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展目标



1、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步伐,加快
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
目标顺利实现。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预计2005年 GDP达到6500亿元(“十五”数据均为预计数)
,年均增长10.2%,人均GDP达到1046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8.1%,在
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新时期。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3:39.6:39.1调整为
19.5:40.8:39.7。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2207亿元,年均增长 12.9%,其中,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年均增长25%。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
突破1000亿元。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7%。长株潭地区GDP占全省的比重达
到38%,湘西地区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0亿元,年均增长
17.6 %。交通、能源、水利、城建、信息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新增高速公
路954公里,铁路270公里,发电装机471万千瓦,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
输电线路1016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19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30万吨、垃圾处理能力
5950吨,光缆12.4万公里。整修加固长江干堤142公里,完成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5座
。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

  ——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市县国有
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和除烟草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非公有制经济
占全省经济总量和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8.7%和50.5%。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5年进出口总
额60.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1778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实力明显提高,科技开发应用和高技术产业化机制初步
建立,五年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780项,取得首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和国家技术发
明一等奖各1项,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8%。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
善,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
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
 

表一:“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
指    标        “十五”计划目标       2005年预计       “十五”年均增长(%)

GDP(亿元)      5700                  6500              10.2

人均GDP(元)    8450                  10460             9.8

财政总收入(亿元)500                  738               18.1

城镇化水平(%)   36                   37
        
五年累计固定
资产投资(亿元)    7300                 8500(五年累计)   17.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8.5                60.1               21.8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14      23.3                 16

全省总人口(万人) 6800                6733               <0.65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亿元)    2200                 2370               11.7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8320                 9500               9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2740                 3118               5.9

五年新增城镇
就业人员(万人)    200                  266(五年累计)
        
城镇登记
失业率(%)       5左右                4.6
        
森林覆盖率(%)   54                   55
        
初中毕业生
升学率(%)       70                   70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13                   19.3
──────────────────────────────────

  ——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8元,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00元,年均增长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6%。55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年均增
长11.7%,物价总水平年均上涨1.7%。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民主法
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十五”期间,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非典疫情等挑战,努力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工业化、农
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些都为“十一五”奠定了坚
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2、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将保持总体稳定,经
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
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从国内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社会、全面建设小康,为又快又好地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统筹区域
发展,加强泛珠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
新的机遇;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主法制日益健全,将为加快发展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
境。我省人均GDP已跨过1000美元重要关口,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舒适型转
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从注重量的增加趋向注重质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经济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长株潭城市群不断壮大,湘西地区深度开发,将为协调区域发展开创
新的局面; “三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投资
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我省生产力还不
够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
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增长和竞争
力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经济融合、贸易往来、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
确定因素增多,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国内区域格局加速调整,各地区竞相
加快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我省拓展市场空间的难度加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
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加速上升,我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及就业压
力加大。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省转变增长
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
入解决深层次矛盾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
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更高。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
,立足省情,着眼全局,抢抓机遇,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
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
提高综合省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努力把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
模式,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
发展的轨道。必须始终把握5个原则:

  ——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以
众多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辐射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加快所有
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投资方向,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扩大消费,实
现结构合理、和谐高效地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在发
展中保护环境,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
制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推
进各项改革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湖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维护
民安、丰富民乐、排解民忧,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发展目标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专栏一: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
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其中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
要综合运用财税、货币、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引导配置社会资源,并通过正确把握宏
观调控方向和力度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承诺,是省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和省直各有关部
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
  ——经济增长。GDP 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元,力争缩小人均
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财政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160亿
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00亿元,价格总水平基本
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4.5:4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
缓解。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

 ——经济效率。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
系数达到0.4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公共服务。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3年保留率超过95%,高中和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5%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0%。研究与开
发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应急体系比较健全,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重
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表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GDP(亿元)     6500            10000以上      10左右              预期性

财政总收
(亿元)        738              1300           12                  预期性
        
五年新增城
镇就业(万人)                 300(五年累计)                        预期性

五年转移农
业劳动力(万人)               400(五年累计)                      预期性

城镇登记
失业率(%)     4.6             4.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亿元)  2370            4160             12                 预期性

五年累计固定
资产投资(亿元)             16500(五年累计)     13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60.1          100以上           12                 预期性

城镇化率(%)    37            45左右                               预期性

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     0.7           力争2                                预期性

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         1.41          1.13             五年下降2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
有效利用系数(%)  0.4           0.48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  68             80                                  预期性

耕地保有
量(万亩)       5724          5658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55           57左右                               约束性

初中三年
保留率(%)       89.8          95以上                               约束性

高中教育毛
入学率(%)      45.7           75                                  预期性

高等教育毛
入学率(%)      19.3          25左右                               预期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
险覆盖人数(万人) 528          828               9.4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5.2
保险参合率(%)  (试点数)     80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减少(%)                   10                                  约束性

全省总人口(万人) 6733        7000以内          <0.75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9500        13300              7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3118        4170               6                 预期性
────────────────────────────────────

 ——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左右。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水资源、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普遍增强。

  ——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步缓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步完善。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300万人和400万人。更多的居民享有社会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出行条件、健康保障等有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0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