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a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long (☆多隆★¤⊙@_@⊙¤), 信区: Hunan
标  题: [资料]乡土地理-湖南概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20 20:56:01 2004), 转信


乡土地理-湖南概况

Hunan Sheng
湖南省
Hunan Sheng
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简称湘。 介于北纬
24°39′~30°08′,东经108°47′~114°15′。北
邻湖北,东毗江西,南连广东、广西,西接贵州、四川。
东西宽约660多公里,南北长770多公里。面积21.18万平
方公里,1990年人口6065.9754万。 辖5地区、1自治州、
8地级市、18县级市、71县、7自治县。省会长沙市。
自 然 条 件
地质与地貌 省境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
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北部属扬
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
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
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


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在强烈的中生代燕山运动影
响下,北部的江汉断拗形成,从白垩纪开始发育为陆相
断陷盆地;南部的赣湘桂粤褶皱带使泥盆系至中三叠统
沉积盖层全面褶皱,并伴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浆侵
入,奠定全省现代地貌的轮廓基础。在湘西北地区,主
要表现为褶皱运动,并伴有纵向断层,造成褶皱带和介
于其间的山间洼地,在地貌上成为大致东北�西南走向
的平行背斜山地和向斜谷地;湘西、湘西南则构成弧形
构造山地及小块山间盆地;在东部地区中北部表现为断
块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山、断块山和山间盆地;东部
湘赣边境山地的崛起构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岭谷平
行地貌雏形;北部断陷成洞庭湖盆地;中部拗陷成众多红
层盆地。湘南地区主要为断裂运动,构成南岭主体。第
三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省境边缘山地仍缓
慢上升,北部洞庭湖区继续下陷,进一步显示出全省现
代地貌轮廓的特色。
湖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著称。有色金属品种多,
储量大,锑储量居世界第一;钨、铋储量均居中国第1位;
铅储量居中国第3位;锌、汞储量均居第5位。全省地貌
类型多样,山地约占总面积的51.2%,丘陵占15.4%,岗
地占13.9%,平原占13.1%,河湖水面占6.4%。省境西
南东三面为山地环绕,北部地势低平,中部为丘陵盆地;


地势向北倾斜而又西高于东。西部主要为武陵和雪峰两
大山地。武陵山海拔多在500~1200米,主峰壶瓶山2099
米,为全省最高峰;雪峰山主脉南起城步、北至益阳附近,
渐没入洞庭湖平原,海拔500~1500米。湘西山地自然环
境与东部地区差异明显,且有碍东西向交通发展。湘南
以山地为主,间有部分丘陵、岗地。山地主要有越城、
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等五岭的大部或部分及阳明山、
塔山等,山峰多在千米以上,八面山高2042米。湘南山地
既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为中国中亚热带向南
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其低谷垭口间为南北交通要道。湘
东山地有幕阜、连云、大围、罗霄等山,海拔多过千米,
是湘赣两水系分水岭,其隘道为湘赣通道。湘北有中国
第2大淡水湖──洞庭湖,洞庭湖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
势平坦,水面广阔,土壤肥沃,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区。湘
中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盆地,海拔200~500米,以广谷
残丘为主,盆地众多,并为河谷所沟通,主要有衡阳、株
洲、湘潭等盆地。突兀于中南部的衡山,主峰祝融峰海
拔1290米,山势雄伟、风景优美,号称“南岳”,是幽
雅的避暑胜地。
湖南省政区简图


地势向北倾斜而又西高于东。西部主要为武陵和雪峰两
大山地。武陵山海拔多在500~1200米,主峰壶瓶山2099
米,为全省最高峰;雪峰山主脉南起城步、北至益阳附近,
渐没入洞庭湖平原,海拔500~1500米。湘西山地自然环
境与东部地区差异明显,且有碍东西向交通发展。湘南
以山地为主,间有部分丘陵、岗地。山地主要有越城、
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等五岭的大部或部分及阳明山、
塔山等,山峰多在千米以上,八面山高2042米。湘南山地
既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为中国中亚热带向南
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其低谷垭口间为南北交通要道。湘
东山地有幕阜、连云、大围、罗霄等山,海拔多过千米,
是湘赣两水系分水岭,其隘道为湘赣通道。湘北有中国
第2大淡水湖──洞庭湖,洞庭湖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
势平坦,水面广阔,土壤肥沃,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区。湘
中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盆地,海拔200~500米,以广谷
残丘为主,盆地众多,并为河谷所沟通,主要有衡阳、株
洲、湘潭等盆地。突兀于中南部的衡山,主峰祝融峰海
拔1290米,山势雄伟、风景优美,号称“南岳”,是幽
雅的避暑胜地。
湖南省政区简图
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
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但湿热分配不均。全省均温


为16~18℃,东南高于西北,东高于西,1月均温4~6℃,
最低温各地皆低于-6℃,临湘出现过-18.1℃(1969年1月
31日)的低温。7月多在27~30℃,最高温大部分地区超
过39℃,长沙、益阳、零陵曾出现43℃以上高温。无霜
期自北而南为270~300天。大部地区能满足喜温作物、
特别是双季稻对热量的要求。省境地势三面环山,向北
有开口,春季多寒潮侵袭;秋分前后出现低温阴雨的寒露
风,对作物生长不利。全省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是
中国雨水较多地区之一。雨、热大致同季,利于主要农
作物生长。近1/2降雨集中于春末夏初,滨湖与湘、 资、
沅、澧下游常有洪水;夏秋则多干旱,尤湘中丘陵为重。
水文 全省河流较稠密,水系完整,水量大,水力
资源丰富。除湘南、湘东极少数小河分属于珠江和赣江
水系外,均属长江流域。以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
湖为主干,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00多条,自西、南、东
3面汇入洞庭湖,形成扇形水系。长江也有部分水量分泄
入湖,会同“四水”经城陵矶出洞庭湖又入长江。境内
河流总长9.93万多公里,流域面积近21万余平方公里,多
年平均径流量1623亿立方米。湘江占总径流量41%,沅
江占24.2%,资水占13.4%,澧水占8.3%,其他江湖水系
占13.1%。全省水能蕴藏量达1532万千瓦,多集中于各
河上中游。河流最高水位及流量最大时期常出现在4~6


月,正值梅雨来临,水势暴涨、洪峰迭起,“四水”沿
岸易酿成灾害;夏末秋初,长江洪峰顶托,湖区也易出
现外洪内渍。各河最低水位出现于11月~翌年2月。
土壤与动植物 红壤和黄壤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带性
土壤。红壤主要分布于雪峰山以东低山、丘陵和河谷盆
地;黄壤多集中于湘西。此外,在山区形成以红、黄壤
为基带的垂直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石灰土、
紫色土、潮土(又名潮沙泥)和水稻土等。石灰土多分
布于湘西、湘南的喀斯特地区;紫色土主要集中在衡阳
盆地和麻阳�沅陵谷地一带;在滨湖平原及“四水”沿
岸的冲积物上,潮土和水稻土分布甚广,土质肥沃、耕
性良好,是全省最佳的农耕土壤。全省土壤一般肥力较
高,宜于农林业发展。但也有部分丘陵地区的红壤,侵
蚀较严重,有机质含量低;水稻土中的冷侵田、死黄泥田
等对作物生长也不利。全省森林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常
见用材树种有杉、松、楠、柏、樟、檫、竹等,多分布
于西、南、东部山区,其中杉树较著名,沅江和湘江支流
上游各地分布普遍。经济树种有湘西的油桐、漆树、白
蜡树、柑橘,湘南和湘东的油茶,湘中的茶树和柑橘等。
此外,在湘西、湘南山区多珍贵树种。动物资源中,除
家禽、家畜外,尚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
黑鹿、华南虎、金钱豹、水獭、香獐、大鲵、穿山甲等。


鸟类有300多种,水生动植物有百余种。继20世纪50年代
建立湘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之后,80年代又在湘西、湘中
建立了张家界、南岳等自然保护区(见张家界国家森林
公园)。
自然地理区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4个
自然地理区。
中亚热带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区 省境雪峰山以西
为该区的武陵、雪峰山地丘陵亚区。北部武陵山多喀斯
特地貌,地下水丰富;中南部为板页岩、花岗岩构成的
雪峰山。山高谷深,丘陵、盆地小而分散,并为沅江、澧
水所连串。由于山地广,对气流有屏障作用,冬温较高、
夏温较低,云雾多、湿度大,适宜柑橘和木本油料等经
济林木的生长和越冬。随地势升高,自然环境的垂直变
化也较明显。区内林木和水能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约
于西、南、东部山区,其中杉树较著名,沅江和湘江支流
上游各地分布普遍。经济树种有湘西的油桐、漆树、白
蜡树、柑橘,湘南和湘东的油茶,湘中的茶树和柑橘等。
此外,在湘西、湘南山区多珍贵树种。动物资源中,除
家禽、家畜外,尚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
黑鹿、华南虎、金钱豹、水獭、香獐、大鲵、穿山甲等。


鸟类有300多种,水生动植物有百余种。继20世纪50年代
建立湘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之后,80年代又在湘西、湘中
建立了张家界、南岳等自然保护区(见张家界国家森林
公园)。
自然地理区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4个
自然地理区。
中亚热带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区 省境雪峰山以西
为该区的武陵、雪峰山地丘陵亚区。北部武陵山多喀斯
特地貌,地下水丰富;中南部为板页岩、花岗岩构成的
雪峰山。山高谷深,丘陵、盆地小而分散,并为沅江、澧
水所连串。由于山地广,对气流有屏障作用,冬温较高、
夏温较低,云雾多、湿度大,适宜柑橘和木本油料等经
济林木的生长和越冬。随地势升高,自然环境的垂直变
化也较明显。区内林木和水能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约
占全省62%,以油桐、生漆、柑橘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占
全省42%;水能蕴藏量占全省60%。经济发展潜力大。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 洞庭湖平原是
该区所属两湖平原亚区的一部分。以洞庭湖为主体,有
湘、资、沅、澧四水汇注,并为长江洪水分流通道,大
量泥沙淤积,形成以湖积冲积土为主的平原地貌。地势
低平,土壤深厚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洞庭湖盛产鲤、草、
鲢等经济鱼类及芦苇等。近代,洞庭湖湖泊淤积,湖面缩


小,常泛滥成灾,历史上的全国第1大湖已不复见。1949
年以后,经初步整治,洪涝危害有所控制,已成为稻、棉、
麻和水产基地。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 全省主
体属此区,包括3亚区:①湘中南丘陵盆地亚区。位于省
境中部。各丘陵盆地海拔多在300米以下,大部分已辟为
旱地和水田。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严重,
1949年以来,进行以水利灌溉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抵
御干旱的能力有所增强。②南岭山地亚区。位于省境南
部,山地约占2/3,岭间多红层丘陵岗地。具过渡性热带
区系成分的植被增加。③湘赣低山丘陵亚区。位于省境
东部边缘,范围较小,山地中谷地宽阔而平缓,土壤、植
1840年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南,岳阳、长
沙、湘潭、常德等地被辟为商埠,农业生产以出口量大
的茶叶和桐油发展最为突出。全省常年产茶百万担以上,
输出量约占2/5,并形成以安化为中心的湘中产茶区和以
临湘为主的湘东北产茶区。湘西为油桐集中产区,桐油
年产数十万担,输出占一半。在工矿业方面,锑、铅、锌、
钨、锰等矿产品产量迅增,1917年锑产量达2.4万吨,铅、
锌增至3.5万吨,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产量最多省份。锡矿
山为世界最大锑矿产地,常宁水口山的铅、锌,汝城、资
兴的钨,湘潭的锰等开采量亦大,所产矿石全被运往国
外。省内加工工业落后,除有较多小辗米厂外,稍具规
模工厂寥寥无几,且多集中于长、潭、岳、常等市,工


业结构和分布不合理。1949年前,湖南工农业生产遭受
严重破坏,经济处于衰落境地。
人 文 概 况
人口与民族 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省份。 全省人口
6065.9754万。1949年后,人口一度增长很快,80年代以
来明显下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6人,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1倍多。市镇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8.23%。湘中丘
陵和北部滨湖各县开发早,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人口
1840年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南,岳阳、长
沙、湘潭、常德等地被辟为商埠,农业生产以出口量大
的茶叶和桐油发展最为突出。全省常年产茶百万担以上,
输出量约占2/5,并形成以安化为中心的湘中产茶区和以
临湘为主的湘东北产茶区。湘西为油桐集中产区,桐油
年产数十万担,输出占一半。在工矿业方面,锑、铅、锌、
钨、锰等矿产品产量迅增,1917年锑产量达2.4万吨,铅、
锌增至3.5万吨,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产量最多省份。锡矿
山为世界最大锑矿产地,常宁水口山的铅、锌,汝城、资
兴的钨,湘潭的锰等开采量亦大,所产矿石全被运往国
外。省内加工工业落后,除有较多小辗米厂外,稍具规
模工厂寥寥无几,且多集中于长、潭、岳、常等市,工


业结构和分布不合理。1949年前,湖南工农业生产遭受
严重破坏,经济处于衰落境地。
人 文 概 况
人口与民族 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省份。 全省人口
6065.9754万。1949年后,人口一度增长很快,80年代以
来明显下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6人,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1倍多。市镇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8.23%。湘中丘
陵和北部滨湖各县开发早,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人口
密集,如邵东县每平方公里573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
的县。省境西、南、东部人口较稀。全省市镇人口多集
中分布于湘江、资水、沅江沿岸及铁路沿线城市。10万
人口以上城市12座,其中长沙市人口130万。湖南是多民
族省份。有40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
瑶、回、维吾尔、壮、白族等9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占全省总人口的8.6%,大多聚居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
杂居在全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
多,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经济概况 1949年以来,湖南省已逐渐改变过去落
后的经济面貌。工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有色金属
为中心的工业已初具规模。农业中的粮食和多种经营发
展较迅速,在中国占一定地位。
农业 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在耕


作业中居主导地位,产量大,用地多,分布广,商品率
高。全省耕地约330万公顷,其中约有4/5为粮食生产用
地。主要种植水稻,其中双季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3/4左
右。
①稻谷产量一般占粮食总产93%,占中国稻谷总产
的13.1%,居中国首位。水稻分布遍及各县,双季稻多
密集,如邵东县每平方公里573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
的县。省境西、南、东部人口较稀。全省市镇人口多集
中分布于湘江、资水、沅江沿岸及铁路沿线城市。10万
人口以上城市12座,其中长沙市人口130万。湖南是多民
族省份。有40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
瑶、回、维吾尔、壮、白族等9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占全省总人口的8.6%,大多聚居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
杂居在全省各地。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人口最
多,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经济概况 1949年以来,湖南省已逐渐改变过去落
后的经济面貌。工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有色金属
为中心的工业已初具规模。农业中的粮食和多种经营发
展较迅速,在中国占一定地位。
农业 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在耕


作业中居主导地位,产量大,用地多,分布广,商品率
高。全省耕地约330万公顷,其中约有4/5为粮食生产用
地。主要种植水稻,其中双季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3/4左
右。
①稻谷产量一般占粮食总产93%,占中国稻谷总产
的13.1%,居中国首位。水稻分布遍及各县,双季稻多
县和农场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
湖南省稻谷和油菜分布
湖南大面积的粮食作物
③森林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36.6%左右,木材
蓄积量1.94亿立方米,以杉、松、楠竹为主。1949年以
来, 年均提供约200万立方米商品木材和1000万根楠竹,
是江南重要木材产区。用材林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
区,以湘西南沅江上、中游一带最为集中,是著名的杉
木产区。楠竹分布较普遍,以资水流域低山丘陵区最多,
桃江、益阳等县蓄积量都在3000万根以上。经济林以油
茶、油桐和果树为主,也是中国主产区之一。70年代以
来,全省茶油年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列中国首位;油
茶林主要分布在湘江、沅江流域的红壤丘陵区。油桐林
多集中在武陵山区,产量未达历史最高水平。
④畜牧业以养猪为主,次为耕牛。全省每年有数百
万头肉猪销售国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商品肉猪基地之一。
以湘中、湘东一带饲养最多,其中长沙、 宁乡、 湘潭、
湘乡等县每年出栏肉猪50万头以上。长沙“大围子猪”、


宁乡“流沙河猪”和湘潭“沙子岭猪”具有耐粗食、早
熟易长、繁殖力强、肉鲜美等特点,是省内三大优良猪
县和农场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
湖南省稻谷和油菜分布
湖南大面积的粮食作物
③森林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36.6%左右,木材
蓄积量1.94亿立方米,以杉、松、楠竹为主。1949年以
来, 年均提供约200万立方米商品木材和1000万根楠竹,
是江南重要木材产区。用材林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
区,以湘西南沅江上、中游一带最为集中,是著名的杉
木产区。楠竹分布较普遍,以资水流域低山丘陵区最多,
桃江、益阳等县蓄积量都在3000万根以上。经济林以油
茶、油桐和果树为主,也是中国主产区之一。70年代以
来,全省茶油年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列中国首位;油
茶林主要分布在湘江、沅江流域的红壤丘陵区。油桐林
多集中在武陵山区,产量未达历史最高水平。
④畜牧业以养猪为主,次为耕牛。全省每年有数百
万头肉猪销售国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商品肉猪基地之一。
以湘中、湘东一带饲养最多,其中长沙、 宁乡、 湘潭、
湘乡等县每年出栏肉猪50万头以上。长沙“大围子猪”、


宁乡“流沙河猪”和湘潭“沙子岭猪”具有耐粗食、早
熟易长、繁殖力强、肉鲜美等特点,是省内三大优良猪
地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工业 湖南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具有发
展工业的优越条件。1949年以来工业发展迅速,许多部
门从无到有。轻、重工业趋向密切配合,布局逐步向南
部和西部扩展。
湖南省主要工矿业
①湖南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要基地之一。锑、铅、
锌和钨的产量最多,已跃居中国前列,其次为锡、汞、金
等。锑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冷水江市锡矿山,为中国最大
锑产地,常供应世界用锑的70%左右,有“锑都”之称。
湖南为中国最大铅、锌生产基地。钨矿开采多分布在资
兴与宜章交界的瑶岗仙等地。锡矿以临武、汞矿以新晃、
金矿以湘西的产量较多。同时,在电力充裕、技术力量
和交通条件较好的长沙、株洲、衡阳等市扩建和新建多
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中株洲市已成为中国最大铅、
锌冶炼基地之一。
②机械制造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
年的9%上升到90年代初期的27%左右。 以矿山冶金机
械、机车车辆修造和电机制造为主,衡阳市已成为中国
南方矿山冶金机械制造的重要基地。株洲为中国南方最
大机车车辆制造中心。湘潭市为中国电机制造中心之一。
农机、机床、轻纺、食品等机械制造也有一定规模。
带。肉类加工以长沙、衡阳、常德等地规模较大。
⑦在传统工艺品生产方面,以长沙湘绣、浏阳鞭炮


和夏布、益阳凉席和竹器、邵阳竹雕等著名。
交通运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建京广铁路复线
同时,新建了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的湘西段。全省平均
每百平方公里有1.38公里铁路,是江南铁路密度较大省
份;1990年营运里程达2631公里。内河通航河流达110多
条,约1万公里,经过整修疏通河道,水深在1米以上有
2580公里。公路遍及全省,通车里程达5.72万公里。
凤滩水电站
株洲铁路编组站
全省交通纵横交错,南北向的京广铁路与东西向的
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在株洲、衡阳相交,构成东部与
省外往来的陆路主干。湘西的南北向的枝柳铁路与东西
向的湘黔铁路交汇于怀化,成为西部陆路交通的“十”
字形骨干。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是联结长江和
省内的重要航道,加上公路,形成水陆交通网,担负过
境与省内运输。80年代以来,全省客货运量增长快,其中
长途运输以铁路较快,次为水运。公路主要以短途客货
运输增长显著。交通运输枢纽有长沙、株洲、衡阳、湘
带。肉类加工以长沙、衡阳、常德等地规模较大。
⑦在传统工艺品生产方面,以长沙湘绣、浏阳鞭炮


和夏布、益阳凉席和竹器、邵阳竹雕等著名。
交通运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建京广铁路复线
同时,新建了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的湘西段。全省平均
每百平方公里有1.38公里铁路,是江南铁路密度较大省
份;1990年营运里程达2631公里。内河通航河流达110多
条,约1万公里,经过整修疏通河道,水深在1米以上有
2580公里。公路遍及全省,通车里程达5.72万公里。
凤滩水电站
株洲铁路编组站
全省交通纵横交错,南北向的京广铁路与东西向的
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在株洲、衡阳相交,构成东部与
省外往来的陆路主干。湘西的南北向的枝柳铁路与东西
向的湘黔铁路交汇于怀化,成为西部陆路交通的“十”
字形骨干。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是联结长江和
省内的重要航道,加上公路,形成水陆交通网,担负过
境与省内运输。80年代以来,全省客货运量增长快,其中
长途运输以铁路较快,次为水运。公路主要以短途客货
运输增长显著。交通运输枢纽有长沙、株洲、衡阳、湘
潭、怀化、邵阳、常德、岳阳等。长沙已成为江南航空
运输来往的必经之地,有定期班机与北京及全国各地联
系。省内长沙与常德间有不定期航班。

--

※ 修改:·donlong 于 Oct 20 21:06:41 修改本文·[FROM: 218.9.12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919毫秒