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long (☆多隆★¤⊙@_@⊙¤), 信区: Hunan
标  题: [人文]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岳麓书院 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20 20:52:42 2004), 转信


岳麓山上的文化典故--岳麓书院


  岳麓山位于长沙西郊,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
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
牛等峰岭拱护,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树木葱郁,如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
两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 的美誉。所以,自
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到这里游赏,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故事。到宋
代,随着潭州讲学之风的盛行,岳麓山更是胜友如云,张、朱熹等人经常留连山间,感慨“
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使岳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
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
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
,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
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
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
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
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

  “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
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
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据学者研究,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很难辨认,杨慎释
文也只是一说,难作定论。加上我国历代碑石中尚无夏禹时代的实物例证,因而此碑很可能
是后人假托而成。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是事实,所以即使是唐宋时所刻石碑,也已是千
余年前的珍贵古物了。明清两代,吟咏禹王碑的诗词很多,有朱翊銮的《禹迹亭》、崔应科
的《禹碑》、石公荫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达了对大禹治水
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认释的感叹,如沈一接的诗云:

  “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龙蛟影动云
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

  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
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
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
“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
劲,集汉魏碑铭之长。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
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
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
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
家赵孟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
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长沙
本地的俊杰之士也才华毕露,他们撰文作诗,联句竞对,从而引出了一则王磷、李群玉麓山
竞对的佳话。王是长沙人,善作诗词,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间,由观察使崔铉
推荐,到长安参加“日试万言科”。考试那天,王请到10位书吏,各给笔墨纸张,然后自己
往来口授,10吏笔不停书。首题《黄河赋》3000字,数刻而成,再记《鸟散余花落》诗20首
,到中午就已写就了7000言。当时掌权的宰相路严见王才华出众,想罗致门下,派人召见王
,王谢绝,路严大怒,绝了王的仕途。王便独自返回长沙,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怀诗酒。一天
,他在岳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诗人李群玉。李群玉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诗自娱,诗笔妍
丽,才力迈健,又好争胜斗强,恃才自傲。两个要遇时,李群玉问王:“公何许人?”王回
答:“日试万言王。”因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于功名仕途的人,又认为日试万言只有应
酬工作,算不得真才华,便在言语中对王显出轻视的态度,王觉察到后,装作不知,只是提
议两人以联句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应允。不料王占对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
几乎无法应付,当王吟出“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的绝句时,李群玉不觉倾倒
,连叹“好句、好句”,自愧不如。从此,李群玉与王结为好友,麓山竞对的佳话也在湖南
广为流传。

  宋代岳麓山还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
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
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宁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
,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
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
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传说韩俞
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吏,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
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
永无鳄鱼。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
害百姓了。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
做官。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
少。

--

※ 修改:·donlong 于 Oct 20 21:08:32 修改本文·[FROM: 218.9.12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