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plxb (小兵), 信区: HeiLongJiang
标  题: 哈尔滨地铁梦圆背后--立项一波三折 动情故事太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Dec 26 21:59:45 2005), 转信

哈尔滨地铁梦圆背后--立项一波三折 动情故事太多


哈尔滨市发改委主任陈瑞之:申报立项一波三折

  经过8个年头“上下”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终于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8年来一直参与地铁筹建工作的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瑞之,向记者回顾了哈市地铁工程申报立项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

  1998年哈市成立地铁办,正式进行地铁筹建工作,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建设地铁项目工程。但没想到哈市申报之后,当年全国所有的地铁项目停止审批。

  至到2001年,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汇报了全国各城市申报建设地铁项目情况,并于2002年国家发改委把扩建和新申报的城市名单重新分类,要求新申报的城市 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哈市符合这些申报条件,所以又积极开始制作了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2003年哈尔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近期10年地铁建设规划,将用10年时间在哈市打造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环线,全长45.53公里,估算总投资163亿元。当时国家发改委和“中咨公司”工作人员多次专程来哈市了解和考察轨道交通项目情况。  

  正当全市人民满怀信心地等待地铁项目能得到国家审批之时,2004年4月1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由于当时经济形势过热,所以国务院决定全国地铁项目一律暂缓上报,哈市百姓的地铁梦再次搁浅。经过一年的调整,国家经济过热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今年年初,《哈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并于今年5月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后,又上报到国务院,6月30日,国务院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至此哈市地铁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步。

  陈主任深有感触地讲,从1997年底他到哈市发改委工作以来,就一直奔走地铁筹备工作,有时一年要往返北京30余次。如果规划需要调整时,他就得立即返回哈市,组织人力再次实地考察、调研,重新制定申报材料,规划经过了多次反复修改,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8年的努力没有白白付出,哈尔滨人的地铁梦要圆了。

让哈尔滨人初识地铁

  1993年,时任《东方晨报》(《黑龙江晨报》前身)记者的陈伟民采写了一篇名为《哈尔滨,何时能圆地铁梦》的文章,文章刊发后,在哈尔滨市民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就是这篇文章和后来的系列报道,让哈尔滨人初识了地铁,从此对地铁产生了美好的憧憬。

  12 年后的今天,当地铁梦终于要变为现实时,陈伟民激动得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陈伟民现在仍为新闻工作者,但谈起地铁时,他俨然是个交通专家。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哈尔滨的公交业不太发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市民出行难问题凸显出来。当时,他在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对这个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直关注着。

  1993年,他来到《东方晨报》工作,负责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也就是这一年,哈尔滨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开始实施“8路5桥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哈尔滨大部分主干街路几乎全都封闭,这使市民的出行更加困难,几乎成了一种负担。在此间的采访过程中,他得知哈尔滨市政府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且已经成立了哈尔滨市轻轨(地铁)筹备办公室,设想用地铁来缓解市民出行难的问题。  “建设立体交通,解决哈尔滨交通难题,这是个好主意”,职业的敏感性促使他开始深入挖掘地铁新闻。他经过进一步采访了解到,哈尔滨地铁工程已被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这标志着哈尔滨市政府已经开始了地铁建设的先期工作。

  由陈伟民采写的题为《哈尔滨,何时能圆地铁梦》的报道于1993年2月19日在《东方晨报》上刊发,这也是省城所有新闻媒体刊发的第一篇有关地铁方面的报道。

  这篇文章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市民中产生了极大反响,报社当天便接到了上百个市民咨询电话——什么是地铁?地铁安全吗?地铁何时能建成……一连串问题纷至沓来。

  面对市民对地铁的陌生,报社再次策划,将全国有关地铁的资料搜集起来,并于4天后刊发了题为《地铁驶入九三年》的文章。文章中,写出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状况,还举了很多已建好的地铁给市民带来方便的例子,让哈尔滨的市民从此对地铁有了一种美好而强烈的憧憬。

  说起地铁梦圆,陈伟民感慨万千。他说,自从写了第一篇关于地铁的报道后,他就一直关注着全国有关地铁的报道,看到一个又一个比哈尔滨筹备晚的城市都相继建成了地铁,他别提多着急了。如今,他日思夜想了10年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作为第一个报道地铁的新闻记者,他自豪,更激动。

地铁筹备办第一任主任魏学孔:临终赠材料寄托地铁情

  “如果老魏活着就好了”。听说哈尔滨地铁建设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地铁筹备办公室第一任主任魏学孔的老伴王玉琴眼睛湿润了。王玉琴告诉记者,老魏生前曾留下遗言,一旦哈尔滨地铁梦圆,一定要把他搜集的所有地铁资料无偿捐献给有关部门,希望这些资料能对建设地铁有所帮助。
  魏学孔在人生的最后20年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哈尔滨地铁筹备工作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哈尔滨的地铁梦将要成真时,魏学孔却带着对地铁的未了情于去年12月份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据王玉琴老人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哈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找到魏学孔,说哈市计划兴建地铁,想让魏学孔负责这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当时年近六旬的魏学孔还在担任哈市电车总公司经理,但一听到“地铁”两个字,魏学孔的眼睛亮了。因为他已经注意这件事情很久了,他认为,地铁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特别是在哈尔滨这样冬季特别寒冷的城市,地铁更有利于市民出行。所以,他欣然承担了这份艰巨的任务,从此他一手抓电车公司工作,一手筹备地铁工作。

  担任地铁筹备办主任后,魁梧的魏学孔开始日渐消瘦。因为筹备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他经常白天出去联系相关部门,晚上回家写材料。王玉琴老人回忆说,老魏经常一个人去北京、上海等一些有地铁的城市学习,找一些相关专家帮助他分析哈尔滨建设地铁的优势,同时,还要去国家和市里的相关部门跑立项。

  1990年,已经60岁的魏学孔到了离休的年龄,但因为他对地铁筹备工作轻车熟路,他继续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从此,他把精力全部铺在地铁上。他每天都查阅大量资料,经常一个人出去学习,学习到外地的经验后,整理成材料。同时,经常有一些国内外的地铁专家和投资方来哈尔滨考察,他也要亲自陪同。“7381”工程中建成的那十几公里的防空洞,老魏不知徒步走了多少遍,哪段有积水,哪段有裂痕他都了如指掌。

  “如果我能活到哈市地铁通车那一天,坐着轮椅我也要去看一看地铁”。魏学孔每每和老伴谈起地铁的事,总是这样说。“能够坐上哈尔滨自己的地铁是老魏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可惜一生地铁情未了。”,王玉琴老人说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采访结束时,王玉琴老人让记者一定转告相关部门,如果有需要,她会将家里所有的地铁资料全部捐献出来,因为这是魏老临终前留下的最后遗愿。

地铁办第一任主任王本然:报批材料10多公斤重

  哈尔滨市地铁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哈尔滨人地铁梦圆时,哈尔滨第一任地铁办主任王本然向记者道出了当时编制预可研报告时地铁人付出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

  据王本然介绍,1998年,哈市就成立了轨道(地铁)交通办公室,该办公室正式入驻人马是在1999年末,当时仅有4名工作人员。王本然刚一上任没几天就接到了制订地铁项目申报材料的任务。当时地铁对于整个哈尔滨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事物,根本找不到懂行的人,地铁工程按什么程序报批、需要什么材料,一点头绪都没有。

  工作无从抓起,只好向兄弟城市学习。从2000年1月到3月,王本然同地铁办其他成员开始了到长春市“取经” 的历程,借鉴长春市地上轻轨项目申报材料的汇编,制定哈市地铁工程的申报材料。3个月间,王本然和同事们有如蜜蜂采蜜一般,往往是一大早开车到达长春,学习了一点经验、掌握了一定信息后,当天半夜就匆匆赶回哈尔滨组织实施和进行其他相关工作,吃饭睡觉都是在车中进行。

  2000年年初,感觉比往年都冷,而且雪下得特别大,哈市去往长春的路上经常是遍布冰雪,光滑异常。有一次他们夜间赶时间从长春回哈市,刚走了一半路程突然降起了鹅毛大雪,视线和路况极差。为了避免“半途而废”,抢在大雪彻底封道前赶回哈尔滨,司机尽量加大油门,结果因为过于颠簸,车子在路上“摔倒”了,好在全车的人都早有准备,除了有一个人头上磕出了大包外,其他人安然无恙,但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家动手扶起车后,“一瘸一拐”地颠簸着跑了回来。

  2000年3月后,地铁办根据学习的经验,开始大力着手报批材料的制订。整个报批材料中共有8个大件,其中的地铁一期工程预可研报告、网络规划研究报告、客流分析报告至关重要。而其中的客流分析报告的完成难度是最大的,客流调查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大量精力才能准确地完成。2000年3月15日,几千名建设部门职工和部分高中生组成了调查组,走上街头,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地铁工程客流调查行动。

  当时他们将哈市划成220个“片”,每片又选出若个“点”,调查员就固定分布在每个点上,记录客流情况。客流调查又要分为冬季客流调查和夏季客流调查。冬季客流调查异常艰苦,天寒地冻的时节,他们每天早上三点多起床,天还没亮就得上岗,拿着调查表和笔,顶风冒雪仔细观察人流变化,或是随车进行客流记录,直到22时所有末班公交车收车后他们才能“下班”,回去“糊弄”一觉就又得出门。那一阶段,他们晚上回来睡觉连梦都不做,常常感觉是头刚沾到枕头就又起来工作了。本需2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三要件”,哈尔滨只用了7个月便大功告成。

  2000年10月21日,地铁工程报批材料制定工作基本完成,“八大件”全部出炉。谈到此处时,王本然显得十分兴奋。他说,8份材料全都厚得像小说,总共有10多公斤重。为了把制定报批材料工作完成的好消息在第一时间汇报给相关主管领导,他当时贴身抱着装有“八大件”的皮包,随同建委主任高迎祥驱车到处“追赶”在外忙碌、无法脱身的市里领导。最后,他们终于在友谊宫会场“堵”到了市领导,并像摆地摊一样将“八大件”一一展示出来……

  随后,地铁办从北京“中咨公司”请来了多位有关专家,对报批材料逐个进行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对材料进行修整完善。在所有材料都通过评估后,他们将报批材料送到了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哈尔滨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阶段。

--
——你每购买100元日货,就会:
1.为日本厂家增加40元毛利收入;
2.为日本企业增加20元扩张资本;
3.送日本政府5元的税收收入;
4.给日本自慰队增加10颗子弹;
5.多印8页反华教科书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99.1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