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Jason (关注三农问题,快来 RuralChina 版), 信区: HeNan
标  题: 河南民间表演艺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5 11:25:47 2005), 转信

http://brave.unihz.com/c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

河南民间表演艺术


作者:夏挽群    来源:网上看河南-中原文化    添加日期:2002-12-25    查看次数:533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夏挽群 
  民间戏剧:民间戏剧具有植根民间的群众性、创作的集体性、传承保留方式的口头性、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四大特征。河南民间戏剧在全国占有主流地位。明末清初以来,河南有据可查的剧种达80余种,以锣戏、卷戏、梆子戏最为盛行,几乎遍及全省。梆子戏因地域而存在艺术风格的差异,以开封、商丘、洛阳一带为中心的称河南梆子,以豫北滑县为中心的称大平调,沁阳一带为怀庆梆子,安阳一带为怀调,南阳称宛梆,陕县一带称乱弹。其他有大弦戏、越调,还有流行于豫北的南调。清代曾有不少外来剧种如昆曲、弋阳腔、徽戏、汉调等流入河南,对河南民间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有的扎根河南,演化为具有乡土特色的民间剧种,如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汉调二簧,以及新乡、许昌的“土二簧”。清中后期出现了二夹弦、落子腔、道情戏、扬高戏及豫南花鼓戏、嗨子戏、四股弦、四平调等等。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艺术至少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内容十分丰富。《跑帷子》、《跑阵舞》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打铁舞》模仿人们生产劳动的情景;《菊花灯》、《旱船舞》、《高跷舞》等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型群众舞蹈《秧歌舞》、《腰鼓舞》是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革命舞蹈。《抬阁》、《肘阁》是典型的道具性舞蹈。震撼人心的《鼓舞》、《大铜器舞》场面壮观,情绪热烈,气势恢弘。《刘海戏金蟾》、《斗金龟》和《寿星观花》是取材于神话寓言的舞蹈。其他还有《五鬼闹判》、《拉秦桧》、《二鬼摔跤》、《挑花篮》等等,也在民间盛行。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歌舞结合,采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是中原民间舞蹈的明显特征。

  民间曲艺:曲艺演唱俗称“说书”,在河南民间文化生活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明清以来,在河南城镇市井、乡间村头,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对群众的生活、思想、道德具有很大影响。民间曲艺取材多为历史故事、演义小说,也有贬恶劝善、讲论纲常的家常小段儿。有的地方形成书会,宝丰县每年农历正月十三的马街书会,在元代延礻右年间已经成俗,至今不衰。流行于河南的民间曲艺主要有坠子、大鼓书、评书、快板、琴书、三弦书、渔鼓道情、大调曲子等,其中河南坠子、大调曲子艺术价值甚高。

  作为世界戏曲三大源流,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早已绝迹,惟独中国戏曲顽强地延续至今。作为现代艺术的源头,民间表演不仅表现出东方的内向、深沉的民族性格,而且折射出人类原始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想像。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舞蹈,还有民间音乐和杂技,作为历史的“化石”,理所当然应当得到国人的重视和“珍藏”。

  然而事实上,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在经历着弱化和消亡的过程。1984年以来,我省所参与的“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是一项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伟大工程。但仅仅这些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从开发资源的角度,尽可能地存留一些典型的民间艺术的活样本。应当以与保护文物同样的热情,去保护这些“活的文物”,使后代子孙可以永久地领略民间表演艺术的文化魅力、艺术想像,以及祖先们无边无际的生活和情感。 

--
┌╭┬   ┌─┐│          │    ┌─┐    │      ┌─┐      ┬╮┐
╭◇╯ ─┤欢├┼—┬———┼─┬┤乡├┬─┼—─┼┤国├—    ╰◇╮
·       └─┼┤迎├┬─┼┼临├┴─┴┤土├┬─┼┼─┘          ·
╰◇╮         └─┼┤光├┴─┤      ┼─┴┤中│            ╭◇╯
└╰┴  RuralChina   ┼─┘                  ┼─┘   关注三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8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