。
现代豫剧的创作,面对的是稍纵即逝的缤纷夺目的生活,捕捉、提炼起来的难度较大,不但存在是否有勇气面对现实的问题,还存在是否能够艺术化地处理现实素材的棘手难题。
没有创作思想的自由,就不可能创作出生动感人的豫剧现代戏作品。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豫剧现代戏创作也走进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豫剧三团演出的《倔公公偏遇犟媳妇》是改革开放之后,河南省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出戏。
牛冠力:这出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老公公要维护原有的家庭秩序,儿媳妇偏偏要打破旧秩序,互不相让,以至于分家,最后老公公离家出走。
该剧矛盾冲突尖锐,时代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不少戏剧场面热烈红火。1983年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上首演,获优秀奖。两年时间内演出400场,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电影片。
《朝阳沟内传》是河南省豫剧三团1982年初上演的一出现代戏,获得了文化部1982年优秀剧本奖。曾创下在郑州连演近百场的纪录。
许欣:杨兰春到洛阳去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上山下乡的女青年。这位女青年在农村安家落户,已经有了孩子。她坚持在农村生活,尝尽了酸甜苦辣。杨兰春听了她的叙述,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写出了一段唱词。但这位女青年的形象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使杨兰春浮想联翩, 想起了他创作的《朝阳沟》中的那些人物,渐渐地他把这位女青年的形象与银环的形象连在了一起,以那段唱词为核心,写出了《朝阳沟内传》。
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票房价值来判断,改革开放初期,最具有时代印记,最能够折射时代光彩和广泛影响的豫剧现代戏,当数《倒霉大叔的婚事》。有评论指出《倒霉大叔的婚事》是继《朝阳沟》之后,豫剧现代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
著名剧作家齐飞厚积薄发,以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为背景,以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出了常有福、魏淑兰、候圈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该剧幽默而又生活化的语言、亲切浓郁的乡土气息,倾倒了亿万观众。《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发表了《一出乡间戏、倾倒万人心》的消息。该剧还创造了连演三千场久盛不衰的历史性记录。
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红果红了》,也是新时期的一部力作,这出戏由邓州市豫剧团首演,后来,剧本经过加工修改,由三团再演,获得观众好评。该剧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展现了新一代农民的情感世界和爱情生活,以及他们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在舞台表现上注重了形式美,此剧获得中国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香魂女》,都是新时期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的重大收获。这个剧目赢得了中国艺术节大奖。在创作过程中,打破了以一个剧团为单位选拔演员的方式,公开在全省范围招聘演员,竞争上岗。剧目创作注重了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情感刻画得十分鲜明,音乐唱腔精雕细刻,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
新时期以来河南豫剧现代戏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类型,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纪实性戏剧。这类剧目发展到今天,基本上都是着重表现多个时期的英模人物。开封市豫剧团演出的《焦裕禄》、驻马店市豫剧团演出的《抢来的警官》、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村官李天成》的艺术特色都比较突出。这些剧目,有的曾到中南海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有的被确立为文化部精品工程剧目。
豫剧现代戏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以致蔚为大观,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它折射了几个时代的变迁,其独特的艺术品质,确立了在全国戏剧艺术领域的不争地位。她凭着生动的人物形象、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感染着观众和我们这个世界。
--
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拜山式的过程,完成了在33岁这一年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救
赎;如同火炬,其实也点燃了我自己的内心;有惊喜,因为在火光中灯能结识更多的理想
主义者。心怀信念的人能通过这光亮的通道走在一起,更愿能唤起更多的良知与自省,在
在这样的今天。
《可可西里》导演,陆川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8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