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区域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2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从宏观层面努力构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大主体功能区。近期根据区域发展水平、特色和潜力,确定各有侧重的发展战略。
 
────────────────────────────────────
专栏九: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类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摆在首位。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这类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的区域。这类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这类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开发长株潭及一点一线地区、各市州县治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和资源丰富区域,将其逐步建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
──────────────────────────────────────

 ——一点一线地区
  方向:主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技术升级,壮大企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廊。
  重点:加快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有色深加工、卷烟制造等支柱产业群。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种苗花卉、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群。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园区软硬件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建成高新技术研发区、高新产业成长区、大型企业集聚区和战略投资者合作区。南线地区,利用邻近粤港澳的区位条件,结合矿产、土地、森林资源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化升级,建成我省资源深度加工的新型工业区。积极承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引进发展一批制造加工企业和新型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批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加强畜、禽、果、蔬等绿色品牌农业建设,建成粤港澳农产品输入首选地。北线地区,利用紧靠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石化、林纸等支柱产业,打造全省有特色的江湖工业区。加快发展优质稻、优质水果、棉花、油料和名特优水产,建成中部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目标:“十一五”期间,一点一线地区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GDP占全省总量达到70%,其中长株潭GDP占全省总量达到40%以上。

  ——湘西地区
  方向:主攻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重点:加强交通、水利、城建、电网、科技、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带动能力。加强资源深度开发,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水能、矿产、林木、农产品和中医药等重点项目。挖掘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潜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的山水型、文化型、民俗型景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对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效果明显的重点企业。严格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加强同毗邻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发展边境贸易。
  目标:到2010年湘西地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新的经济增长带
  方向:依托洛湛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推动沿线地区资源深度开发,发展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
  重点:依托涟钢、创元、海螺等企业,突出抓好钢材、铝材、水泥、石材、竹木制品等大宗建材发展,抓好锑、锰、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形成品牌特色。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的粮食、生猪、水产品、油料、水果等生产,壮大产业链条,构建龙头带动、基地支撑、交通牵引的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带。
  目标:“十一五”期间,资源产业发展有质的突破,形成特色鲜明的经济增长带。

  ——县域经济
  方向: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外向型经济和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重点: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养殖、园艺等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突出抓好一批经济强县。
  目标:到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22、大力推进城镇化

  以提质扩容和安居乐业为目标,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群发展为主体形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做优做强大城市,做大做活中小城市,做精做美小城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到 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

  ——长株潭城市群
  方向:按照现有城市格局,结合区位特征,引导城市功能,做强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提升综合省力的核心增长极、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重点:加快推进交通、电力、信息、金融和环境5大设施一体化,协同实施长沙市及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长株潭现代物流中心、沿江防洪景观道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4大主体工程,全面提升高效能服务、集群式发展的新形象,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在中部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群。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龙头,增强辐射带动力,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梯次发展,打造长株潭大经济圈。
  目标:到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区域中心城市
  方向: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特色,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管理,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作用,提升综合竞争力。
  重点:围绕主体功能定位,做优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等3大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服务功能。岳阳、衡阳、常德、邵阳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性城市发展。郴州、怀化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的城市,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能力,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发展边区商贸。张家界、吉首、永州、益阳、娄底等具有旅游、文化、工矿等优势的城市,进一步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
  目标:到2010年,岳阳、衡阳、常德、邵阳、怀化市初步形成5大城市群发展雏形。郴州、永州、娄底、益阳、张家界、吉首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县城和中心镇
  方向:以区位为导向,以县城和建制镇为基础,加快发展大中城市周边卫星城镇,加快发展重要交通通道沿线城镇,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各类特色小镇。
  重点:围绕大中城市,加快县城和中心镇产业承接和配套,引导工矿、商贸、园区型等生产类城镇发展。围绕人居环境,引导社区、休闲、度假型等生活类城镇发展。围绕人口转移,加快城镇水、电、路、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城镇品位,突出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
  目标:到2010年,形成23个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15个人口15万左右的小城市,中心镇平均城镇人口超过2万。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