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Jason (关注三农问题,快来 RuralChina 版), 信区: HeNan
标 题: 剧种豫剧简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5 11:21:02 2005), 转信
http://brave.unihz.com/ci/ShowArticle.asp?ArticleID=8
剧种豫剧简介
作者:无 来源:网上 添加日期:2002-12-2 查看次数:610
戏曲剧种之一。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1927年后,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板式有5类:①慢板类,包括慢板、金钩挂、连环扣等;③二八板类,包括二八、慢二八、花脸二八、快二八、紧二八、紧打慢唱等;③流水板类,包括流水、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联板等;④飞板类,包括飞板、滚白等;⑤其他板类,包括狗嘶咬、呱哒嘴、垛子、大小栽板等。伴奏乐器,过去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组成场面之说,现在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月琴、皮嗡、笛子、唢呐、琵琶及鼓板、梆子、大锣、二锣、手钹等。伴奏所用的曲牌共300余种。豫剧的音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
才 此 一 花 雁 云 轻 红
下 情 种 自 字 中 解 藕
却 眉 可 无 两 相 水 漂 月 回 锦 谁 独 罗 玉 香
上 头 消 计 处 思 自 零 满 时 书 寄 上 裳 簟 残
心 除 闲 流 西 来 兰 秋
头 愁 楼 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8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