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long (考完2门就回家:)), 信区: Hunan
标 题: [文化]湖湘文化的考古寻踪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Jun 20 00:44:52 2004)
早先的巨大成就滋生了自满?是丰饶的物产培养了惰性?是专制制度束缚了手脚?还是僵
化的思想扼杀了创造的灵感?……在追思先民的伟业时,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湖湘文化,根植于三湘大地,斯土斯民,孕育斯文。溯其源,考之于史,可谓源远流
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似乎很令中原人士望而生畏,“江南卑湿,丈
夫早夭”就是太史公司马迁对此所做的概括。战国末期,楚大夫屈原被流放江南,壮志难
酬,自沉汨罗江;汉文帝时,年轻有为的贾谊被朝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也因“长沙
卑湿”,“以为寿不得长”。
难道说,今天的三湘四水,在遥远的古代,真的如此蛮荒?其实不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一度是
这一成就的代表,而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的发掘,却把水稻栽培的开始年代提早了一两千
年。相当于彭头山文化中晚期的澧县八十垱遗址,出土了两万多粒属于原始栽培稻的稻谷
和大米,超过国内已有发现的总和;而在澧县城头山,更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水稻田
遗址。这些发现,充分显示了洞庭湖区在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陶器的烧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项标志性发明,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中出土了中国
已知最早的陶制品,距今逾万年。
城池的修建,预示着人类即将由蒙昧时代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湖南澧县城头山发现
了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座城,距今约六千年。
青铜器代表了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成就,而湖南出土青铜器的数量居南方各省
之首,其中的四羊方尊、人面方鼎、虎食人卣、兽面纹瓿以及宁乡编铙,都是举世闻名的
重器和珍品。这些青铜器在风格上,与中原同类器物或同或异,相同的一面固然是中原文
化影响的结果,而迥异之处则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本地先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其造型之优美,工艺之精湛,实与中原难分伯仲。
然而,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两汉四百年间,湖湘地区的风土人情,仅在零零
散散的历史记载中留下一些依稀的影像———昔日强大的楚国,好像是没有根基的海市蜃
楼,随风而去。又是考古工作者为我们寻回历史的碎片,拂去岁月的尘封,再现了一幅幅
真实的历史画卷。
马王堆,这个普普通通的地名,因为西汉軑侯墓地的发现而闻名遐迩。种类繁多的数
千件随葬品,见证了长沙国上层贵族生活的铺张与奢华。精美绝伦的漆器,巧夺天工的丝
织品,充满神秘与梦幻的帛画,都是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杰作;内容丰富的帛书,反
映了西汉初年的思想文化面貌、社会风俗及科技发展水平。马王堆汉墓的棺椁制度,与中
原地区的汉墓一样,沿袭着周代以来的礼制;马王堆帛书中的黄老思想,正是西汉前期所
倡导的政治指导思想。所有这一切表明,此时的长沙国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与中原地
区仍然保持着同步发展的势头。
如果说,马王堆汉墓只是上层人物的生活缩影,那么,里耶秦简和走马楼吴简,则如
实记录了基层社会的基本情况。这些简牍都是当地官府的档案文书,内容包括赋税的缴纳
,徭役的征发,户籍的管理,吏员的任免,各类公文的上传与下达,各种法令规章的制定
与执行,凡属地方行政事务,几乎无不涉及。这些都是史官不屑于浪费笔墨的琐事,却关
系到普通民众的福祉安康。
里耶秦简告诉我们,早在秦统一之前,湘西地区就已处在秦政权的有效管理之下。从
里耶秦简中,可以看到行政文书固定成熟的格式、简练的语言以及秦政权严格而高效的管
理制度。可以肯定,秦人征服了哪里,秦的各项制度也就推行到哪里,在秦王朝的版图之
内,各地都实行着统一的政令。里耶秦简中有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表,与里耶秦
简一同出土的其他器物,则呈现出秦、楚、巴蜀等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湘西人与其他
地区的百姓一样,在势不可挡的统一战争中,承受着历史的巨变。
走马楼吴简的性质一如里耶秦简,而吴简中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些名载史册的大人物,不论是流芳百世
,还是遗臭万年,为他们埋单的,永远是名不见经传的黎民百姓。
如果我们把秦汉时期作为一个分界线的话,不难发现,在此之前,湖湘地区
在诸多方面都能与中原分庭抗礼,不少成就甚至遥遥领先;在此之后,湖湘地区前进
的步伐明显放慢了,首先被中原甩在身后,继而又被江浙地区所超越……
是早先的巨大成就滋生了自满?是丰饶的物产培养了惰性?是专制制度束缚了手脚?
还是僵化的思想扼杀了创造的灵感?……在追思先民的伟业时,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馆员)
--
宁可台湾不长草!誓死也要台湾岛!
●○●○●○●○●○●○●○●○
宁可中日永不好!誓死保卫钓鱼岛!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22.32.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