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ei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iaokeli (斓芯), 信区: Hubei
标 题: 荆楚地域奇葩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进京参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9 14:46:26 2006), 转信
12日,我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在京举行。我省保护成果将全面集中向全国观众展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形态丰富,文化遗产众多。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此次展览由“综合板块”和“地方板块”两大部分组成,充分展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同时唤起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守护好民族精神家园。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今年初,我省在该领域首家研究机构——华中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正式挂牌,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我省入选项目18个。
昨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展人员启程赴京。在我省展示专区,将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实物展示,让观众全面了解具有浓郁荆风楚韵的各类非物质文化。
本次展览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等8部门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将从本月12日持续到3月16日。(记者张云宽、实习生张晶慧、通讯员李波)
荆楚“非遗”地域奇葩——我省部分“非遗”简介
难“董永与七仙女”传说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诞生于我省孝感,至今已近两千年。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
传说董永本为山东千乘人,但早在汉代即迁移至孝感安家,这不仅有史籍记载,且与孝感这一地名的由来紧密相关,还有孝感地区至今遗留的许多遗迹、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这件口头语言艺术作品,通过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样式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
楚剧
楚剧,是我省地方戏曲剧种。清道光年间形成于黄陂、孝感一带,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改称楚剧。主要活动与分布区域有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七市四十余县。
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楚剧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楚剧贴进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改革开放后创作的《狱卒平冤》、《虎将军》、《养命的儿子》、《中原突围》、《娘娘千岁》均在全国获大奖。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村位于我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六大类别。目前,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1000多个,民歌千余首。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
伍家沟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称之为“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该村考察,给予高度评价,并于次年摄制了有关纪实录像片。伍家沟民间故事原生态的作品较多,是研究伍家沟故事发生、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地方色彩鲜明,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特别是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故事鲜活,讲述起来生动传神,备受群众青睐。
土家族舞蹈撒叶儿嗬
恩施、长阳土家跳丧,土家人称“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土家的祭祀歌舞。这种丧仪独特,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乡亲相聚一起,男人们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红红绿绿的鲜亮服饰围观助兴,通宵达旦。
跳丧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它的舞蹈具有24种套路,其舞姿的顺、曲、颤态势,表现出藏缅语族舞蹈的特点;它的五句子歌是古今所罕见的文学体裁,这一样式今存清江流域和三峡地带;它的曲体结构与楚辞体式多有相似,从中尚能找到古代巴、楚之地祭神乐歌的影子;它的历史渊源有文献记载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始于先秦时的夏至节,魏晋南北朝后端午节便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这种民俗,在屈原故里延续至今,成为人所共知、共习的一种传统。
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隆重而欢愉: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祭奠屈原贯穿始终,设坛祭拜、游江招魂、龙舟竞渡、粽子寄情、乡里“闹晚”。自明代起,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骚坛诗社”于端午时吟诵楚辞或作赋,相互唱和,这在全国各地端午习俗中独具一格。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既保留了传统端午习俗驱疫、避瘟的内容,更传承了故乡人民对屈原精神、品格的颂扬和纪念。
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指流行在我省潜江、天门、沔阳(今仙桃市)、监利、洪湖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色。
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江汉平原皮影制作精细、造型生动、唱腔优美,富有古朴的楚文化风格,深受历代人民群众喜爱。(完)(记者张云宽 实习生张晶慧 通讯员李波)
(编辑:彭湘荣)
来源:湖北日报
--
『 @_@ 欢迎大家来Hubei做客噢..... oOo oOo 』
怀念大雪纷飞的日子,怀念哈尔滨的冬天...
http://ark.hagongda.com/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000251715_R3zq3Vst8g2j.gif
:),欢迎来访~~~~~
http://spaces.msn.com/members/hitren
肩膀上再重的负担也不能影响你负担起自己的未来,因为理想要用心来负担.....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11.151.2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