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HeiLongJiang
标 题: 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启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26 21:37:19 2005), 转信
2005年12月5日,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启动仪式
——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指挥中枢工程在南岗区学府路原电表仪器厂对面三角地举行启动仪式
作者 张彬生 来玉良 来源 黑龙江日报 发布时间 2005-12-13 浏览次数 139 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12月5日,冰城人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指挥中枢工程在南岗区学府路原电表仪器厂对面三角地举行启动仪式———冰城人30年的地铁梦就要变成现实。根据规划到2008年,冰城人将乘上地铁。
http://www.syditie.com/data/uploadfile/200512/20051213225330778.jpg
本文献给为圆哈尔滨地铁梦而付出辛劳的人们。
上世纪70年代初老市长:由战备地道想到为后人建地铁
哈尔滨上地铁,有一个外地无法攀比的优先条件:30年前在战备的日子里,前辈在车流量最大、商业最繁华的东西大直街上和其它交通要道修建了“7381”工程。这条防空洞既是战时的掩体,也是地铁的前期工程。30年前战备挖洞就想到为后人造地铁,这种前瞻性的决策令人叹服。
12月7日,记者采访了“7381”工程设计负责人,现已70多岁的老人李成栋。巧合的是,这位昔日“7381”设计者,如今又成了哈工大集团地铁建设顾问。在办公室,李老面对满墙的地铁图纸,回忆起“7381”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
http://www.syditie.com/data/uploadfile/200512/20051213225025458.jpg
上世纪70年代初,沈阳军区决定在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挖战备地道。
地道挖成啥样,成为决策者争论的焦点、市民瞩目的热点。有人认为,应该像电影《地道战》那样,能藏、能打、能防;有人认为应该平战结合,战时做到“三能”,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
时任省委书记的杨易辰说:“要建就建个成物。”当时,北京地铁已通车,这对哈尔滨老市长、时任“7381”工程指挥部指挥吕其恩思路启发很大,于是他一锤定音:“不能小打小闹,平战结合,造地铁!”工程从1973年8月1日开始筹建,因此得名“7381”工程。
1975年1980年义务大献工,“7381”工程掏挖地铁雏形
曾在哈工大攻读城建专业的李成栋被调到“7381”工程规划处主管设计。他们到北京地铁公司找熟人,取真经:请专家传授地铁基础资料、铁道标准及DK3型车的相关资料。
因为要做防空洞,所以不能采用北京地铁的地面开挖施工方式,必须采取掏挖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怎么办?学陕北挖防空洞经验!李成栋两次到延安考察。1974年,在哈市黄山建了3公里长的实验工程,积累经验,培养施工队伍。1975年,“7381”工程正式开工。
“7381”工程深埋16米~24米,使用铁路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采用“马蹄形”形式,隧道按北京地铁1号线设计标准,限界按DK3型地铁机车车型,动力为车顶受电。
历经5年的奋战,“7381”工程建成10.1公里隧道,从东大直街至进乡街主干道内,修建了烟厂、哈电影院、铁路局、西大桥、和兴路等5个3跨、双跨地铁车站,并建有两个变电所。因贯彻国家调整方针,加之经费限制,工程于1979年底停工,没有续建规划中已设计的两个环线。这两个环线将6个城区连接,最后通往郊区和山区放射线型地下干线工程。
“7381”工程,是一个义务大献工的范例。当时,省里的财政紧张,只能拿出5000多万元投入工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靠财政这点拨款是做不了的,只能动员企事业义务献工来做。统计显示,“7381”工程5年共投工720万个,现场施工人员最多达1.5万人。
曾参加隧道建设的工人、今年68岁的王振和对记者说,当年他所在的齿轮厂承担博物馆地段隧道。大家都憋足了一股劲,每天两班倒,磕磕碰碰是常事,没人叫苦叫屈。“那时就知道隧道以后要建地铁,所以在修洞拐弯时,工人们特别细心,边干边商量如何使弯度适应车辆通行。”
1978年巨额建设资金,让冰城与地铁擦肩而过
无论是凛冽的寒风,还是如火的骄阳,都无法阻挡几十万建设大军掘进的脚步。人们一边挥动着镐头刨土挖洞,一边谈论着坐在宽敞舒适的地铁车厢里的感受。
随着隧道一天天伸长,设计者们脑海中的地铁轮廓开始逐渐清晰。1978年,当“7381”工程进行一半的时候,规划设计处就编制了一份计划书,准备投资1亿元,利用完工的哈军工(现哈工程大学)至和兴路的隧道,以及建好的烟厂站、哈电影院站、铁路局站、西大桥站、和兴路站等几个车站,先开通6公里地铁。并初步达成意向,由哈尔滨铁路局提供铁轨,由北京地铁公司提供车辆。
“哈尔滨人马上就能坐上地铁了!”消息传开,全城轰动。时任“7381”工程规划设计处处长的李成栋把计划书上报到市政府后,一直在兴奋中等待回音。但是,由于政府已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这份计划书最终没能变成现实。
虽然哈尔滨人与地铁擦肩而过,但是冰城人追寻地铁梦想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息。1986年,哈尔滨市政府把谋划地铁的任务交给电车总公司,成立了地铁筹备办公室。在此后的几年里,筹备办多次派人前往北京、天津考察,收集地铁信息,邀请专家调查论证,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1995年决策层意见不统一,地铁梦再度搁浅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人口不断增加,公交日益拥挤。地铁,再次成为冰城人的热点话题。
哈尔滨建造地铁的客观条件似乎已经成熟。
在国内,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已经建成多条地铁,并且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在国际,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技术的力度,法、日、德等国得知哈尔滨正在筹建地铁,纷纷派出专家前来考察论证,试图寻求合作。
1995年,就在地铁筹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风云突变———决策层在优先建设地铁,还是优先发展松花江北岸,实现两岸繁荣上产生分歧。结果后者占了上风,地铁筹建工作就此搁置起来,冰城人的地铁梦陷入一片渺茫。
当时,市电车总公司经理张殿业听到这一消息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在电车公司已经筹划论证了10年的地铁项目,一天之内就被“枪毙”了,张殿业难以接受。
现成的工程不利用实在太可惜了。在以后的几年里,张殿业一直琢磨着把无轨电车或公共汽车引入人防工程,来个彻底“公交优先”,但始终没有成功。直到现在,张殿业仍然保留着当年筹备地铁时制作的车辆模型。
2005年8年申报一波三折,地铁规划终获审批
1998年,哈尔滨市再次成立地铁办公室,并向
国家发改委申报建设地铁项目,得到的回复是:全国所有的地铁项目一律停止审批。
2001年,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有所松动,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汇报了全国各城市申报建设地铁项目情况。2002 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哈尔滨市符合条件,开始系统制定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
2003年,哈尔滨市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地铁建设规划,发改委和中咨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多次来哈了解和考察情况。正当全市人民满怀信心地等待地铁项目通过国家审批时,2004年4月11日,国务院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做出决定,因为经济形势过热,全国地铁项目一律暂缓上报。
2005年初,哈尔滨市将地铁规划再次上报到国家发改委。5月,在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后,又上报到国务院。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至此,哈尔滨地铁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步。
喜讯传来,不仅使魂牵梦绕几十年的众多市民激动不已,更令哈市发改委的负责人感慨万千:“8年努力,一波三折,我们终于拿到了30年梦寐以求的‘地铁准生证’”。梦想是美妙的,但是追求和实现梦想的过程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哈尔滨的地铁梦从模糊到清晰,整整经历了 30年。哈尔滨人用坚韧和执著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
——你每购买100元日货,就会:
1.为日本厂家增加40元毛利收入;
2.为日本企业增加20元扩张资本;
3.送日本政府5元的税收收入;
4.给日本自慰队增加10颗子弹;
5.多印8页反华教科书
※ 修改:·wplxb 于 Dec 26 21:40:09 修改本文·[FROM: 202.118.99.12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99.12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