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科教兴湘
实施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坚持人才强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大力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增长从过分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和简单劳动力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本转变。
23、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基础研究
方向:面向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省战略需要,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加强基础科学、交叉学科和战略性高技术研究,奠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和技术基础。
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高科技领域、重点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支持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易于产业化的应用技术研究。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加强科学普及。
目标:“十一五”期间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
方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强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
重点: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突破尖端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分子育种与生物遗传改良、人类胚胎干细胞、纳米技术、生物冶金技术、基因医药与治疗技术、极端制造技术研发和高性能材料技术开发等领域抢占制高点,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突破“三化”实用技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核心科学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攻克重大装备工程、智能化工程机械集群、生物质能等关键技术。加强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完善科技支撑条件。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和科学计划政策。设立风险投资担保机构,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研究实验体系,促进科研资源共建共享。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转移。
目标:到2010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2%。
——成果转化
方向:加强政策激励,完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过程无缝对接。
重点: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留学人员创业园、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益阳)基地、国家软件产业(长沙)基地、隆平高科技园、火炬创业园、株洲中小企业促进园等科技孵化器。在新型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在生物医药、杂交水稻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标志性工程。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体系,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新、专利技术与版权产业化、软件正版化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程。发展专利、商标、版权代理及无形资产评估等知识产权服务。
目标:到2010年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
────────────────────────────────────
专栏十:科学技术重大项目
重大科学基础。实施分子育种与生物遗传改良、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系及器官克隆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冶金技术、高性能材料技术等。
重大科技专项。抓好超级杂交稻、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与种质改良及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新药物研制安全性检测技术、生物质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突破轨道交通装备、新型工程机械、直流输电换流站新型变压器、新能源汽车、C/C复合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等关键技术瓶颈,实施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技术等。
科技基础设施。建立以大型科学装置、科学数据系统、网络科技环境、实验动物中心、技术标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共享服务,为各类科技创新机构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有效的公共科技信息资源。新增国家级(含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新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个。
────────────────────────────────────
——科技改革
方向:围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资源转移,促进科技体制创新。
重点:合理配置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之间的科研人员合理流动和相互合作。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评价奖励等制度。
24、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基础教育
方向: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办学条件和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差距。
重点: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以及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抓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幼儿教育。重视特殊教育。
目标:到 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升学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
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为重点,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完善培养机制。
重点: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加强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支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设在市县一级面向农家子弟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视成人教育、老龄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
目标:“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
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专科教育。
重点:实施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抓好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控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目标: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在校人数达到175万人。
——教育改革
方向:突出教育公平,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持续发展。
重点:依法鼓励、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坚持义务教育由政府负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高等教育稳步实行办学成本分摊机制。改革招生制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建立健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
25、建设人才强省
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重点:围绕党政管理、“三化”建设等领域,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重点建设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队伍。重视发挥老龄科技工作者作用。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消除人才体制障碍。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和奖优惩劣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湖南人才市场项目建设。
目标:“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达到460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9万人。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